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的官兵,包括將領們都罵那些在重慶坐機關的是“官僚老爺”,但這些“官僚老爺”也在考慮,用這些中國特色的部隊去和日軍拚,拚得好則已,拚不好,不是以卵擊石把老本都賠光了嗎?
他們有他們的道理。
從這個意義上說,餘程萬和57師“虎賁”部隊如此英勇的抵抗,在國際上都被承認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第二”防守戰,真是不可多得的奇跡!
畑俊六大將要日軍第11軍在澧水河原地待命,是因為常德會戰開始後,中美空軍於11月25日轟炸了日本占領的台灣新竹,使日軍受到沉重打擊,於是他們深感海上交通已經受到嚴重威脅,對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要求已迫在眉睫。12月3日,當第11軍攻陷常德後,日本東京大本營即令中國派遣軍總部上報打通粵漢鐵路的作戰計劃。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就認為,要打通粵漢鐵路,必須保持住常德這一重要軍事據點,但他又考慮經過一個多月戰鬥的第11軍能否在常德持續下去?他征求橫山勇的意見,橫山勇認為“以現有兵力,無自信把握。此時應恢複原態勢,希望按預定時間11日開始撤退”。畑俊六雖然極想紮根常德,但根據當時情況,感到此時駐占常德,確實沒有把握,因而同意了橫山勇的撤退要求。
日軍剛退,國軍就光複了常德。
但是12月12日,日本東京大本營再次電令派遣軍總司令部,要求確保常德,以貫通粵漢鐵路。畑俊六以謀取日本帝國的重大利益為己任,於是下決心命令橫山勇第11軍停止撤退,調過頭來重新攻占常德。
橫山勇知道自己部隊的處境,重返常德幾乎沒有可能,但他不好馬上違抗上令,就先讓部隊在澧水河與國軍對峙待命。同時,他親自向畑俊六做工作,要求派遣軍總司令部收回命令。他說,根據本軍“作戰準備及部隊疲勞實情,與警備正麵確保之限度等”,“故以迅速中止此次作戰,於明春再整補後開始作戰為宜”。
盡管橫山勇說得這麼委婉,但畑俊六對第11軍的抗令行為依然極為惱火。畑俊六派出參謀長鬆井中將,飛往實地進行調查,觀察澧水河畔的日軍部隊到底怎麼個“疲勞實情”。鬆井到了沙市觀音寺指揮所,橫山勇再親自陪同他前往前線巡查,一圈下來,麵對被饑餓和疲憊折磨得站立不住身子的部隊窘況,鬆井不由得落下淚來。他回到南京,向畑俊六誠懇地彙報說:
“此次常德殲滅戰,中國防備堅固,部隊損害亦多,參加進攻兵力5萬,約有1萬人減員,故實在有恢複戰力之必要。”
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和東京大本營才放棄了重新攻占常德的打算。將決定改成1944年春夏再發動進攻。
岩永旺在澧水河邊,摟著兩個高麗慰安婦,停留了一個星期,才繼續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