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腦能革命三個月訓練計劃(1 / 3)

第十一章腦能革命三個月訓練計劃

一、第一個月訓練計劃

1第一周:梳理智商

熱愛一個人並不困難,但是迷戀一個人的大腦——它所提供的思維智慧卻是艱難的。因為大腦是思維之源。

腦是主控有意識及無意識行動的器官。愛、恨、痛苦、恐懼、想像、靈感、狂熱、同情、懷疑、推測、榮譽、幽默感、都來自腦部,腦子操縱全局,從本能的呼吸動作到擁抱親愛的朋友,都是由腦發號施令。

人腦是科學家們喜歡鑽研的課題。然而,即使有最進步的鐳射技術和微晶片設備,人腦依舊深不可測;它的若幹功能極其神秘。腦子跟智力是否是同樣的東西?腦子是否隻是一個生理器官,智力是否隻是摸不著、看不到、永遠無法靠科學弄清楚的一種東西?遺傳對智力發展是否比較重要?還是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或是有比遺傳、環境、甚至兩者加起來都重要的其他因素存在?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在棋盤上預先看出下麵幾步棋的布局,有些人卻難以辨識自己這步棋會導致什麼後果?為什麼有些人是戰略專家,有的人是戰術專家呢?

腦到底是什麼?它到底有那些特質?不妨從它本身的成分和組織來看。

以下是放鬆心智肌肉,開始作腦能增進單元之前的熱身活動。

閱讀腦部構造時,不時停下來看鏡子,打量自己的頭部。擬想頭顱覆蓋下的實體。隨著書中討論展開,盡量用鏡子找出它在頭部的位置,並且用手指出各部位。指得不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這些腦部區域,並不隻存在於本書內,而是確確實實在你的頭顱裏麵。這個簡單練習的作用在於,把讀到的字眼跟近在眼前的事實連在一起。

準備好了嗎?開始。

中樞神經係統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頭內的神經細胞群(腦神經),其二是脊髓內的神經細胞群(脊髓神經)。

將頭蓋骨揭開往裏看,會在三層薄膜和大量腦脊髓液之下,看到一大團狀似核桃仁的旋繞狀物體;不過它遠比核桃仁柔軟。

這就是人腦,它比任何醫學檢查所能顯示的圖像都要複雜。它包括了左、右腦半球兩個主要部分。左腦半球和右腦半球幾乎像照鏡子般相像,不過又不盡相同。

每一個半球依序由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四個部分組成。隔開半球與半球、葉與葉的三個隙縫,看起來就像是山脈之間的罅隙。它們分別是縱裂、頂葉和中央溝。(見圖11-1)

圖11-1大腦和“丘陵”一樣嗎?腦子是怎麼樣工作的呢?中樞神經係統由脊髓、腦幹(包括延腦、橋腦、中腦和間腦)、小腦,以及兩個腦半球組成。不妨從尾端的脊髓開始說明。脊髓能接收皮膚和肌肉傳來的訊息,再送出指示行動的訊號。從脊髓往上延伸的部分稱為腦幹。腦幹從頭部和頸部接收類似的訊息,再按照前述過程行事。除了嗅覺和視覺之外,腦幹幾乎是傳遞人體所有感官讀息的必經管道。視覺直接傳入大腦皮質,嗅覺直接傳入大腦中的邊緣係統。

在腦幹之內,延腦之上是橋腦,橋腦之上是中腦,中腦之上是間腦。延腦控製和調節許多重要的身體功能,諸如心髒跳動的頻率,血壓和呼吸等等。

覆蓋著橋腦和中腦的是小腦。腦半球之下則是一大團緊密糾纏的基底神經核。基底神經核與小腦密切合作,控製了所有身體協調及平衡的功能。

智力又是怎麼回事呢?它是不是從腦中某一點蹦出來的呢?能不能找到它的根源,或是正確無誤地指出,它在一群細胞、化學物質和液體組成的複雜網路中的位置?兩個腦半球控製了人類最高的功能,諸如認知、觀念、想像力和智力等等。總之,腦半球可以稱為“體內小宇宙”(心智)的住所。

2第二周:與白字再見

最初的腦能革命就是讀與寫,試想一個白字連篇的人能夠用現在我們開始運用文字來增進腦能嗎?

開始運用文字來增進腦能。你知道“狗尾續貂”、“舉案齊眉”、“一傳眾咻”的定義嗎?

腦能操練:詳細查出上麵諸字的定義。答對一個詞得一分。你答對的並不多吧?兩分以上就算不錯了;一般人大概連兩分都拿不到。得了零分也別難過,很多人跟你一樣。但是你也要加油呀。

練習中的大部分字義都不算艱澀,平常講話多半用得上,但是許多人卻常常弄錯意思。

健全的字義能力是健全心智的表征。字義跟手、眼一樣,都是腦子使用的工具。英文的名詞和動詞發源於希臘文、拉丁文和盎格魯·薩克遜文(挪威文和日爾曼文的遺產),字義特別豐富。幾乎所有事物都有確定的名稱,幾乎所有狀況都有適當的字眼可供選擇。由於美國社會瞬息萬變,英文裏不斷出現新字,諸如不足(shortfall)、倒讀數(countdown)、電視(video)等。外來語也不斷地進入英文之中,諸如好管閑事的人(kibitz)、比薩(pizza)、可酥(croissant)和海邊小屋(cabana),隻是千百個外來語中的四個例子罷了。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方法。掌握精確的語言,思想會更明晰,表達起來更輕鬆,人際溝通也隨之改善。長而繁雜的字眼,不一定比短而精簡的字眼有用。重要的是言簡意賅。

腦能操練:在字典中查出一個日常用語的意義。例如看報時,找出報上的一個字,到字典裏查查看,即使已經知道這個字的定義也無妨。它可以是用過好多遍的普通字眼,但是一定要讓你感到好奇,想要進一步了解。無法立刻拿到字典,不妨把它寫在一張小紙上,放在口袋或皮包裏,回家後立刻查字典。不要把這個字記在記事本上,或企圖把它背起來。隻消讀一兩遍定義,不必為它手忙腳亂。每天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久而久之,查字典就會跟刷牙一樣自然。

腦能操練:每天挑一個不太熟悉的字眼查字典。大聲念幾次,直到熟悉聲音和節奏為止。別挑華麗、複雜的字眼,簡單的語言通常是最明確的語言。同時,不要研究深奧的文字。你很難用到它。即使用了,對方也不一定聽得懂。

盡量找些有用的字眼。譬如形容物體、行動、甚至精確形容抽象觀念的字眼。必要時才用在日常語義裏,千萬不要濫用這些字眼,或者用這些字眼去欺騙別人。無論字義能力增加多快,絕對不要用複雜或深奧的字眼,加深聽者的印象。缺乏信心的人,才想加深別人的印象。事實上,這樣做隻會使你顯得不夠聰明。

腦能操練:每天學習一個新字的發音,每天找出一個經常碰到卻又不熟悉的發音的字,正確又大聲地念個幾遍。

如果你無法確定某個字的正確發音,即使知道它的意義,你也不會想去用它。地位崇高的大人物,諸如電視主播和政治家,對這個字的發音若跟你不同,你可別以為是自己念錯了。新聞工作者經常讀白字,其他人卻深信不疑,跟著照念。艾森豪總統就曾把“核子”(Nuclear)和“二月”(February)兩字念錯,而且他不是惟一念白字的名人。人類擁有肖伯納所說的“天賦的清晰語言”(the divine gift of articulate speech),卻經常誤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