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兩腳同肩寬,兩臂輕輕前後擺動,並逐漸增加擺動幅度,每天早晚兩次,每次50~100下。(2)撈物法
站立,兩腳同肩寬,上身向前彎,患側前臂向下做撈物動作,每天早晚兩次,每次30~50下。(3)劃圈法
站立,兩腳同肩寬,身體不動,兩臂分別由前向後劃圓圈,劃動範圍由小到大,每天兩次,每次50~100下。(4)摸牆法
站在牆根,患側手扶住牆壁,由低向高摸,直摸到最高點不能再向上摸為止,然後把手放下,反複練習。每次約20~30下。(5)聳肩法
坐位或立位均可,肘關節屈曲成90度,兩肩聳動,由弱到強,每天兩次,每次50~100下。(6)衝天炮法
立位或坐位均可,兩手互握拳,先放在頭頂上方,然後逐漸伸直兩臂,使兩手向頭頂上方伸展,直到最大限度,每次30~50下。(7)翅膀法
站立,兩腳同肩寬,兩臂伸直向兩側抬起(外展),和身體成90度,兩臂展開後停5~10秒鍾再放下,每天做30~50次。(8)摸頸法
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交替摸頸的後部,每日兩次,每次50~100下。
10重視預防骨質疏鬆症
現在世界上有2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而女性比男性患者多。科研證實,一般男性從32歲,女性從28歲以後,骨鈣每年以01~05%的速度流失,到60歲時,竟會有50%的骨鈣流失,此間最易出現骨質疏鬆症而發生骨折症狀。但是,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中年人過早地出現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初期無症狀,甚至長期無症狀,經常是幾年之後才感到腰背痛,以後會出現身高縮短,駝背,嚴重時脊椎骨遇到稍重的壓力(如咳嗽、提不太重的東西)就容易斷裂;還有行走不便、呼吸困難、有時大小便不正常的現象;關節特別脆弱,大多數情況下是在摔倒時自動用手支撐而造成骨折,使關節變形。骨質疏鬆後大腿骨折最為常見,有的終生不能行走,最終可能給病人造成心理影響。
對骨質疏鬆症要注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平時注意補鈣。那種認為身強體壯,不必補鈣的觀點是不科學的。具體要做到:
(1)多曬太陽
曬太陽能使皮膚維他命D合成增加,有利於鈣質的吸收。(2)多做適量運動
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流供應,增加骨密度。散步、慢跑、打球、跳舞及健身操等運動都可以達到運動目的。(3)飲食調養
主要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鈣質。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及豆製品,魚、雞、牛肉等蛋白質含鈣量豐富及花椰菜、莧菜等。(4)注意藥物的影響
如利尿劑、強的鬆等藥物會影響骨質的代謝,平日應少用或不用,更不要濫服補劑。
√ 防止各種意外傷害,防止造成四肢骨折。
√ 補腎。腎主骨,治本扶正,修複缺鈣。
11預防應激反應綜合症
應激反應綜合症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病症,由於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即患病人數多)和特有的時代性(伴隨社會發展而出現的新的綜合症),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國的注意。
造成應激反應綜合症的原因,主要是隨著各種競爭日趨激烈、人際關係緊張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這種病不僅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有關,更與長期反複出現的心理緊張有關,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視、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和心理負擔等,再加上家庭糾葛和自我期望過高等。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業中最容易患此病症的人群依次為:飛機調度員、大中學校教師、企業經理、駕駛員和警察。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較多見,其中又以心理素質較差和不善於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領人士由於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緊張,以及自身期望過高導致整天像機器人那樣拚命工作;有些則由於情感糾葛多、婚外戀、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較容易罹患。
此種綜合症的主要症狀為長期持續的疲勞、戀床、四肢乏力、腹痛腹瀉、記憶力減退、性功能減退、淋巴結腫大、時常感冒、無名低熱等。因病人多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醫生很難確診。而失眠、極易疲勞、怕見某些人物、怕去某些地方和場合、總是心驚肉跳、煩躁不安、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激動、焦躁不安、愛發脾氣、多疑、孤獨、對外界事物興趣減退、對工作產生厭倦感等,則是應激反應綜合症的先兆。
應激反應本來是機體在遭到外界強烈的刺激後,經大腦皮層綜合分析產生的一係列非特異性反應,如神經興奮、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應該說,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其作用在於使機體能對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時的回應,隻要其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適當,不但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對保護機體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過度激烈(與本人的承受能力比較而言),或者長期、反複地出現,以致超出機體能夠承受的極限,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上述症狀,這便是應激反應綜合症了。
對於應激反應綜合症,正確的預防措施是:
√ 心理準備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必然帶來高競爭性和高挑戰性,對於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麵影響要有足夠心理準備,免得臨時驚惶失措,加重壓力。同時心態要保持正常,樂觀豁達,不為小事斤斤計較,不為逆境心事重重。
√ 要善於適應環境變化,保持內心的安寧。
√ 自我期望適當。如有位白領人士定下的人生目標為“一百萬存款,一棟花園別墅、一輛本田車”,並為此而沒日沒夜地幹,結果不幸出現了嚴重的精神疾病,這就是一個值得汲取的教訓。
√ 有勞有逸。要忙裏偷閑,暫時丟掉一切工作和困擾,徹底放鬆身心,使精力和體力得到及時恢複。此外,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實表明,家人之間、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和愛護,對於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 自我疏解。遇到衝突、挫折和過度的精神壓力時,要善於自我疏解,如參加文體、社交、旅遊活動等,藉此消除負麵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有的人一遇到煩惱就訓斥下屬或家人,有的人甚至試圖用抽煙、酗酒來宣泄,這樣的方法不僅無濟於事,還可能適得其反,中年人要注意這一點。
12謹防疲勞綜合症,遠離亞健康
慢性疲勞綜合症是指以慢性或反複發作的極度疲勞持續至少半年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症。
慢性疲勞綜合症多見於中年人。表現為身體極度疲勞和頭痛,呈長期持續性,病程數月或數年。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如喉痛、淋巴結腫脹、低熱、肌痛、關節痛等精神症狀較為突出,初期表現為頭暈、失眠、精神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思維混亂、大便次數增多、心慌、易怒、納差。後期則表現為嗜睡、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抑鬱、便秘等症狀。此外還會伴隨腹脹、惡心、胸悶、氣短、尿頻等。男子出現陽痿早泄、性功能減退,女子出現月經不調、性冷淡等症。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得到正確治療,有可能導致精神障礙、抑鬱症,甚至導致大腦供血不足或老年性癡呆。慢性疲勞綜合症屬於一種心身疾病,它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預防疲勞綜合症,掌握良好而適宜的預防方法是關鍵。疲勞綜合症是可以自我檢查的,人們可以根據列舉的自我檢查的信號,測定自己的疲勞程度,進行及時預防。如:①肥胖或超重;②高血壓;③高血脂;④脂肪肝;⑤性功能下降;⑥注意力不集中;⑦煩躁;⑧厭食;⑨失眠;⑩頭暈;頭痛;對煙、酒、刺激性食品過度愛好;便秘;腹瀉;麵部出現色斑;腹脹;不易消除的疲憊;厭倦。如果有上列2項,疲勞是輕微的;如果有4項就是中度疲勞;如果有6項或6項以上,那就是重度疲勞了,這是十分危險的“紅燈”警告。
預防疲勞綜合症的發生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包括許多方麵,如:精神心理情誌調節、起居作息保健、衣著、飲食、運動、房事、藥膳等。而每一個方麵的預防又包含很多具體的方法和內容,且要根據每個人具體的情況采用合適的方法,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藥膳預防,不同體質的人要采用不同的配方。陰虛體質的人應該用一些具有滋陰作用的藥物;陽虛體質的人應該用一些具有補陽作用的藥物。而對於運動預防也一樣,也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
“亞健康”就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處於既不完全健康,又沒達到疾病的診斷標準和程度。人們也稱這種亦此亦彼的第三狀態為灰色狀態、病前狀態、亞臨床期、臨床前期、潛病期等等。其本質是一種不健康狀態。
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的調節結果表明,全世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占75%,診斷有病的人占20%,真正健康的人隻占5%。在我國85%的中年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為此,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狀態,就成為中年人的一項預防性的健康策略,惟此才能更有效地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們,雖無明顯或明確的疾病表現,但平時卻缺乏活力,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呈不同程度減退,他們既不像健康人那樣精力充沛,生機勃勃;但也不像病人那樣麵容憔悴。其主要表現是食欲不振、疲乏無力、情緒不穩、頭暈、失眠、心悸、胸悶、健忘、惡心、關節疼痛等;在心理上的特征性表現為嚴重的不適感覺。
自我調控是遠離亞健康的惟一出路。從原則上講,下述的健康調控方法均可選用:
√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酒,不縱欲,從而減少或避免來自外界的惡性刺激。
√ 保持體內生物鍾的穩定,做到勞逸結合,作息規律,防止重新加重身體疲勞與心理疲憊。
√ 適度增加些體力活動的強度和體育鍛煉的時間,給軀體增加些“負荷”,不僅可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使心理產生愉悅之感。
√ 加強營養,定時進餐,尤其要重視早餐,注意提高早餐的質量。
√ 通過旅遊活動,如春踏青、夏賞花、秋登山、冬賞雪等,飽受大自然的洗禮,增強體質,陶冶情操。
√ 通過自我心理調適,逐漸提高對外來刺激的承受能力,增強心理抗病力,以心理健康帶動軀體健康。
√ 廣交友,盡量將自己置於“朋友快樂世界”中去,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經驗表明,有些亞健康狀態的朋友就是由朋友友誼之手拉回到健康者行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