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4可攜帶各類遠、中、近程空對空導彈,執行各種距離的空中打擊任務,還可以攻擊任何高度上的空中預警機和戰略轟炸機。飛機機內共設6個油箱,載油10噸。采用雙零穿蓋彈射係統,可保證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的救生。同時借鑒K-8E飛機的可靠性、修性設計經驗進行全麵的質量控製和管理。
武備
一台30mm機炮150發炮彈,機腹武器艙內掛裝4枚R-77PD中距空對空導彈,兩側武器艙各掛一枚PL-9近距格鬥導彈和6個外掛點18075千克彈藥,包括空空導彈PL-9/R-77 AAMs,空地導彈AGMs,500千克JDAM精確製導炸彈、火箭、副油箱和電子戰艙。
國外評論
中國的第4代戰鬥機研製可能已經進入風洞實驗階段。至少兩種重型隱形戰鬥機風洞實驗正在沈陽進行。而俄第五代戰鬥機目前處於規劃項目階段。SUKHOI在莫斯科航空展上宣布今年3月,為第五代戰鬥機研製航電係統、雷達、發動機、武器、光電、導航、通訊設備的廠家已經完全被指定。同月,俄羅斯空軍向SUKHOI遞交了第五代戰鬥機的新設計、技術工作認定書7月簽署了新技術、實驗研究國家協定。
因此可以認為俄第五代戰鬥機的研究已經正式起步。正式的風洞實驗可能在2004年以後。SUKHOI飛機公司副總經理SERGEYSKorotkov告訴KANWA模型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存在多種設計構想,當然它們都沒有進入風洞實驗的階段。他強調第五代戰鬥機不會使用AL41發動機,它將是全新的係統。今年是莫斯科航空展10周年紀念,過去10年來,僅僅向中國出售SU係列戰鬥機一項,俄羅斯就贏得了將近100億美元以上的定單。
但是俄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進程已經明顯落在中國後麵。當然,由於俄航空工業的基礎非常雄厚,擁有十分成熟的雷達、發動機、航電係列,因此,這並不意味著最終俄新一代戰鬥機的服役時間會遠遠落後於中國。
盡管如此,中俄兩國航空技術的差距正在縮小也是事實。KANWA的調查顯示,由於投入了足夠的資金,與歐美第五代戰鬥機研製有關的所有先進技術中國都在涉足。包括矢量推進發動機、新一代相控陣多功能火控雷達等等。
並且在過去10年以來,當俄羅斯航空工業停滯不前的時候,中國幾乎在航空術的主要領域加快向俄羅斯學習的步伐,並且消化技術十分快。在J10A戰鬥機上配備國產的1473雷達已經證明中國的先進航空雷達已經走出了實驗、摸索、吸收新技術的階段,而進入自信的實用期。“抓15打6”的相控陣雷達技術也在研製之中。在發動機方麵,以WS10A為平台,各項新實驗都在進行。在未來10年,WS10A以及改良型也會進入實用階段。
俄空軍總司令Kornukov上將(2001年)已經對KANWA表示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沒有邀請中國參與。SUKHOI也最新強調整個工程目前基本立足於俄羅斯自己,以SUKHOI牽頭,MIKOYAN、YAKOVLEV等設計局參見的方式進行。並且同印度進行過一些前景性討論。
俄中新一代戰鬥機可能在相近的時間完成研製,這本身就證明雙方的代差開始被填補。
當然據漢和防務和簡式防務分析,鑒於中國在相控陣雷達,特別是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發動機製造技術上的缺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製造出全國產化的四代機存在較大困難。中方可能更大程度上借鑒了俄方的五代機:米格144。類似J10的鴨翼的氣動外形布局,位於機腹的進氣口,配備有AL-41FN以及良好的隱身性能,使人不禁聯想到中國空軍發言人說‘中國四代機’是殲10改進的言論。
米格144這一項目上報俄軍方以後,麵臨著蘇47的競爭以及資金的短缺。雖然俄軍方表示不考慮和中國一起開發五代機,但是有傳聞說為了繼續米格144的項目,米高揚設計局在努力尋找外國政府讚助。所以不排除他最後和中國軍方合作乃至傾銷米格144。
性能參數
飛機總長22米,翼展167米,機高505米;空重13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75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12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299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25800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航程3400千米;裝兩台WS-12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推力32800千克;加力推力27900千克;裝2枚近距空空導彈;8枚中距空空導彈;雷達測距:46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鎖定4個目標;過載132噸;雷達反射麵積:0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