隨著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閱讀器的容量越來越大。現在一個隨身攜帶的閱讀器可以裝載幾百部,甚至幾千部圖書。同時,閱讀器比起幾年前剛問世時不僅更加便宜,而且還更加輕巧。法國圖書連鎖店福納克(Fnac)稱,自2008年11月開展電子書業務以來,福納克已經銷售了40000部電子圖書和10000部索尼公司推出的Reader閱讀器。亞馬遜在線圖書則稱,2009年僅銷售Kindle型閱讀器就為公司創造了3.1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經濟雜誌《巴倫周刊》(Barron's)預計亞馬遜在線圖書2012年的閱讀器銷售額將達20億美元。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數字閱讀器將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內容,再好的閱讀器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普通或者專業出版商所麵臨的挑戰,就是要向擁有數字閱讀器的人提供更多的內容。
2008年10月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開幕前夕,這個全球最大的圖書博覽會的組織者與德國專業雜誌《圖書報告》(Buchreport)和美國專業雜誌《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一起發表了一份關於數字圖書的研究報告。經過對840位出版商和國際出版運營商進行問卷調查,報告得出的重要結論是,一半以上受訪者認為,2018年將是重要的一年,這年數字圖書的銷售量將超過紙介質圖書的銷售量。
盡管索尼公司的Reader閱讀器、法國Bookeen公司的Cybook閱讀器以及亞馬遜的Kindle閱讀器越來越搶手,但是現在數字閱讀器還遠未處於十分暢銷的形勢。索尼法國分公司營銷部經理埃爾韋·瓦孔佩爾諾勒談及人們對數字閱讀器的迷戀時說,“這是評價閱讀的一種新方法。”索尼法國公司營銷部經理及其競爭者都認為,“音樂和電影‘登陸’數字載體後,圖書緊跟其後是合乎邏輯的。但是,剛開始時我們不知道往哪裏發展。3年前索尼在美國推出了Reader閱讀器,隨後到歐洲,2008年秋天進入法國市場。”與原先設想的完全不一樣,電子圖書的購買者不是新技術的發燒友。埃爾韋·瓦孔佩爾諾勒說,“上了年紀的人是電子圖書的主要顧客。我們的消費者心理研究表明,他們主要是為了節約,旨在盡可能地收藏那些家裏還沒有的圖書。用購買電子圖書來補足紙介質圖書的不足。這是一種很好的互補。”
不過,電子圖書成功的關鍵不是閱讀器,而是圖書的內容。法國圖書連鎖店福納克最近將電子圖書的目錄增加到30000種,其中絕大部分是大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但是這遠遠滿足不了讀者的需要。埃爾韋·瓦孔佩爾諾勒說,“法國的問題有些特殊,出版社能提供的電子圖書無論在質量和數量上,還是在價格上都令人失望。市場雖已有所起色,但是還不夠活躍。”不過,一些暢銷書的作者已經行動起來。例如,馬克·列維已於2009年12月將其新小說《第一夜》(La Premièere Nuit)在羅貝爾·拉封出版社(Robert Laffont)出版了紙介質版本,同時還出版了可供Reader閱讀器和iPhone手機閱讀的電子版本。這種做法可能受丹·布朗在美國同時出版紙介質版和電子版小說《消失的符號》(The Lost Symbol)的影響。到2009年10月,《消失的符號》的電子版已經銷售10000冊。
現在法國多家出版商已經或準備開設自己的數字圖書銷售平台,例如阿歇特出版集團、加利瑪爾出版集團以及馬爾蒂尼埃出版集團。現在建立自己的數字圖書平台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因為世界搜索引擎老大穀歌公司已將世界多家圖書館的藏書數字化,從而擁有了長長的數字圖書目錄。穀歌公司正在像騎兵一樣飛速前進。然而,這已經引起了出版商特別是歐洲出版商的不滿,他們希望維護自己的版權和作者的著作權。最近,法國馬爾蒂尼埃出版集團已經起訴穀歌公司,因為穀歌公司未經許可便將馬爾蒂尼埃出版集團的10萬種圖書數字化。
對於傳統出版社來說,時下還並不十分危險,實物圖書還沒有受到多大威脅。
但是,技術在高速發展,出版界也要快速采取行動,以免重蹈音樂的覆轍。法國文化與通訊部已委托巴黎第八大學副校長、文化經濟專家費朗索瓦·貝納姆就法國數字圖書經濟的模式進行研究,並預測數字圖書這個新興市場的未來前景。最終報告於2010年上半年提交法國文化與通訊部。
(張林初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