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未病先防,已病防變(1 / 3)

四、未病先防,已病防變

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是養生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這一點並不困難,隻要依靠自己做好日常的疾病預防就行,這既是中華養生的題中之義,又是現代健康觀的主要特點之一。

1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

人自出生後,除了遺傳印記,決定健康狀況的主要是後天因素,而且伴隨生命的始終。雖然影響健康的後天因素是多方麵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被改變。人類是高級動物,有智慧,有思維,有能動性,應該而且能夠操縱自己的命運,控製各種不利因素,未病先防,已病防變,保護身體健康,增長人的壽限。

那麼,人們怎樣才能獲得健康呢?答案很簡單:健康要靠自己,靠自我保健,把健康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需要進行自我保健呢。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自我保健是個人、家庭、鄰裏、親友和同事自己進行的衛生活動。”自我保健就是從健康的角度出發,通過非醫學專業性的個人、家庭、親友、鄰裏和同事,以及互助組織的衛生保健活動,用自己學習和掌握的醫學知識,采取一切有利於健康的自我保健措施,包括對身體進行自我觀察、判斷治療、護理和預防,同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不良習慣、疾病和衰老進行鬥爭,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起一套適於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養生方法。例如不吸煙、飲酒適量、堅持不懈地參加體育鍛煉、注意飲食的質和量、避免精神過分緊張,盡可能地保持精神愉快和心情舒暢,並注意勞逸結合、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和定期接受體格檢查,以達到健身祛病、預防疾病、推遲衰老和延年益壽的目的。

實踐證明,自我保健是將“醫療、預防、康複和保健”融為一體的綜合性保健方法,也是中老年人預防疾病的根本方法之一。

自我保健益處多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我保健有利於提高健康水平和實現健康

長壽的願望健康是長壽的基礎,隻有健康者才能長壽。現代醫學實踐證明,自我保健是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延長壽命最為理想的手段。在影響人類長壽的諸多因素中,取決於自己的占60%。可見自我保健多麼重要!所以中老年人更應注重自我保健。

(2)自我保健,對某些疾病的預防與早期發現

方麵,能起到醫療或藥物不能起到的作用由於個人注重自我保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主動改變心理和環境等因素對健康的影響,主動消除個人造成的危險因素。自我保健還可以通過重視合理營養、適宜運動、積極的心理和和諧的人際關係等措施,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因此,自我保健可以起到醫療技術或藥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自我保健可隨時隨地運用已掌握的衛生保健知識,進行自我觀察、觸摸、體味,這樣可及早發現某些疾病的征兆和危險信號。這有利於中老年人對疾病的早發現與早治療。

(3)自我保健能使患者早日康複

某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通過自我保健提高治療效果,還可預防或推遲某些並發症的發生。在疾病的治療中,自我保健者能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治療,並能不斷增長醫學知識,積累治病防病經驗,這既能促進疾病的早日康複,又有可能避免疾病的再次發生。

(4)自我保健可促進人體“第三狀態”向健康

方向轉化第三狀態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特殊狀態,又稱亞健康狀態或次健康狀態即中醫學的虛症。專家指出目前處於第三狀態的人數很多,占總人數的70%。要擺脫這龐大人群的困境,自我保健是關鍵性措施。因為自我保健諸多良方,可以阻止人體的第三狀態向疾病轉化,同時促進第三狀態向健康方向轉化。

(5)自我保健能有效地延長工作壽命

很多中年人總是“負重奮進”,麵對事業和身體,他們總是珍惜前者,於是為了一種事業或一個目標,總是不停地自我加壓。他們“忘我”地工作忽視了健康,致使很多病魔纏身,甚至英年早逝。有關專家指出,中年人更應該更新健康觀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學習自保健知識,重視和加強自我保健。這就既能有效地防止英年早衰或早逝,又能有效地延長工作壽命。

(6)自我保健高效低費,是通向人人健康的捷徑

我國專家指出,目前我國人群疾病譜和死亡譜已發生根本變化,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已取代傳染病,寄生蟲病而躍居首位。這些疾病的病因,按生活方式和行為、人類生物醫學因素、環境因素、醫療衛生服務因素等四個方麵劃分,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幾乎占了一半。

據專家調查,在死亡構成因素中,環境因素占278%,生物因素占182%,醫療衛生服務占93%,而生活行為因素占447%(目前在發達國家已占總死亡人數中的70%~80%)。

專家進一步指出,生活習慣病的防治,隻靠增加醫療經費和醫療保健措施是無濟於事的。必須在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基礎上,大力弘揚預防醫學,建立科學的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不利於健康的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實現人們的自我保健——這是高效低費的個人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