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37戰鬥機(2 / 2)

專家指出,在蘇-37型機上使用的AL-31F改進型發動機也是第五代殲擊機所使用AL-41F型發動機的過渡型,AL-41型發動機由“薩圖恩”企業設計。

性能數據

武備:一台GSh-30-130毫米機炮150發炮彈,14個外掛點18075lb彈藥,包括空空導彈R-73/R-77AAMs,空地導彈AGMs,炸彈,火箭,副油箱,和電子戰艙ECM。12個外掛點,最多可以攜帶14枚空空導彈,空戰時可帶R-73E短距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和RVV-AE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對麵攻擊時可帶各種紅外和雷達製導導彈,包括X-29T/L,X-59M,X-31P/A等,也可攜帶KAB-500和KAB-1500帶激光或電視製導係統的高精度炸彈。

主要機載設備:全天候/全高度數字式多功能遠距前視N011雷達,具有相控陣天線,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N012後視雷達,光電監視和瞄準係統,激光測距器,雷達和導彈發射告警接收機、箔條/電子幹擾誘餌投放器,液晶電子顯示設備,頭盔顯示器等。

動力裝置:兩台留裏卡設計局帶推力矢量控製的實驗型AL-31FU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設計目標是靜推力833千牛,加力推力1421千牛。

技術改進

俄羅斯開始製造四代半殲擊機蘇-37,其唯一的一架試驗型機於2002年底墜毀。盡管該殲擊機仍處於研製階段,但其技術性能,以及與原型機蘇-35型機的原則區別眾所周知,而且將繼續進行試驗。蘇-37型機首先改變了機身結構,並且在機載電子設備方麵有較大的改進。

蘇-37與蘇-35一樣,都采用“非穩一體化三翼麵”外形,這一外形被視為傳統外形,早在帶前翼的蘇-27係列飛機上進行了試驗。此外,在新型飛機上,安裝了帶推力矢量的AL-31FP型發動機,並且由機載計算機或通過專用的側部手柄來手動控製噴氣流。

飛機更大的改變是機載電子係統。由於使用了多通道數字電傳操縱係統,包括人工智能係統,與蘇-35相比,蘇-37獲得了補充的能力,例如,可對任何空中之敵實施提前攻擊,所有信息和瞄準係統的多通道性和算法保護性,不進入敵防空區便可對地麵目標實施攻擊,超低空飛行並且飛越或繞過地麵障礙物,包括自動飛行狀態,對空中目標和地麵目標的自動集群行動,對抗敵方的無線電電子和光學電子設備,所有飛行階段和作戰使用的自動化等。

蘇-37還配備了最新型的脈衝多普勒機載雷達係統,帶有固定式相陣控天線陣和後視雷達。此種全天候機載雷達可同時跟蹤空中和地麵上的數種目標。改進型光電瞄準係統包括熱成像儀,它與激光測距目標指示儀一起工作。

光學雷達係統與機載雷達和改進型飛行員頭盔瞄準儀組成統一的係統,還配備與集群其它飛機進行目標信息交換的係統。在唯一的一架樣機墜毀後,有消息稱墜毀的是蘇-35。這主要是因為在飛行過程中,殲擊機上安裝的是使用在蘇-35型機的老式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