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無當於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說,學習和記憶如果不能動員五官參加活動,那就學不好,也記不住。這說明遠在2000年前我國古代人就已經認識到讀書學習要用眼看,用耳聽,用口念,用手寫,用腦子想,這樣才能增強記憶效果。
宋代學者朱熹說,讀書要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若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住65%。
多通道記憶法動員腦的各部位協同合作,來接收和處理信息。這種方法在掌握各種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效果最顯著。因為不論哪一種語言,學習的目的總是為了讀、寫、聽、說,這四種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輸入和輸出的四種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學習語文、外語等課程時,最好采用多通道記憶法。
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為了抓住信息,往往是動腦動手,聽、說、寫並用,采用多通道記憶法。在日常生活中,要記住一段比較長的話語,最好是邊聽邊記,有人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其強調的就是“眼過千遍,不如手寫一遍”,旨在說明動筆對於記憶的重要。
因此,在掌握各種語言文字或是接收處理語言信息之時,應運用多通道記憶法,其正確的作法是,邊聽邊積極思維,以聽懂為第一,總結出所接收的語言信息的內容要點,並在其語言停頓的空隙,扼要地記上幾個字或幾句話。
(4)精選記憶法
對記憶材料加以選擇和取舍,從而決定重點記哪些,略記哪些,這種記憶方法叫做精選記憶法。
(5)諧音記憶法
利用諧音來幫助記憶的一種方法。許多學習材料很難記憶,在它們之間不易找出有意義的聯係,例如,曆史年代、統計數字等等。如果對這些學習材料利用諧音加某種外部聯係,這樣就便於貯存,易於回憶。
據說,一天,有位老師上山與山頂寺廟裏的和尚對飲,臨走時,布置學生背圓周率,要求他們背到小數點後22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數同學背不出來,十分苦惱。有一個學生把老師上山喝酒的事結合圓周率數字的諧音編了一句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而樂。”待老師喝酒回來,個個背得滾瓜爛熟。這種聰明的學生就是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的。
利用諧音法還可以幫助記憶某些曆史年代。不少人覺得記憶曆史年代是件很苦惱的事,不容易記住,而且還容易混淆,但是,要學好曆史,又必須記住曆史年代,因為沒有時間也就無所謂曆史。於是,許多聰明人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曆史年代。例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逝世於1883年。那麼,可以這樣來記,“一爬一爬(就)爬(上)山(了)。”再如,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用它的諧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記住。
當然,諧音記憶法隻適於幫助我們記憶一些抽象、難記的材料,並不能推而廣之,用於記憶所有的材料。
(6)規律記憶法
規律記憶法與理解記憶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許多有意義的事物,必須首先理解,然後才能掌握其規律。這就等同於理解記憶法。這自然不必另列一種規律記憶法,而在此列卻是另有所指的。這就是要努力應用自己的各種知識,去尋找出材料自身本來沒有的規律。這尤其表現在一組一組的數字、符號之中。粗看起來,一些數字、符號毫無規律可言,難於記憶而又需要記住,這怎麼辦呢?請看:
816449362516941
稍加整理分為9組:816449362516941
於是變成:928272625242322212
如上,任何人一下子就記住了:它們是9—1的平方。
又如:581215192226
稍加整理分為7組:581215192226
從5開始,+3+4+3+4+3+4
如上,從第1組(5)開始:+3的和(8)為第2組;再+4的和(12)為第3組;再+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