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秦與漢初文學 (2)(2 / 2)

在這個漢賦的初期,《離騷》的模擬是很流行的。但到了景帝之時,大詩人枚乘出現,卻將漢賦帶到了別一條道路上去。乘所作有《七發》諸賦,而以《七發》為最著。《七發》的結構極似《楚辭》中的《招魂》、《大招》,顯然受有她們的很深的影響。此種文體的結構,皆至為簡單。像《七發》,便分為下之七段:

序曲:楚太子有疾,吳客往問之。他以為太子之病,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之。

第一段:他初以音樂說太子,琴聲是那樣的淒美,然而太子卻病不能聽。

第二段:繼以飲食說太子,美味那麼多,廚手又是那麼高明,然而太子卻病不能嚐。

第三段:更以駿馬名騎說太子,馬是那樣的神駿,然而太子卻病不能乘。

第四段:再以宮苑池觀之樂導太子,又有賓客賦詩,美人侍宴,然而太子卻病不能遊。

第五段:又以遊獵之樂說太子,太子之病雖未痊,然而已有起色。

第六段:於是他更以到廣陵之曲江觀濤之說進。太子還是病不能興。

第七段:最後,吳客道,將為太子奏方術之士,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太子便據幾而起,澀然汗出,霍然病已。

這種幼稚簡單的結構與其浮誇汗漫的敘寫,給後來的漢賦以絕大的影響。

楚歌在漢初,最為流行。於劉邦《大風》、《鴻鵠》二歌外,更有可述者。項羽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乃是這絕代英雄最後的哀號。

趙幽王名友,為呂後所囚而死;他在囚時曾作一歌:“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托天報仇!”誠乃是一首最坦白的悲憤詛咒之作。劉章在諸呂用事時,曾作“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一歌,具有很巧妙的雙關之意。唐山夫人為劉邦姬,作《安世房中樂歌》十六章。《漢書·禮樂誌》說:“凡樂樂其所生。禮不忘其本。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房中樂並沒有詩的情緒,不過是皇室的樂歌,用以歌頌皇德祀神而已。

更有韋孟(韋孟見《史記》卷九十九,《漢書》卷七十三),魯國鄒人,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孫戊王。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詩諷諫。後徙家於鄒,又作一詩。這兩篇詩都是模擬《詩經》的四言之作,具有老成人的苦口婆心的教訓式的格言。

參考書目

一、《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明張溥輯,有原刊本,翻刊本。

二、《古詩紀》 明馮惟訥編,有原刊本。

三、《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丁福保輯,有醫學書局刊本。

四、《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輯,有黃岡王氏刊本,有醫學書局石印本。

五、《漢魏六朝名家集》 丁福保編,醫學書局出版。

六、《文選》 梁蕭統編,有胡氏刊本,《四部叢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