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確對待挫折與失敗(1 / 3)

四、正確對待挫折與失敗

大千世界,萬千眾生,人立於其間。每一個人都要渡過自己的一生。人生必有坎坷,坎坷就在人間!因而對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不怕失敗比渴望成功更可貴。

1失敗是人生一種難得的挫折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已登峰造極的偉大的邱吉爾來演講。三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屆人士引頸等待,翹首以盼。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邱吉爾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功秘訣。

邱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後,說:

“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

說完就走下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沒有失敗,隻有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正如喬治·馬薩森所說:

“我們獲勝不是靠輝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斷努力。”

美國紡織品零售商協會作過一項研究:

·48%的推銷員找過一個人之後不幹了;

·25%的推銷員找過二個人之後不幹了;

·12%的推銷員找過三個人之後繼續幹下去,80%的生意是這些推銷員做成的。

這又恰恰印證了林肯的一句名言:

“成功是屢遭挫折而熱情不減。”

成功者並沒有超常的智能,也不是不曾失敗過,而是自信能行、不怕失敗的人,甚至可以說,成功者大都是經曆失敗最多、挫折最重的人。

大凡弄文學、爬格子的新手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退稿恐懼症”。如果你不怕退稿,堅持不懈,那就是走向成功了。世界上許多名家大師的傳世或暢銷之作,起初也難逃退稿的厄運,何況我們一些初學寫作者呢?現介紹一些先被退回、後得以出版的傳世暢銷之作的簡明情況,讓我們共勉。

赫爾曼·麥爾維爾,美國浪漫主義小說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其作品《白鯨》於1851年退稿。退稿信上講:“十分遺憾,我等一致反對出版大作,因為此小說根本不可能贏得廣大青少年讀者的青睞。作品又臭又長,徒有其名而已。”

沃爾特·惠特曼,美國19世紀最傑出的大詩人。其作品《草葉集》於1855年退稿。退稿信上寫:“竊以為出版大作當屬不甚明智之舉。”

福樓拜,法國著名小說家,其作品《包法利夫人》於1856年退稿。退稿信上寫:“整部作品被一大堆甚為精彩但過於繁複累贅的細節描寫所淹沒。”

約·羅·吉卜林,英國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大獎的名作家。他的《無題》於1889年退稿。信上說:“很抱歉,吉卜林先生,您根本不知道怎樣使用英語寫作!”

傑克·倫敦,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生活之法則》於1900年退稿。信上寫:“令人生畏,使人沮喪。”

我們知道儒勒·凡爾納,不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科幻小說之父。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投稿之後,竟被15次退稿,氣得他差一點把稿子投進壁爐燒掉。世界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在他的成名作《羊脂球》發表之前,已經寫了多少沒有發表的作品呢?其稿子累積起來足有寫字台那麼高。就說現今我國的小說創作和出版成就卓著的賈平凹吧!他的奮鬥自然也是艱苦的。他起初寄往四麵八方的小說稿被一件又一件連接不斷地退回竟有127件之多。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自己失望。所有的偉大人物都是從來不對自己失望的人,林肯、丘吉爾都是這樣的人。丘吉爾的偉大成就是舉世公認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學生時代的學業也沒有什麼成就。他每科成績都差,惟有作文曾得到過老師的讚賞。畢業時,老師們對他已經“蓋棺論定”,公認他以後不會有什麼出息。

父親見他不行,隻好送他到軍校,隨後他便從軍了,隨軍到過印度、古巴等許多地方。他進不了大學深造,但軍隊的生活卻成了他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大學。於是他明確了自己的誌趣,一頭闖入了政治領域。

丘吉爾當然是20世紀偉大的政治家和演說家,但他初次在議會的演講卻狼狽地失敗了。當時,他盡管一連幾天背誦講稿,反複練習,生怕出差錯,可是他越怕越驚慌,講了沒幾句,思路中斷,腦子一片空白,滿麵通紅。他尷尬極了,無力挽救自己,隻有頹然坐下,這次慘敗使他醒悟了。從那以後,他從頭做起,從不怕失敗、不怕出醜做起。他再也不背講稿,而是當眾講出自己想說的話。我就是這樣,讓你們笑話吧!這樣一來,他反倒成功了。

在享受和平的時刻,有誰提出戰爭的警告,是最容易不受歡迎的。丘吉爾就吃過這種苦頭。當希特勒抓軍隊時,丘吉爾喊出戰爭的危機,英國的政客們一笑置之;當德軍侵入奧地利,英國首相張伯倫與希特勒簽署了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換取歐洲和平的《慕尼黑協議》,得意洋洋地向英國人民宣布:戰爭不會發生了!但丘吉爾卻警告說,戰爭快要來臨了!政客們對他一怒斥之。丘吉爾因而競選失敗,他堅持己見,又引起公憤,以至於被報紙指責為“缺乏謹慎和判斷力。”

丘吉爾的遠見卓識竟被因循守舊、苟且偷生的一些人當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這種失敗的境遇足以使一個人垂頭喪氣或是氣得發瘋,可是丘吉爾卻像得勝回朝,依然銜著雪茄,悠然自得,還跑回家鄉的別墅度假去了。他興致勃勃地畫畫、看書、寫作,好象他從來都一帆風順,從未失敗過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人們才想起有丘吉爾這個不受歡迎的人。因為他是惟一能在和平時刻洞察戰爭危機的人,隻是他的預言和警言被世人領悟得太晚了。於是1940年丘吉爾嶄露頭角,當上了英國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