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記憶的種類(1 / 3)

2記憶的種類

記憶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種類。按記憶的內容,分為形象記憶、詞語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按記憶有無目的性,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按記憶是否理解事物的特點及其內在聯係,分為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按儲存時間的長短,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1)形象記憶

我們每一個人,即使長久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但回憶起來,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仍然曆曆在目;曾經遊覽過的名勝古跡,接觸過的自然景物和人造物,乃至識別過的一幅圖畫或插圖,都可以在自己的頭腦中留下鮮明程度不同的形象。由於這些內容都是形象,故稱為形象記憶。也叫表象記憶。

形象記憶又有多種,上列各種可稱為視覺形象記憶,還可以有聽覺形象記憶、味覺形象記憶、嗅覺形象記憶、觸覺形象記憶和動作形象記憶等。通常正常人的視覺形象記憶和聽覺形象記憶發展得較好,而且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起主要的作用。特殊的職業和殘疾人,則可能在嗅、味、觸、動作等形象記憶方麵獲得高度的發展。其實,為了發揮記憶的綜合效益和全麵發展人的心智能力,學生在使用和提高視、聽形象記憶的同時,也應該多多使用嗅、味、觸、動作等形象記憶。

(2)詞語邏輯記憶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渠道掌握了許多構成萬事萬物的規律,即道理。學生則主要通過在校的學習獲得以公式、概念和原理所組成的學科知識體係,這也是道理。這些道理通常都是以詞語邏輯的形式表達出來並記憶下來。這就是詞語邏輯記憶,也叫抽象邏輯記憶。由於詞語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因而它既可將記憶的內容大大地簡化和壓縮,又可將各種記憶內容進行最合理的編碼,故其功效是無可估量的。自人類使用語言以來,詞語邏輯記憶就在各種記憶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它在學生記憶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3)情緒記憶

人非草木,焉能無情!這是說人對他所接觸的人和事物,或多或少、或明或暗都是有情感(情緒的)。有時,人們對產生某種情緒的原因可能已經忘記了,但當某一情境出現時,某種情緒卻自然湧出。這就是情緒記憶。它有時可以表現得比其它記憶更為深刻和持久,但它對人的意義卻有消極與積極之分。

(4)動作記憶

又叫運動記憶。從小學會用筷子,以後學會做體操,學會騎自行車和遊泳,乃至學會操作機器等等,都是以人的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運動(動作)為基礎的,這就是動作記憶。其動作的形象就是前述“動作形象記憶”中的形象。它的持久性優於其它種記憶。雖然長久不用,但在需要時卻仍然可以恢複起來。

以上四種內容的記憶實際上是相互交織、摻雜在一起的,很少單獨出現。

這些種類的記憶隨人的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青少年形象記憶和詞語(抽象)邏輯記憶發展的趨勢是:

①低、中年級小學生具體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其後詞語抽象記憶才逐漸超過具體形象記憶。

②各年級小學生的記憶效率,都是形象高於具體詞,具體詞又高於抽象詞;但發展速度則是抽象詞的記憶快於形象和具體詞的記憶。

③初中學生對實物圖形的形象記憶成績,高於對抽象圖形形象記憶的成績;對具體詞語的記憶成績,高於對抽象詞語記憶的成績。

④高中學生對抽象圖形的形象記憶成績,高於對實物圖形的形象記憶成績;對抽象詞語的記憶成績,高於對具體詞語的記憶成績。

由此可見,青少年由初中到高中期間,其記憶是從形象性向抽象性發展的。

(5)有意記憶

“意”指的是目的性。根據一定目的、任務,並采取一定的方法、步驟,經過一定意誌努力的記憶稱有意記憶。如學生有目的地學習科學知識,力圖掌握其基本內容所進行的記憶即有意記憶。這在學生的學習中應居於主導的地位。

(6)無意記憶

這是事先沒有自覺、明確的目的,也沒有經過特殊的意誌努力的記憶。也就是人們沒有想記住而又記住了某些事物的記憶。這在人們日常活動中經常出現。例如,偶然接觸的事物,倉促的動作,道聽途說,小道消息之類,乃至耳濡目染,都有可能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淺的,常常事過境遷,痕跡消失;深的則可保持久遠,甚至終生不忘。什麼情況下的無意記憶有可能留下較深的痕跡呢?這大致與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和興趣直接相關。即開始接觸某種事物可能並無記憶的目的意圖,但那事物與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有關,於是便不自覺地並且也沒有費多大力氣就留下了較深的痕跡;而偶然接觸的事物,若與自己某種特定活動目的與任務相適合,並激起情緒活動的內容,也可留下較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