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平可夫聲稱,如果其對中國四代機的預測都出現重大失誤,那麼,一旦中國的四代機在8年之內首飛,且中國版四代機必須達到國際公認的每一項標準,漢和防務評論中文版就正式停辦。

簡介

美國媒體稱殲14將於2010年首飛。是一種重型、低成本的先進戰機,但可靠性有待證實。某些航展上曾經有過類似模型,但中國軍方一直未予以證實。目前關於殲14的所有資料均為猜測,均未得到證實。

中國第四代重型殲擊機殲14“鷹隼”是一種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優勢的戰鬥機。飛機以重型、低成本為主導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戰效能為設計目標,要求飛機有大推重比,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中國特色的隱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機動性。第四代殲擊機有三大設計特點:一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作戰飛機在超音速狀態下飛行的時間;二是大量采用隱形材料和技術;三是飛機的起降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其靈活性將徹底改變人們對殲擊機的現有觀念。

總體布局

殲14“鷹隼”是單座雙發、雙V形垂尾翼、菱形進氣道的縱向一體化三翼麵的氣動布局。主要技術采用前掠式機翼,翼身融合的隱身設計,武器裝載在機身的武器艙和推力矢量控製技術。機體的36%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鈦64約占24%,鈦62222占3%,鋼占16%,鋁合金占16%,熱塑性複合材料大於1%,其他材料占15%。傳統的鋼和鋁合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大量使用了鈦合金和複合材料,這有利於提高飛機的隱身性和耐熱性,減輕機體重量,增大機體強度。飛機總長22米,翼展167米,機高505米,機翼麵積656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31噸。整個飛機的氣動控製麵多達14個。

發動機

該機采用安裝俄製2台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發動機,裝有推力矢量噴口。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發動機在超音速時的不開加力推力增大了100%,加力推力增大了50%,殲14-氣動布局零部件減少了40%,可靠性、維修性和後勤保障性比AL-37FU提高了80%。殲14並不追求極速性能,它的最大飛行速度僅為2860千米/小時,而最大的巡航速度已經達到2080千米/小時。АЛ-41Ф型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推力矢量可以為飛機提供俯仰控製,在戰鬥機進行滾轉動作時,矢量噴管可以反向運動,提供反向推力。該係統與速度及攻角無關,可以單獨操作。

在低速和高攻角時,水平尾翼的控製效率會降低,矢量推力仍能大幅度增加飛機的俯仰控製。АЛ-41Ф型推力矢量發動機憑借其強大的不開加力的推力,讓殲14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以2080千米/小時以上的速度進行巡航,這有助於增加作戰半徑、縮短前往目標空域的時間,也可以減少自身在敵人火力圈暴露的時間,有利於自身的安全。殲14戰鬥機滿足所謂4S標準,即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視距空戰和隱身能力。

雷達及電子設備

雷達為裝有俄製相控陣天線的X波段雷達,天線裝於機翼根部前緣三角區。X波段相控陣雷達、前扇區光學係統以及“防禦輔助子係統”。X波段相控陣雷達具有對空、對地、對海不同的工作模式並具有地形跟隨/回避能力,它能在跟蹤高空超音速噴氣機的同時,搜索低空的直升機目標。

相控陣雷達

該雷達能在180、240公裏的範圍發現目標並具有多目標能力,在空空工作模式能同時跟蹤24個目標,能同時鎖定8個重要目標和同時攻擊8個目標。

殲14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絕招,在機尾後視雷達配合下向敵機後射空對空導彈。OSF係統不僅能在晝間和夜間探測敵方目標,並能在一個寬扇區範圍進行目標跟蹤,而且能進行目標識別和測距;它能在100-150公裏的範圍發現目標,能在50-70公裏的範圍進行定位,在40公裏進行精確測距並確定其中威脅最大的8個;同時它還能用於夜間導航即全球定位/慣性組合導航係統,也能提供有限的偵察能力和有限的地麵目標指示/測距能力除常規設備外還裝有4餘度火控計算機,三軸增穩係統,小流量空中加油裝置,1553B數據總線。借鑒殲-8IIACT飛機的自動駕儀飛行係統。

殲14駕駛艙也是高度現代化的,主要的顯示器是寬角度平視顯示器,可以提供水平30度、垂直25度的視野。主要儀表板為4個彩色液晶多功能顯示器和裝在遮光罩下的一個綜合操縱板。

武器

飛機基本作戰狀態為一台30mm機炮150發炮彈,機腹武器艙內掛裝4枚R-77PD中距空對空導彈,兩側武器艙各掛一枚PL-9近距格鬥導彈和機翼有6個武器外掛點,載彈量大於8噸。

在執行非隱身任務時,殲14也可以像第三代戰鬥機那樣增加機翼外掛架掛載更多的武器及燃油。R-77PD空空導彈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具有“發射後不管”作戰模式、多目標攻擊能力、攻擊大機動目標和隱形目標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抗幹擾能力。為保證飛機的隱身性能,導彈表麵均噴塗隱身材料。該機采用了不同於國外有中國特色的隱身設計,大大降低了飛機的R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