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講究衛生,不讓病菌有棲身之地(1 / 3)

三、講究衛生,不讓病菌有棲身之地

人類文明,很大程度上會通過人們的衛生習慣與衛生狀況表現出來。保證人體健康,防止疾病乘虛而入和擴散的必要措施就是講究衛生,自覺養成文明衛生的良好習慣。

講究衛生更需要我們每個人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重視。這樣,任何病菌就不會在我們周圍找到棲身之地。

1潔身自好,注意個人衛生

注意個人衛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 學會正確洗手

手是人們生活須臾離不開的重要工具,手也是人們最容易感染上病菌的媒介。清潔先從手開始,正確的洗手會使我們有效地避免病菌的侵入與感染。

人的手在一天的生活、工作中會接觸到各種物品,如經過許多人傳用的信件、鈔票等;公共場所的門把手、車扶手、勞動工具、泥土等;菜市場的蔬菜、水果等,在這些物體上都或多或少地帶有致病菌。手接觸後自然會沾染上,有些人做完這件事又去做那件事,幹完工作又幹家務,如不洗手,病菌就可通過手被帶到這裏又帶到那裏。所以不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要注意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後、護理病人前後更要認真洗手,尤其是在飯前,清除手上的病菌,防止將病菌帶入自己體內而被傳染上疾病或把病菌帶給其他人。有專家測試,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可清除手上90%以上的細菌。

洗手必須用流動水衝洗,采取如下正確的洗手方法才能洗去手上的微生物,絕不能在盆裏洗手。

雙手用水濕潤,取肥皂或洗手液適量抹遍全手,然後接下述步驟進行:

①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搓擦。

②手心對手背雙手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③掌心相對,雙手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搓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⑤彎曲手指關節,使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⑥將五個手指尖合攏放在另一手掌心中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⑦衝洗盡手上的肥皂或洗手劑,再抹肥皂按上述方法反複洗手2~3遍。

⑧自然晾幹或用潔淨紙巾吸幹水分。

◇ 注意口腔衛生

病從口入,一句話道出了口腔衛生與個人健康的密切關聯,口腔的清潔可使我們減少染病的機會;搞好口腔衛生更可預防口腔炎、牙周炎、齲齒、鼻炎等。

(1)每天刷2次牙

要改變一天隻刷一次牙的習慣,睡前和早晨都要刷牙,特別是堅持睡前刷牙,對保持口腔衛生有更大意義。要采用“豎刷法”,每次刷牙時間不少於2~3分鍾。

(2)講究剔牙的衛生

最好不剔牙,如果確實需要剔牙,要注意采用清潔的消毒的牙簽。不要養成每天剔牙的不良習慣。千萬不要用手指甲或不潔的牙簽剔牙,以免把病菌帶入口腔。

(3)正確選用牙膏

不要濫用各種藥物牙膏。

選用牙膏應注意兩點:一是不要長期使用一種藥物牙膏,以免口腔內細菌產生抗藥性;二是不要完全依賴藥物牙膏來治牙病,因為藥物牙膏隻有輕微的抗菌能力和抗病作用。

對冷、熱、甜、酸等食物過敏的人,可選用脫敏牙膏,包括含氟的牙膏。患有牙周炎、牙齦炎等口腔炎症及口臭的人,可選用胺鹽牙膏。“洗必太”牙膏對乳酸杆菌等有良好的抑製作用,並能抑製牙菌斑的形成。含氟牙膏具有抗腐蝕作用,對預防齲齒效果較好。“葉綠素”牙膏有良好的潔齒、殺菌、爽口、消膿腫等作用。

藥物牙膏存放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藥物失效。使用藥物牙膏刷牙後不要過多用清水漱口。

2講究家庭飲食衛生

講究家庭飲食衛生主要是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 食物的消毒與防腐

家庭中常要進行消毒、防腐的食物主要有三類:一是蔬菜、水果,二是剩飯剩菜,三是外購的熟食或半熟食品。常用的消毒、防腐辦法有:

①加熱滅菌:采取煮、蒸、烘、炒及巴氏消毒等。

②低溫防腐:采取電冰箱冷凍、冷藏或室外自然冷凍(冬季)。

③藥物處理:用漂白粉及其他含氯製劑、過氧乙酸、高錳酸鉀等藥物浸泡、衝洗。

④醃製或酸化:常用鹽或糖醃製達到抑菌滅菌目的。

對於蔬菜、水果類的消毒,用流動的淨水衝洗。先滴入蔬菜水果專用洗潔精浸泡1~2分鍾,衝淨方可。

對於剩飯剩菜,一般情況下室溫低於25℃,剩飯剩菜存放4小時以上;室溫高於25℃,剩飯剩菜存放3小時以上,再食用時就一定要加熱消毒。若環境衛生條件較差時(蒼蠅多、用水不便等),更應及時消毒。加熱消毒時,煮、蒸應從水沸時計時間,需5~10分鍾。目前較常用的還有微波爐加熱,一般需1~3分鍾。牛奶、果汁等流體食品,可采用巴氏消毒法加熱消毒。

對於外購熟食品,因購買前做熟的時間多不詳,且中間運輸、包裝、買賣等環節可能有汙染等,所以,買回來的食品都必須先經加熱消毒(方法同上),方可食用。

對於需要較長時間保存的食物,可視情況采取醃製、酸化或電冰箱冷凍的方法進行防腐、抑菌。

◇ 對廚、餐具的消毒

目前多數家庭做飯不固定專人,廚、餐具不專人保管,亦不專人專用,加之親朋好友不時光顧用餐,所以,家庭內應該視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廚、餐具進行消毒。若家中有傳染病病人,尤其是腸道傳染病病人,更應隨時消毒;若為肝炎病人,除消毒外,餐具還應專人專用專管理,以確保家庭成員身體健康。

對廚、餐具一般應先洗滌再消毒,但對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病人使用的餐具應先消毒再洗滌。常用辦法如下:

(1)熱力消毒

主要是煮、蒸,其次是使用家庭專用消毒箱和用開水燙浸。煮是將廚、餐具放入冷水或沸水中煮沸。本法方便、有效。操作時應使廚、餐具全部浸沒在水裏(玻璃等用具開始時先放入冷水中逐漸加熱至沸,以防直接放入沸水中因熱脹冷縮而破損)。一般廚、餐具(非病人使用),從水沸開始計算時間,煮沸5~10分鍾即可以達到消毒目的。蒸是將廚、餐具放在籠屜上,置鍋內加熱濕蒸。本法因蒸氣溫度較沸水高,故效果更好,不宜於煮沸的廚、餐具可用本法。一般以蒸鍋內有蒸氣溢出(水沸)時計算時間,蒸5~10分鍾。對於肝炎病人等使用的餐具應煮、蒸消毒20~3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