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5屢建戰功,1958年7月至10月擊落來犯的2架F-84G和6架F-86F,其他戰例無數。有趣的是越戰期間的1956年4月,四架F-4入侵海南島我方領空,我軍殲-5在攔截期間,F-4匆忙發射AIM-7“麻雀”導彈,不料殲-5拐彎半徑小得以逃脫,脫靶的AIM-7竟然飛向遠方的一架F-4,將其擊落。

殲-5為我軍開拓了噴氣戰鬥機的先河,打下了我軍駕馭噴氣戰鬥機的基礎。目前,所有殲-5已經退出現役。

1958年9月,我軍殲-5編隊與台灣空軍24架F-86編隊在浙江溫州地區上空遭遇,空軍飛行員王自重因掉隊被其中12架F-86圍困。王自重單機擊落敵兩架F-86後,被F-86攜帶的AIM-9“響尾蛇”導彈擊落。這廝世界上第一次實戰中空空導彈取得的戰績。但當天F-86發射的AIM-9中有一發未爆炸,墜落後被我軍民發現。這枚AIM-9被送往蘇聯,蘇聯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了K-13空空導彈,我國的進口仿製品即霹靂-2空空導彈。

翼展960米;機長1136米;機高380米;機翼麵積2500平方米;機翼後掠角45度;;最大起飛重量60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534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1170千克(機內)1834千克(帶副油箱);最大載重量213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1145千米/小時(高度3000米);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時;最大爬升率758米/秒;實用升限16000米;最大航程1560千米(帶副油箱)1020千米(不帶副油箱);續航時間2小時50分(帶副油箱)。

殲-5的主要改型包括殲-5甲殲擊機,這是我國在殲-5基礎上改進的夜間殲擊機。前機身加粗,機頭上端有突出進氣口前緣313毫米的鯊魚嘴狀雷達罩,進氣口內加裝了半球型天線中錐。這兩個部位都采用硬度較小的非金屬材料製造,塗藍色油漆。由於裝有簡單的RP型搜索瞄準雷達,使得殲-5甲獲得了較原始機型強大的夜戰能力。發動機采用性能改進的渦噴-5乙。但殲-5甲的改進也有一定代價,如武器係統改成3門HP-23 23毫米航空機炮,備彈共300發,比基型火力略有下降。可外掛2枚250千克炸彈。

在打擊美國B-17G轟炸機偵察改型的戰鬥中,我軍技術人員曾改進了殲-5甲的RP雷達,將向下視野由14度改為7度,上仰視野不變,從而屏蔽了尾追低空飛行的B-17G時雷達收到的地麵反射雜波。1959年5月29日,空軍第18師截擊大隊隊長蔣哲倫成功駕駛該改型戰鬥機擊落了B-17G。此外少量退役殲-5被改裝成了無人靶機,代號可能為“靶五乙”。

翼展960米;機長1136米;機高380米;機翼麵積226平方米;主輪距385米;前主輪距337米;

最大起飛重量(帶副油箱)60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5340千克;正常著陸重量4164千克;空重3939千克;最大燃油重量1170千克;(帶副油箱)1834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3000米)1145千米/小時;(高度11000米)1292千米/學生;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時;失速速度190~21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無外掛,加力)16000米;動升限17500米;爬升時間(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最大使用過載8噸;最大航程(帶副油箱)1560千米;

最大航程(機內燃油)1020千米;續航時間(帶副油箱)2小時50分;起飛離地速度235千米/小時;著陸接地速度170~190千米/小時;起飛滑跑距離590米;著陸滑跑距離8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