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麒所作傳奇有《珊瑚鞭》(《珊瑚鞭》有刊本)、《九奇緣》、《胭脂虎》、《辟寒釵》四本,今僅見《珊瑚鞭》一本。黃周星的一本傳奇:《人天樂》(《人天樂》有刊本),傳本也極罕。
女流劇作家,在這時最罕見。馬湘蘭的《三生傳》,殆為獨一之作。湘蘭字守真,小字玄兒,又字月嬌,金陵人,妓女。嚐與王百榖相善。卒於萬曆間。當屬於前一時代中,姑附於此。《三生傳》合《王魁負桂英》及雙卿事於一帙,惜不傳,有殘曲見於《南詞新譜》。
第二個時期,從明末到康熙三十年左右,乃是昆劇的全盛時代。元劇由關漢卿到鄭德輝,是盛極而衰;明傳奇從梁辰魚到湯顯祖,再從湯顯祖到李玉、朱氏兄弟,卻是源微而流長,一步步都有極顯著的進步,由陳二白、李漁諸人而後,才開始呈現了衰征。
在這時期,北京及其他區域,皆以昆劇為正統的戲曲,伶人們也以出生於蘇州一帶者為最多。為伶人們作新劇的戲曲家們,因此也便以蘇州一帶的文人學士們為盛。戲曲中每多流行著蘇白的插科打諢。在這些蘇州的戲曲家中,最有聲者為李玉、薛旦、葉時章、朱佐朝、朱、畢萬侯、張大複、朱雲從、陳二白諸人。
李玉字玄玉,號蘇門嘯侶。吳縣人。《新傳奇品》評其詞如“康衢走馬,操縱自如”。《劇說》謂:“玉係申相國家人,為申公子所抑,不得應試。”但吳偉業《北詞廣正譜序》則雲:“李子元玉,好奇學古士也。其才足以上下千載,其學足以囊括藝林。而連厄於有司。晚幾得之,仍中副車。甲申以後,絕意仕進。以十郎之才調,效耆卿之填詞。所著傳奇數十種,即當場之歌呼笑罵,以寓顯微闡幽之旨。”是玉並不是沒有赴考過的。為申公子所抑之說,自當是無稽的傳言。所作傳奇,《新傳奇品》著錄三十二種,《曲錄》著錄三十三本,《劇說》著錄二十九本,當以《劇說》為最可靠。像《劇說》所不著錄的《秦樓月》,便實為朱素臣所作,而非玉的著作。又說《精忠譜》,一說係玉與朱、畢萬侯合撰的;《一品爵》係玉與朱佐朝合撰的。故玉所自作,當不會超過三十種。今存者僅三之一。
以“一、人、永、占”四種(《一笠庵四種曲》有原刊附圖本;後乾隆間翻刻者,《人獸關》、《永團圓》二種已易以墨憨齋改訂本)為最有名,且也傳唱最盛。“一”為《一捧雪》,敘莫懷古以藏玉杯得禍,賴義仆代死,孝子雪冤,方才一家複聚事。“人”為《人獸關》,敘桂薪受施濟厚恩,不想報答,後見家人變狗,才憬然大悟事(事本《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員外途窮懺悔》)。“永”即《永團圓》,敘蔡文英、江蘭芳已締婚約,為親所逼,訟於官,太守乃斷:準予團圓事。“占”即《占花魁》,敘秦鍾與莘瑤琴事(事本《醒世恒言》第五卷《賣油郎獨占花魁》)。
此外尚有《眉山秀》(《眉山秀》有原刊本;有中華書局鉛印本,易名《女才子》),敘蘇東坡、蘇小妹事;《太平錢》,敘種瓜張老以太平錢聘韋氏女事(事本《太平廣記》,宋人詞話有《種瓜張老》一本;《古今小說》所收《張古老種瓜娶文女》當即此作的改名);《麒麟閣》,敘秦瓊、程咬金諸人事;《風雲會》,敘趙匡胤得天下事(?);《萬裏緣》(緣一作圓),敘孝子黃向堅萬裏尋親事;《千忠會》(《太平錢》、《麒麟閣》、《萬裏緣》、《千忠會》均有傳抄本),大概便是《千忠錄》。敘建文遜國,程敬濟隨同周遊各地事。這幾本都不如“一、人、永、占”四種的易得,或僅有伶工傳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