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阮大铖與李玉 (2)(2 / 3)

同時作劇者還有王翃、李素甫、朱寄林、許炎南、鄒玉卿、吳千頃、蔣麟征、謝廷諒、湯子垂、吳玉虹、朱九經、葉良表、顧宋屏、沈君謨、沈永喬、楊景夏、馬佶人、劉方等。王翊(《曲錄》作翊,非。)字介人,嘉興人,有《秋懷堂集》。所作傳奇《紅情言》(《紅情言》有明末刊本)、《博浪沙》、《詞苑春秋》、《榴巾怨》四種。李素甫字位行,吳江人,有《稻花初》、《賣愁村》、《元宵鬧》等五種曲,今唯《元宵鬧》(一作朱佐朝著)(《元宵鬧》有傳抄本)存。此劇敘《水滸傳》中“火燒翠雲樓”的一段事。朱寄林名英(又字樹聲),蘇州人,有《醉揚州》、《鬧揚州》、《倒鴛鴦》三劇,今並不存。許炎南字有丁,海鹽人,有《軟藍橋》、《情不斷》二劇,今亦不存。鄒玉卿字昆圃,長洲人,有《雙螭璧》、《青鋼嘯》二本。

《雙螭壁》本於元曲《老生兒》,《青鋼嘯》敘馬超與曹操事,並有抄本見存。吳千頃,名溢,吳江人,有《雙遇蕉》一本。蔣麟征字瑞書,一作字西宿,烏程人,有《白玉樓》一本。謝廷諒字九索,湖廣人,有《紈扇記》一本。湯子垂,名裏不詳,有《續精忠》(一作《小英雄》)一本,敘嶽雷、嶽電事。吳玉虹,名裏不詳,有《翻精忠》一本,敘嶽飛事,而翻其結局,今劇場上所傳的《交印》、《刺字》諸出,即出其中。顧來屏名必泰,昆山人,為卜大荒甥,有《摘金圓》一本。沈君謨號蘇門,吳江人,有《丹晶墜》、《一合相》、《風流配》、《玉交梨》、《繡風鴛》等五本。沈永喬字友聲,吳江人,自晉侄,有《麗鳥媒》一本。楊景夏,名弘,別號脈望子,青浦人,有《認氈笠》一本,當係本於《宋金郎團圓破氈笠》(見《警世通言》及《今古奇觀》)。他們所作,今皆未得見,雖間有數出見存於選本,或幾段殘曲見存於《南詞新譜》等曲譜裏,而本來麵目,卻未易為我們所知。

馬佶人字吉甫,又字更生,號擷芳主人,吳縣人。所作有《梅花樓》、《荷花蕩》、《十錦塘》三本,今唯《荷花蕩》(《荷花蕩》有《玉夏齋傳奇十種》本,有暖紅室刊本)及《十錦塘》(《十錦塘》有刊本)存。《新傳奇品》稱其詞“如五陵年少,白眼調人”。《荷花蕩》敘李素與少女貞娘相戀事,其間西席變東床,幾死淫僧手諸事,並是“傳奇”中的熟套,唯辭藻卻頗繽紛耳。劉方字晉充,長洲人,有《羅衫合》、《天馬媒》、《小桃源》三本。又墨憨齋《改本女丈夫上卷》題:“長洲張伯起、劉晉充二稿”,則晉充更有譜紅拂事的一曲,惜今已不知其名。今唯《天馬媒》(《天馬媒》有原刊本,有暖紅室刊本)存。敘黃損借“玉馬墜”之力,得和妓女薛瓊瓊團圓事。《醒世恒言》有《黃秀才徼靈玉馬墜》一篇,當即晉充此劇所本。

朱九經,字裏無考,有《崖山烈》(《崖山烈》有傳抄本)一本,寫南宋亡國的故事。把陸秀夫、文天祥乃至賈似道等都寫得很好,而末以《祭祠》為結,呈著悲壯淒涼之暗示,和《翻精忠》等之強拗悲劇為團圓者大不同。傳奇寫家國大事而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悲痛,當以此劇和《桃花扇》為最。

葉良表也未知其裏字,有《分金記》(《分金記》有傳抄本)一本,見存。敘管、鮑分金,小白圖霸事,大都本於故傳,唯加入薑一娘的節孝事,卻為傳奇中所應有的文章。

清嘯生的《喜逢春》和澹慧居士的《鳳求凰》,皆有明末刊本(《喜逢春》、《鳳求凰》有《玉夏齋傳奇十種》本)。《喜逢春》寫魏忠賢事,當作於崇禎間。《鳳求凰》寫司馬相如、卓文君事。題材雖陳舊,文采卻新妍,在許多相如、文君劇裏,這一本是很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