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噴火戰鬥機(2 / 2)

結構性能

“噴火”戰鬥機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性能上,都是英國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它采用的新技術包括:單翼結構、全金屬承力蒙皮、鉚接機身、可收放起落架、變矩螺旋槳和襟翼裝置,機身小得隻能裝一名飛行員。“噴火”的機動性比德國的同類戰鬥機略差,但穩定性更佳,可以大大減輕飛行員的負擔。“噴火”戰鬥機的技術性能指標為:機長983米,翼展1219米,空機重量2983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48千克,發動機功率955千瓦,最大飛行速度625千米,升限10850米。它的武器係統包括4門機炮外加炸彈。

“噴火”生產型於1938年8月裝備空軍。在戰爭年代,“噴火”進行了多達40幾種改型,形成了三個重要係列。“噴火”I型的最大速度為557千米。“噴火”F型的最大速度達到628千米。1943年出現的“噴火”式改進型最大速度達到730千米。據說“噴火”式的後繼型“泄火”式最佳飛行狀態下,速度竟高達795千米,這已接近活塞式飛機的極限了。由此可見它的改進潛力是相當大的。“噴火”是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出色的戰鬥機,在不列顛之戰中立下了不朽功勳。各型的“噴火”戰鬥機共計生產了14233架。

服役曆程

噴火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生產,並不斷進行改進改型。特別是從Mk12型開始換裝功率更大的“格裏芬”(又譯“禿鷹”)發動機後,其極限速度突破了700千米/小時大關,各項戰術、技術指標均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噴火”先後發展了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偵察機、教練機和艦載戰鬥機等諸多改型,歸納起來可分為陸基型“噴火”和艦載型“海噴火”兩大係列,共40餘種型別。

“噴火”飛機還曾出口或轉讓生產,成為不少國家的主戰機種,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退出現役。噴火戰鬥機係列中產量最大的有Mk5和Mk9兩種型別,均超過5000架。Mk5於1941年問世,細部改進頗多,裝一台838千瓦的“梅林”發動機,火力加強。可裝8挺77毫米口徑機槍,或2門20毫米機炮和4挺機槍。Mk5C還將水冷卻器移到了機頭下方,可帶228千克炸彈。Mk5共生產了6479架,是英國空軍的主力。

“噴火”Mk9是專為抗衡德軍Fw-190戰鬥機而發展的另一種主要改型,改裝梅林61型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為656千米/小時,高空性能良好,配備有2門機炮和4挺機槍,共生產了5665架。二戰後,“噴火”仍在不斷改進,如Mk21型結構上有較大改動,裝4門20毫米機炮,可掛炸彈。

海軍的艦載型“海噴火”也有近10種改型。開始的“海噴火”隻是在“噴火”Mk5的基礎上加裝著艦鉤並加強起落架而成,直到“海噴火”Mk3才采用可人工折疊機翼,改裝1165千瓦“梅林”55M型發動機,後又改用功率更大的格裏芬15型發動機,成為二戰後期主力艦載戰鬥機。在整個二戰期間,“噴火”始終戰鬥在最前線。它參加過無數次重要戰役,建立了不朽功績,成為世人公認的歐洲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和二戰名機。不列顛之戰中,“噴火”和“咫風”等戰鬥機充當了空戰的主角。尤其是1940年9月15日,300架“噴火”和另一批“颶風”式飛機,僅在短短20分鍾內就一舉擊潰敵轟炸機大編隊。此次戰鬥直接導致希特勒“海獅計劃”的破產,“噴火”飛機因此而獲得“英國的救星”的美稱。不列顛之戰最後以英國勝利而告終,據統計,英方損失飛機915架,德方損失飛機1733架。

“噴火”不但技術性能上在二戰中是一流的,而且數量上也位居世界前列。據統計,陸基型“噴火”總產量為22907架,艦載型“海噴火”總產量為256架。“噴火”連續生產了12年後,在英國本土於1947年停產。在英國以外,1954年4月1日,馬來西亞仿製的最後一架“噴火”Mkl19型飛機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