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緒能改變生活
1情緒使生活五顏六色
正確的情緒可以使你有更多的樂趣、更多的貢獻、更多的享受、更多的財富、跟鄰居相處得更好、身體更健康、家庭更幸福。
當你負起一項責任時,情緒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簡言之,你的情緒比你的適應性或才能更重要。
縱然有壓倒性的事實可以說明正確的情緒之重要,但從幼兒園到研究所整個教育體係,幾乎都疏忽了或未察覺到這個重要的因素。百分之九十的教育是在於獲得事實與數字,僅有百分之十集中在“感覺”與情緒,而這百分之十還有點估計過高,因為這大部分集中在運動及相關的活動上(樂隊、啦啦隊等等)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成功、成就、升遷等等原因的百分之八十五是因為我們的正確情緒,而僅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我們的專門技術(事實)。簡單地說,這意味著我們花費百分之九十的教育時間與金錢,來學習百分之十五的成功機會;而僅花百分之十的時間與金錢來學習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機會。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這一劃時代的重大的發現,使我們可從控製情緒來改變生活。
情緒包括許多方麵,其中之一和樂觀有關。悲觀者說:“當我看見它時我相信它。”樂觀者說:“當我相信它時我看見它。”樂觀者看到半杯水說它是半滿。悲觀者看到同樣的半杯水說它是半空。理由很簡單。樂觀者把水加進玻璃杯,悲觀者從玻璃杯取出水。那些僅取之於社會而不貢獻於社會的人是悲觀宿命論者,那些努力而確實有貢獻的人是樂觀與自信的,因為他在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成功與失敗通常僅僅是一念之差。
情緒真是產生極大差異的“小”事情。常常會因為芝麻小的事情而造成了樂觀或悲觀、成功或失敗、勝利或挫折。你控製情緒的能力很高,說明你的EQ也很高。
2控製情緒,掌握生活
我們已知道,情緒是不能直接受到意願控製的。也就是說,試圖通過自己的良好願望產生某種情緒,是不可能的。不過,無論當時的情緒如何,隻要我們付出努力,去控製自己的行為,還是可以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大多數情況下,一任自己的情緒泛濫,讓它們控製自己的行為,似乎少費許多精力。可這樣一來,就難免會引起失敗和不幸。盡管“跟著衝動和情緒走”聽起來富於浪漫色彩,但最後的結果總是於己不利的。如拖欠的賬單無法支付,麵前的困難無法逾越,眾多的社會責任不能盡到。如果你一任自己由著那瞬息萬變的情緒去支配,那麼,你就可能丟掉工作、失去朋友、喪失自尊、健康受損,並且,你行動的自由會受到很多的限製(比如,你可能被人關進黑房子,痛打一頓,甚至死於非命)。要知道,現實生活總是在強求你對自己的行為所控製。
可這樣一來,我們受到限製似乎太多了,哪裏還談得上生活的樂趣?畢竟,我們都不是毫無情感的機器人。無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我們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到處簽付賬單、每天排隊上班、應酬社交瑣事、強忍著自己別去揍那粗魯的汽車司機。是的,生活遠遠不止這些。
這樣說來,似乎有些人不近人情。但我們為了生存,為了獲取成功,必須始終如一地控製自己的情緒。
3情緒化:幸福的殺手
與其一天到晚怨天怨地說自己多麼不幸福,不如借由改變自己的情緒個性來改變命運。
沒有人是天生注定要不幸福的,除非你自己關起心門,拒絕幸福之神來訪。千萬不可做個喜怒無常的人,讓自己的心理狀態完全被情緒左右,那樣傷害的不隻是別人,你自己也會因此失去擁有幸福的機會。
一個周末的傍晚,凱勒在後陽台上整理白天拿出來曝曬的舊書,正巧看見與他相隔一條防火巷的鄰居在陽台上洗碗。鄰居動作十分利落,水聲與碗盤聲鏗鏘作響,像發自她內心深處的不平與埋怨。這時候,她丈夫竟從客廳端來一杯熱茶,雙手捧到她麵前。
這感人的畫麵,差點教人落淚。
為了不驚擾他們,凱勒輕手輕腳地收起書本往屋裏走。正要轉身時,聽到那天生於幸福無緣的女人回贈那同樣無緣幸福的男人:“別在這裏假好心啦!”
丈夫低著頭又把那杯茶端回屋裏。那杯熱茶一定在瞬間冷卻了,像他的心。
繼續在洗碗的鄰居,還是邊洗邊抱怨:“端茶來給我喝?少惹我生氣就行了。我真是苦命啊!早知道結婚要這麼做牛做馬,不如出家算了。”凱勒想,以後丈夫絕不會再自找沒趣了吧。
也許妻子需要的不是一杯熱茶,而是來分擔她的家務。但是,在丈夫態往更壞的方向發展,而自己的負擔也不會因此而有半點的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