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西部不再遙遠下(2)(2 / 3)

新疆想抓住一個豐碩的9月。

他們想在9月到來之前改變一下新疆的通信現狀。

總理凝神聽著,不時點著最後表態說:你們的建議很好,我把你們的建議跟郵電部的同誌談一下,會議還末結朿,便傳來了國家郵電部的意見:同意將蘭光纜共程建設計劃由原定的1995年底開通改在94年8月25日開通。新疆代表歡呼雀躍。

投資力澳大利亞也密切地關注著北京的大會。

就在人大會傳出將原定的1995年底開通的蘭烏光纜通信工程改為94年8月25上開通的信息時,謹慎而注重實際的澳方專家首先作出的反應是驚愕:蘭州至烏魯木齊2200公裏,全是戈壁荒田,70%地段是沙礫和石質結構,施丄難度極人,況且大部分地段還遠離城鎮和村落……

“在六個月的時問內完成施工任務,靠貴國的財力和施工設備,這簡直是在和上帝丌玩笑,完全不可能辦到的。”

澳方政府官員明確表示了他們的異議。

中國人不相信上帝。

我國政府正式通知澳方:將原定海上運輸光纜設備計劃改為提前兩個月從空中運輸,並承擔為此造成的一切運輸費用。

至此,澳方專家們又一次睜大了眼睛:

“上帝會給你們派天兵來嗎?”

“等著瞧吧!”

蘭州軍區施工部隊就是在這種懷疑的目光中走向施工地點的。

紅軍師也就是在這了光的掃描下,派出一支由8000人組成的施工大軍,分乘500多輛汽車,從各個地域開進綿長的800公裏施工區。

紅軍師的官兵都記得,出征那天刮著大風,太陽像個昏暗的火球,懶洋洋地掛在光禿禿的白楊樹上……

在1994年那個令人亢奮的早春,紅軍師8000名官兵幾乎人人都成了光纜專家。

他們清楚,自己正在親手建造一條“信息高速公路那是郵電專家告訴他們的。

他們知道,光纜是由兒十根直徑隻有。左右的光纖細芯加以多種保護塗層精製成的纜繩。它是以光波為載頻,以光導為纖維傳輸媒質的通信方式。它的發明權屬六七十年代的幾個美國人和一個英籍華人。光纜通信的研製成功,使光纖進行遠距離傳輸成為可能。光纖通信的實施,是人類通信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在今天的信息社會中,交換大容量信息的信息網絡將由光纖網絡來構成。一對光纖可以使數以千計、萬計的人同時通話而不受幹擾,而且可抗強磁雷擊,它不僅可以傳遞聲音,同時也吋卨速度、大容量地運載文宇和圖像。依扉這種幾乎有尤窮傳輸能力的光纜逋道,人們可以把不計其數的電話機、計算機、有線電視以及銀行會務、購物、遠程教學、谘詢等許多內容瞬間傳遞出來,形成巨大的信息網絡。通過這個網絡,整個世界都被拉近了……

紅軍師的官兵們為自己參弓的建設工程而自豪。

為了西部不再遙遠,他們穿“風庫”,過“火洲”,越過“永凍區”,莊嚴地向戈壁大漠、黃塵狂風宣戰了。

1994年4月初,在一處地名叫十二間房的戈壁灘上,紅軍師某團500多名官兵剛剛進點,就遇上幾乎是災難性的一場12級大風。

僅一夜工夫,這個團的所有帳篷被風撕成丫碎片,支撐在地上的雨布被刮飛。團長程鋒、政委周法武首先想到的是不要把人刮走了。於是他們組織團裏的幹部把大家都聚集到能抗住大風的幾十台汽車車廂串和車廂下麵,大家抱成團在汽車的防護下度過丫整整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