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三個月訓練計劃(1 / 3)

三、第三個月訓練計劃

1第一周:篩出真理

追求真理,是每個人都想的,但如果自己的腦能不夠,篩出真理也不容易。

倘若把電腦比喻為人腦,智力是硬件,資訊就是軟件。電腦對所有的資訊全盤接收,它可以在不加判斷的情況下,將資訊整理、儲存,並且按照指令,把資訊“叫”出來。但是電腦晶片是永久的,人類的壽命與之相較則非常短暫。所有的資訊在價值上都不盡相同;若能得到不朽的生命,以便校閱前幾個世代所有的畫籍、音樂、藝術、概念,以及已知和未知的奇觀,才有時間去蕪存菁。

圖11-3雖然簡單,但是在增進腦能時把它時刻記在心中,將有很大的幫助。請把它想成一座金字塔。

圖11-3腦能秩序組合你可以看出,上升圖表是一種精煉的過程,就像是淘金一般。首先,你從蘊含金砂的河床中,挖出一鍋未經淘選的原料,這就代表著源源而來的資訊。隨後,你將其中大部分當成殘渣給濾掉,隻留下看起來似乎含有金砂的砂塊。這就代表了資料。藏在資料裏的就是事實。事實中含有真理,但是必須經過清洗和精煉的過程,方能除去雜質,呈現出最完美的部分。惟獨如此,亮閃閃的純金,也就是真理,才會成為你的報償。

資訊是獲得資料的惟一步驟,資料是通往事實的惟一步驟,事實又是通往真理的惟一步驟。但是這卻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請不要再把資訊跟真理混為一談。

腦能操練:想像自己正在調查一項新的醫療保險,保險公司會寄給你一大堆的資訊。從其中,你該拋掉印有病人在病床上微笑的精美小冊子,隻留下保險單。這就是所謂的資料。從資料當中可挖掘到,保險單涵蓋了那些給付等事實。從事實當中又可選出,那一種保險單最為完善。

在吸收及消化資訊之前,先弄清楚傳遞資訊者的身份。首先要好好地咀嚼資訊。我們曾經提過,人們如何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選擇帶有偏見的報章雜誌,以及可以支撐個人信仰的“意見”。現在,你應該已經擺脫了這樣的習慣。不過,咖啡店、美容院和連鎖超市常充斥著這樣的雜誌。它們的包裝精美,附有彩色跨頁照片或是衝動的標題。如果你無意間拿起其中的一本,請在翻動扉頁時,務必小心提防字裏行間的偏見。

腦能操練:往後三十天裏,請隻閱讀報紙的前三版,而且不要漏掉任何一條消息。隻讀前三版將幫助你了解,讀報的目的在於吸收資訊,而不在於消耗時間。接下來的三十天,隻讀前幾頁報紙裏每一條新聞的前幾段。再接下來,隻選擇你有興趣的新聞來看,希望到那個時候,讀報的範圍已經擴大,深度也更為加強。

如果你每天買報紙,不妨每天買不同家的報紙。如果你家裏訂報,請在星期天買一份別家的報紙。閱讀從不同角度出發和報導,不僅能增加資訊的價值,也能幫助你獲得省察的能力。

腦能操練:未來的六個月裏,每個月換訂一份日報。起初訂的是一流的自由派報紙,下個月就換成一流的保守派報紙。換言之,第一個月閱讀自由派的觀點,第二個月閱讀保守派的觀點,以下依此類推。

每天隻接觸一次新聞。除非某樁大事的發展極為有趣,否則每天吸收一次新聞就夠了。一旦你選擇性地閱讀了日報前幾版的新聞,也就沒有必要收聽收音機新聞,或是收看電視新聞。每天一再重複地收聽同樣的消息,跟啥時間有什麼差別呢?

腦能操練:從本周開始,每天隻接觸一次新聞,而且隻收聽一次收音機播報的新聞。到了下一周,每天隻收看一次電視新聞。再下一周,每天隻閱讀一次報紙上的新聞。(到了這個時候,你應該可以了解,為什麼要固守報紙了吧!)

2第二周:點亮感覺

感覺的重要性不容多說,一個人要想有超人的感覺,必須先有超人的頭腦。

所謂理解,也就是運用心智來掌握某些東西,猶如猴子用強勁的尾巴抓住搖蕩的蔓藤一般。在理解過程當中,概念本身遠比其餘的枝節重要;你所要抓住的是一個大的整體,細枝末節可待日後再行補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拿家中的電燈泡來說吧。電是如何形成的?相信毋庸高深的學理,大家觀察大自然的電閃雷鳴,就能了然於心。我們知道電力靠著電線輸送到全國,也知道當打開牆壁上的電燈開關時,電流就會通到電燈泡上的鎢絲。鎢絲燒掉了,我們就會把電燈泡丟掉,換一個新的。即使不懂物理學,我們仍舊能弄清楚電燈泡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