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解怨恨:讓你的心如止水(2 / 3)

“這是很奇怪的現象,”心理學家說,“我們自己的過錯好像比別人的過錯要輕微得多。我想,這是由於我們完全了解有關犯下錯誤的一切情形,於是對自己多少會心存原諒,而對別人的錯誤則不可能如此。”

3諒解是消除怨恨的良方

也許昨天,也許很久以前,有人傷害了你,你不能忘記。你本不應受到這種傷害,於是你把它深深地埋藏在記憶裏。

但你並不是惟一受到傷害的人,我們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應付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一個人甚至出於好意也會傷害他人。朋友背叛我們,父母責罵我們,愛人離開我們……總之,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傷害。

哲學家漢納·阿蘭特發現,忘卻怨恨的惟一辦法是原諒。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1983年12月的一天,教皇保羅二世走進了羅馬郊外雷貝比亞監獄的一間潮濕的單人牢房,探望了穆罕默德·阿裏·阿格薩,他曾向教皇的心髒開了一槍。教皇單獨與行刺者靜靜地呆了一會兒,教皇原諒了他。

然而,對常人來說,這是不易原諒的。這個舉動看起來幾乎有悖常理。我們的公平意識告訴我們,人們應該為他們所犯下的錯誤負責。但是,諒解能奇跡般地治愈創傷甚至使我們和好如初。

怨恨是我們對受到深深的無辜傷害的自然反應,這種情緒來得很快。女人希望她的前夫與他的新妻子倒黴;男人希望背叛了他的朋友被解雇。無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怨恨都是一種鬱積著的邪惡,它窒息著快樂,危害我們的健康。它對怨恨者的傷害比怨恨更大。為我們自己的緣故,必須運用諒解消除怨恨。

(1)正視你的怨恨

沒有一個人願意承認自己怨恨某人,而把怨恨深藏起來,表麵上裝成無所謂的樣子,而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係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把承認自己的怨恨並迫使自己做一次靈魂上的剖析稱為諒解。我們必須承認已發生的事情,勇敢地對他人說:“你冤枉我了。”

麗茲在加利福尼亞一所大學裏任助教,她是優秀的教師。她所在係的係主任許諾請求院長提拔她。可是係主任的報告中充滿了對她的表現的指責,於是院長告訴她應該再找一份工作了。

麗茲痛恨係主任背叛了她,但是她需要從他那裏得到推薦信。當他告訴她,他不能說服院長提拔她並表示遺憾時,麗茲裝作相信了他。但她不能保持這種表裏不一的樣子,一天,她用真相當麵責問係主任,他十分窘迫地加以否認,麗茲認識到他是一個可憐而又軟弱的人。

她感到自己獲得了需要原諒他的力量,於是就原諒了他,同時也就解除了自己對他的怨恨。

(2)使傷害人脫離傷害

我們一般對傷害自己的人的行為感到憤恨。《聖經》上描述,在古代善惡報應的戲劇中,上帝解除了人類肩上所負的罪孽包袱,把它拴在山羊身上,並將這“逃跑的山羊”送到了荒涼的土地上。原諒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原諒,就會展現給我們一個嶄新的天地。

揭露罪孽的第一個好處是展現一個新天地。當我們透視了人們更深一層的思想意識時,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是個可憐的易犯錯誤的人性,我們的感情就會發生變化。

被人收養的凱西,是一個天真爛漫、充滿幻想的16歲少女。她怨恨生母遺棄了她,一直奇怪她自己為什麼不值得生母撫養。後來,她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知道他們當年把自己送給別人時還很年輕,十分貧窮,而且沒有結婚,隻是同居在一起而已,根本沒有撫養嬰兒的力量。

漸漸地,她懂得了,在這種環境下,這麼做是對的。她開始理解自己生母當時的處境了——因為太愛自己的孩子,所以隻得送給別人,否則就會餓死。凱西的同情心使她的怨恨心緒漸漸平息,她原諒了自己的生母,並開始發現自己作為一個堅強有用的人的價值。

(3)讓過去的就過去吧

有一漂亮的女演員,幾年前,在一次車禍中,成為一個跛子。她的丈夫沒有陪伴她直到她身體康複,就急急地冷酷地離開了她。然而她並沒有被自己的過去所困擾,也沒有對未來充滿仇恨,相反,當她看見她前夫時沒有怨恨,而是原諒了他並祝願他生活愉快。

這個漂亮的女演員認為過去的就過去吧,不必為已經過去的懷戀、怨恨,而應該為開始的投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