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記憶的種類(2 / 3)

無意記憶記下的內容,也可以積累起一定的知識經驗。如小孩見什麼都有好奇心。他可以記憶諸如自己捉蛐蛐、掏蟻穴、玩泥巴之類眾多的兒時趣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幼時曾在爺爺書寫一篇古文時,將其全文當作遊戲背誦下來!還可以記憶由於自己做過或做錯了某件事,而受到大人的褒獎或指責時的情緒體驗,記憶某些有益的動作,及至多次重複而形成某種良好行為規範和習慣等等。由此可見,無意記憶所記下的內容,對每一個人積累知識經驗乃至個性品德的形成,都曾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它對於每一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意義是應該充分肯定的,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實際上,學生學習理性知識和形成個性與品德所需要的許多感性知識,其中包括眾多的自然與社會現象的知識,大多是首先由無意記憶獲得,然後才有計劃地納入教育與教育體係之中,提升為理性知識和形成個性與品德的。所以,有意記憶與無意記憶也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但是,由於無意記憶有一定的選擇性、片麵性和偶然性,因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其內容則可能是未經社會標準鑒定的記憶,因而就可能具有消極的社會意義。對於一個人來說,單憑無意記憶是不足以適應生活環境變化的,對於個人知識經驗的積累與個性品德的成長都是很不夠的。這就是它的缺陷。由於人類的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因此,有意記憶應在人類各種活動特別是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居主導地位,而同時也要注意發揮無意記憶的作用。誰將二者結合得好,誰將終身受益無窮!

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也是隨學生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的。由於學生的學習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因而人們常常認為記憶的效率也一定是有意記憶優於無意記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為了弄清情況,有人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

原來,四、五年級學生有意記憶即時回憶的正確率為515%,而無意記憶即時回憶的正確率為438%。進入初中以後,這二者都比小學有所提高:初中一、二年級學生有意記憶即時回憶的正確率為525%,而無意記憶即時回憶的正確率為470%。這同時說明,就即時回憶量而言,初中學生無意記憶的提高較有意記憶的提高更顯著。但在更長的時間條件下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有一個以高中學生為對象的實驗,要求他們完成兩種任務:一種是指出各對詞之間的關係,如同義、反義等;另一種是指出一個詞單中各詞所屬範疇。作業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隻執行上述兩種任務,事前不要求記憶,事後卻要求回憶,此為無意記憶。

第二種,事前既要求執行上述兩種任務,又要求記憶,此為有意記憶。

第三種,第一遍作業隻要求執行上述兩種任務,事前不要求記憶,但事後要求回憶;第二遍作業則事前就要求記憶。

結果發現,在即時和一周後的回憶中,有意記憶的成績優於無意記憶的成績:但在一個月和五個月後的回憶中,卻是無意記憶的成績優於有意記憶的成績。這表明,在相同的記憶作業上,無意記憶的保持期較有意記憶的保持期更長。

另一個實驗證明,初中學生無意記憶的成績,在先後均用視覺呈現(即記憶時用眼看的方式不變)時,顯著高於先用聽覺後用視覺呈現(即記憶時先聽後看),而且差異顯著。但初中學生的有意記憶成績在改變呈現方式的情況下,卻基本保持穩定。

(7)意義記憶

通過理解而記住事物的特點及其內在聯係者稱為意義記憶。所謂理解,是人們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於思維活動而對未知的事物作出新的解釋,弄清其新的特點、性質、內在聯係或意義的認識過程。這就是說,首先理解,然後才記住該事物的特點和規律。

意義記憶具有相當的優越性。因為我們人類認識的目的不單是掌握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和現象,更要掌握其本質和規律;隻有我們真正理解了的東西,日後才能正確地應用。因而,它是符合人類認識目的的記憶。此外,從記憶的效率來看,它還有既快又牢固的特點。這是因為,意義記憶在理解的過程中總要應用已有的知識,並弄清其相互關係進而獲得新的認識。這實際上是將新舊知識經驗融合為一體,而其記憶的量則僅是其新增的部分。即它不是從零開始的記憶,舊的知識經驗已為意義記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