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年人常見病的預防(2 / 3)

為了保證低脂肪,烹調方式應當以蒸、煮、燉、燴、氽為主,盡量少用或不用油。

由肝髒病、糖尿病所致的脂肪肝,應當進行原發病的治療。因飲酒引起的脂肪肝患者,應當戒酒或盡可能少飲酒。如此這般脂肪肝是完全能夠預防的。

5人到中年需防腎虧

人到中年,在事業上都有所建樹,正是發揮自己才能的大好時機。然而,有許多人卻感精力、體力都遠不及青春時期了,不少人還出現了腰酸背痛、耳鳴重聽、失眠健忘、多動氣急、性欲減退、夜尿增多、頭發花白、牙齒疏動等早衰的征象。這些正是“腎氣虛虧”的表現。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藏精,主生殖機能及水液的代謝,腎為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根。腎在生長發育和生命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腎是生命的原動力。

那麼,人到中年,如何防治腎虧呢?除了要積極治療已有的慢性疾病外,更重要的是要節製房事,注意生活規律。人到中年,如果還一味地縱情恣欲,追求一時的快感,違反正常的生活節律,不僅會加速腎精虧虛,而且還可使舊病複發,甚至還可危及生命。

相反,人到中年如果注意益腎保精,把身體重新整固一下,就可以使後半生更加健康。

人到中年,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常服用一些補腎的中成藥。如果經常出現腰酸眩暈、耳鳴盜汗、遺精咽痛、口幹舌紅、脈細等症狀時,可服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經常出現腰酸眩暈、怕冷盜汗、動則氣急、陽痿早泄、麵色蒼白、舌淡脈緩等偏於腎陽不足的,可服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一年四季均可服用。

人到中年注意保養腎氣,不僅可以防病健體,而且還能延緩衰老。

6預防慢性支氣管炎

在我國,因呼吸係統疾病而死亡的比率較高,占2277%。在農村的死因中,呼吸係統疾病為第一位,在城市為第二位。特別是在我國北方,每年都有較長時期的冬季,冷空氣的侵襲,容易著涼感冒,誘發呼吸係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肺炎、肺氣腫、肺心病或肺結核等。其中,慢性支氣管炎在中年人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是中年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它可急性發作。慢性支氣管炎常因急性支氣管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正規、不徹底而形成。在急性發作期,痰粘稠,色黃膿性。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病人以腎虛型為多,尤其是腎陽虛型。另外慢性支氣管炎在冬季容易複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病人應怎樣預防和保健呢?

(1)注意保暖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耐寒能力差,體弱怕冷,每到深秋冬初的季節,氣溫變化大,一遇到寒冷刺激時,就容易引起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主要原因,感冒後有80%的人有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故中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冬季應注意保暖。在衣著方麵更應保暖,以預防感冒。同時也要特別注意腳的保暖。

有資料表明,在正常情況下,腳麵溫度為299℃左右,腳趾溫度僅保持在244℃左右,加之足部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能差,所以足部極容易受涼。當腳麵溫度降至15℃時,上呼吸道立即接到“寒冷”的信息,粘膜上的毛細血管隨之收縮,使纖毛的擺動速度減慢,抵抗力下降,而潛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導致鼻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係統疾病。(2)常吃清淡和富含維他命的食物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一要常吃些清淡食物和含維他命的蔬菜水果。二要常吃含熱量較多的食物,如羊肉、蛋類、核桃、大豆食品等,以增加機體抵抗力。三要常吃潤肺食物,如蜂蜜、山藥、梨、白果、核桃和枇杷等,這些食物均對慢性支氣管炎有治療作用。當然要盡量避免吃蝦米、螃蟹等誘發支氣管哮喘病發作的食物;還應避免吃辣椒、胡椒、八角等刺激性食物。

(3)室溫相對穩定

無論是用火爐暖氣或是空調器取暖,切忌室溫忽高忽低。(4)居室空氣新鮮

居屋特別注意防止煙霧、灰塵、粉塵、煤氣等有害因素汙染;廚房寬敞通風好,並應安裝排氣扇或抽油煙機,避免油腥、煙、辣對呼吸道的刺激。(5)適當參加運動鍛煉

運動鍛煉可使呼吸加深加快,有利於肺部氣體交換,並增加氧氣攝入和代謝廢物的排除;還可增強身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對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有益處。

7預防中年易患的胃病

中年人的消化係統功能比青年人要弱。自30歲後,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迅速下降,所含的消化酶等物質也減少,中年人患消化係統疾病的機會增多,胃病已成為最常見的疾病,包括胃炎、胃竇炎、十二指腸球部炎症及胃、十二指腸出血等。沒有食欲而胃腸功能很弱的人,在中年人當中也是大有人在。

胃病的主要表現是腹痛、上腹部正中疼痛,且有一定的規律性。胃潰瘍病多於飯後半小時左右發生疼痛。十二指腸潰瘍多在食後2~4小時疼痛,並有夜間痛醒史。預防胃病關鍵在注意飲食調養。注意飲食調養,改善消化。若能選擇適當的飲食,減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食物的刺激,就可不同程度地獲得預防和治療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少食多餐

少食、定時用餐,減少胃竇部的過度擴張,減少胃泌素的分泌,使胃酸分泌減少。胃病病人一般每天4~5餐即可。按時用餐可使胃酸分泌減少而協調。

(2)忌吃刺激性食品

有胃病的人避免吃對胃有刺激性的食物、調味品和藥物。忌煙、酒、濃茶、濃咖啡等,不吃太熱的食物,因這些食品會使胃酸增多。進食不要太快,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3)以麵食為主

麵食有稀釋胃酸和中和胃酸的作用,進食前適當喝口湯或水,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

(4)忌食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

胃病病人如食用含動物脂肪過高的食品,會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使胃排空速度減慢,以致食物在胃內滯留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過食蛋白質也可刺激胃泌素分泌,使胃酸增多。(5)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

要多吃含纖維素豐富和富於營養而易消化的食物。胃腸病人應多喝青菜汁,因青菜汁營養價值高,維他命C含量多,可有效地治療胃潰瘍病。(6)忌過甜過鹹的食品

常吃甜羹、鹹菜等食品,會使胃液增多,不利於潰瘍的愈合。(7)飯前不要吃零食

飯前不要吃零食,可以保證有良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8)吃香蕉

常吃未熟的青綠色香蕉也可起到治療潰瘍病的作用。(9)飯後保健

飯後最好平臥或向右側臥30分鍾左右再活動,這樣有利於胃部食物消化。

(10)腹肌鍛煉

平時適當進行腹肌鍛煉,增進胃腸平滑肌張力,防止胃下垂。(11)建立食欲感

給胃病病人的食物要求烹調得有形有色,使人一看就想吃;一聞一嚐,就會分泌唾液、胃液。如果能引起食欲,吃起來香甜,消化也就好。如果消化液分泌減弱、衰弱,食欲就會減退,消化也就不好,這樣胃酸對食物的消毒滅菌作用也就不充分了。如果硬性吃下去,就會造成消化不好,引起腹瀉。

(12)進食要看季節

一年之中,胃液分泌最好、酸度最強之時是5月,最差的是悶熱的8月。在8月的高溫、多濕的氣候下,維他命B1的消耗最大,身體不僅倦意很濃,而且還會喪失食欲,胃腸功能減退。如果稍微不慎,夏天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這時要巧妙地刺激胃,以改善胃液的分泌,提高酸度。如常食用檸檬酸、香料、大蒜等食品,來刺激胃液。(13)吃飯時聽音樂

獨自一人吃飯時,消化液的分泌是不充分的,所以,如果能邊吃邊聽音樂,愉快地吃飯,就會感到食物更香,消化更好。

8不可忽視頸椎病

頸椎病也叫頸椎綜合征,是常年伏案工作者的常見病之一。據有關資料報道,近年來,我國頸椎病發病率已占總人口的103%,40歲以上的人又占患者的60%以上。

國內外醫學專家強調指出,除了外傷和炎症外,頸椎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由於長期靜坐,低頭伏案工作,容易促使頸椎間盤退化變薄,骨質增生,形成骨刺,以致椎間隙逐漸變窄,椎孔縮小或韌帶、關節囊鬆弛,因而使頸髓或頸神經根受到壓迫和刺激,在這些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如頭、頸、肩、臂、手及胸前區產生疼痛和麻木感,頭頸活動受限。部分患者還有因壓迫了向腦部供血的椎動脈,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減退等腦供血不足症狀。觀察表明,頸椎病患者最大的痛苦是頭頸不能自由活動,手臂刺痛和麻木感,尤其是頭往後仰時,神經受壓加重,痛、麻感覺更加強烈。

對預防頸椎病中年人切不可忽視,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頸部保健知識。

長期從事書寫、繪畫、打字等各種低頭固定體位工作的人,應有適當的工間休息和活動,以加強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局部肌肉和頸椎的勞損。

改善和調整睡眠狀態,對於預防頸椎病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的睡眠體位是胸部和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和雙膝呈微屈狀態,使全身肌肉放鬆。每個人可根據習慣采取仰臥或側臥,但不要俯臥。床鋪以木板為佳。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臥具,過高或過低都不適宜。合適的枕頭是以躺臥時頭部與軀幹保持水平為準。一般仰臥時枕高一拳,側臥時枕高一拳半。枕心以木棉、薄絨、蕎麥皮、綠豆殼等為好,裝填不要過多或過少,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仰臥者最好把一部分枕心揉擠到頸部下麵,側臥者應把部分枕心塞到麵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此外,平時應注意防止頸椎外傷。一旦發生咽部感染,應及時治療,否則炎症可沿淋巴管擴展到頸椎關節囊,導致滲液、充血、脫鈣及附近的韌帶鬆弛,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而誘發頸椎病。

9預防肩周炎八法

不少人年過45歲,就開始感到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不便,有時抬不起肩膀,不敢用力向上伸,症狀十分典型,臨床上叫肩周炎。此病是中年人常患的一種慢性病。

不少患者多次求醫,因無特效藥而苦惱,隻有進行適當的體育療法,才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供給,緩解攣縮的肌肉,分離粘連的瘢痕,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幅度,逐漸使其功能恢複。實踐證明,單純應用藥物,針灸等治療而不用體育療法,肩關節的功能是很難恢複的。肩周炎的運動療法較多,患者可酌情選做其中幾種方法,也可全部采用。(1)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