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嘉隆後的散曲作家們 (3)(3 / 3)

作《錦箋記》的周履靖,號螺冠,又號梅墟,也有好幾闋散曲,見於《南宮詞紀》。像《詠風》:“隔簾時見柳絲搖,臨軒乍遞歌聲到”(《駐馬聽》);《帶雨鳴柯》:“岩花搖落東風冷,頃刻山光瞑蒙,鳩藏樹鳴,遠岫峮嶙,黮黮雲遮映,漾漾甘雷傾,為采薪荷笠登山嶺”(《步步矯》套),都是寫得很新妍可愛的。

史叔考之作,《南宮詞紀》裏也載得很多。叔考名槃,為徐文長的門人,作劇曲十餘種。又有散曲集《齒雪餘香》,惜皆不傳,即見存者觀之,那麼清雋俊逸的歌曲,確是這個庸腐的時代的珍品。像《旅思》:“敲冰進舫,正瑤天忽漫飛雪。兩岸荻蘆,風打梢折,見漁火乍明滅,在江心也,萬頃波濤平貼,暗敲篷時聽風葉敗。寒已冽,香到梅花船未歇。欲向那酒家沽酒,指尖兒瓶冷難挈”(《小措大》);《醉羅歌》:“難道難道丟開罷!提起提起淚如麻。欲訴相思抱琵琶,手軟彈不下!一腔恩愛,秋潮卷沙,百年夫婦,春風落花,耳邊廂枉說盡了從話!他人難靠,我見已差,虎狼也狠不過這冤家!”都是能夠另出新意,以自救出於塵凡的熟套裏的。

顧仲方的散曲,《南宮詞紀》裏隻選《詠芙蓉》一套;他的《筆花樓新聲》(《筆花樓新聲》有萬曆間刊本)也不過八套。所作多凡庸,無甚新的情境。唯《新聲》所附插圖,出於仲方自筆,頗可珍貴。仲方名正誼,直隸鬆江人。和陳眉公、王百榖皆有交誼。工於畫,甚有聲於當時。

胡文煥號全庵,浙江錢塘人,編刻《格致叢書》,甚有名。他的散曲,《南宮詞紀》隻有一闋,他處更渺不可得。唯《遊覽粹編》所錄獨多:題為《警悟》(《清江引》)的凡十二首,題為《道情》(《浪淘沙》)的亦十二首;《南紀》的《秋思》(《駐雲飛》),“玉露金風,一枕淒涼”還不在其中。這些“警悟”,都是“歸田樂府”的同類。但像:

鍾送黃昏雞報曉,

世事何時了!

春來草再生,

萬古人空老。

好笑他忙處多,閑處少。

——《警悟》

那麼直截的教訓意味的歌詞,在散曲中卻還不多。他殆是曲中的王梵誌一流人物。

在南、北宮《詞紀》裏的詞人們,尚有王仲山(名問,直隸無錫人)、範晶山、朱長卿(名世徵,昆山人)、茅平仲(名溱,鎮江人)、湯三江(江陰人)、孫百川(名樓)、費勝之(名廷臣)、蘇子文、王玉陽、晏振之、武陵仙史(應天人)、趙南星、孫子真(名湛,新都人)等。王玉陽即王驥德,所錄《十二紅》(《紀情》)一套,亦見《太霞新奏》。蘇子文的《集常談》的《黃鶯兒》五曲,乃是《南紀》中最重要的資料之一,姑舉其一篇:

現世報,活倒包,過了橋兒就拆橋。

人牢物也牢,心高命不高。

湯澆雪,火燎毛;窮似煎,餓似炒。

其餘諸家,都不怎麼重要。可以不必詳講。但這時代尚有幾個散曲作家,有曲集流傳於世者,卻不能不於此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