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樣提高記憶力(1 / 1)

三、怎樣提高記憶力

1艾賓浩斯實驗:遺忘規律

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發生和發展乃至消亡的規律。人的心理包括記憶也概莫能外。這已成為當代人的共識。

從記憶的過程來說,它有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等環節,每一環節又有其各種不同的情況和條件。這些不同的情況和條件均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但在記憶的諸多規律中最為重要,並可稱為核心,且滲透於記憶全過程的規律,則是艾賓浩斯所發現的遺忘規律。

一百多年前,德國人艾賓浩斯首創“無意義音節”以研究人的記憶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何謂“無意義音節”?即(在德語中)隻有其音而無其意的音節,這樣,可排除其已有知識經驗的幹擾,以便把記憶的規律尋找出來。一個多世紀以來,艾氏所創無意義音節都被用作研究記憶的基本材料,可見其影響之深遠!而他所發現的遺忘規律,又稱記憶規律,則成為記憶中的經典規律。

當年,艾賓浩斯以自己編製的多種無意義音節所組成的材料為記憶的內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將這些材料熟記成誦,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重新學習這些材料,達到同樣熟記成誦的程度;以重學時所節省的時間或次數作為指標,測量識記以後遺忘的進程。結果表明,在材料記熟後1/3小時重新學習,可節省誦讀時間582%左右;一天後再重學可節省時間337%左右;六天以後再重學所節省的時間就下降到254%左右。艾賓浩斯依據這一實驗結果繪製成世界上第一個遺忘曲線(如圖6-2)。這一曲線被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圖6-2艾賓浩斯無意義音節遺忘曲線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以看出,人們在識記某種材料後,其保持在頭腦中的內容就開始部分地而且又是迅速地消失,即遺忘;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遺忘的數量遞減,其遺忘的速度則減慢。即人們在識記後遺忘即已開始,但遺忘的進程卻是不平衡的;其遺忘的數量先多後少,其遺忘的速度則先快後慢。這就是艾賓浩斯所發現的遺忘規律的基本含義。一百多年來,心理學家使用文字或圖形作為記憶實驗材料,做了同樣或類似的無數次實驗,其獲得的數值和曲線的變化雖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不盡相同,但表示的趨勢卻大體一致。可見,艾賓浩斯開創性實驗所發現的遺忘規律是經得起科學檢驗的,它對人類具有普遍的意義。它與世界上其它規律一樣,在人類的實踐中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既然艾賓浩斯所發現的遺忘規律是貫穿於記憶全過程的規律,那麼,我們在學習中應當怎麼做呢?

人們在識記後遺忘即已開始,其遺忘的數量先多後少,其遺忘的速度則先快後慢。為了不至於遺忘,我們在學習後就應當及時複習,先密後疏。這就是我們與遺忘做鬥爭的基本對策和法寶,這就叫做遵循記憶的規律。從鞏固知識的角度說,孔子的“韋編三絕”、“學而時習之”,就包含著遵循記憶規律而學習的意義。後代學人總結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可見“勤苦”二字早已成為我國學人的優良傳統。盡管他們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確切地說明了學習中的記憶規律,但通過自己切身的經驗,也確實做到了遵循記憶的規律,因而都學有所成。許多人也是在學習新知識之後立即開始複習的,有時是在聽課剛弄懂時,有時是在課後,最多不超過當天晚上,而且其後數日乃至數周之內還要複習適當的次數,力求達到完全鞏固。他們這樣做亦是不自覺地應用了艾賓浩斯記憶規律,效果都是極佳的。他們獲得良好的成績是勤苦努力,遵循記憶規律而得到的應有報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