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婦科疾病的防範
1應高度重視婦科病的防範
女性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擔負著繁衍子孫後代的艱巨任務,由於特殊的生理變化和日常繁重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壓力,如花的麵龐開始憔悴,各種難言之隱不斷襲來,有時是防不勝防。關愛自己,防範疾病已成為現代女性的共識。
俗話說,男女有別。女性特有的月經、懷孕、分娩、哺乳、絕經等生理現象,會帶來許多健康問題。
調查發現,許多女性患者因缺乏防範措施,忽略了自身的一些反應或症狀,等到疾病加劇時,往往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在被調查的10000名婦女中,發現排在已婚女性婦科常見病首位的是月經不調,占345%;其次是慢性宮頸炎,占292%。調查還發現429%的婦女至少患有一種以上生殖道感染病,417%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婦女病的普查普治,這對預防婦科常見病,保證女性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為了廣大女性的健康,為了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健康素質,廣大女性必須了解婦科疾病的一些有關知識,提高防治婦科疾病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健康的身體是享受美好人生的根本。對於女性來說,婦科疾病的預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由於女性的生理特征與疾病的發生規律不同,因此,隻有科學防範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乳腺增生症的預防
女性愛護自己的身體,從愛護自己的乳房開始。對於乳房的任何不適,都不要掉以輕心,有病早治,無病預防,這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而且是對丈夫兒女負責。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的最常見疾病,隨著人們物質及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診的患者逐年增多,稱其為女性的現代病。常見於30~50歲女性,是中年女性最常見的乳腺疾病。發病率占30歲以上女性的30%~50%,有症狀者占50%。
(1)乳腺增生症的病因
乳腺增生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卵巢內分泌失調。性激素對乳腺發育及病理變化起主導作用,雌激素促進乳管及管周纖維組織生長,孕激素促進乳腺小葉及腺泡組織發育。正常的乳腺組織結構隨著月經周期水平變化而變化,發生周而複始的增生與複舊。如雌激素水平正常或過高,而孕激素分泌過少或二者之間不協調,便引起乳腺複舊不完全,組織結構發生紊亂。乳腺導管上皮和纖維組織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末梢腺泡形成囊腫。乳腺增生症這種組織學變化則是雌激素與孕激素比例失調所致。
②不合理的孕娠及哺乳史。乳腺增生症多發生在未哺乳的婦女;未孕或曾懷孕而未哺乳的乳腺增生症患者,在經過妊娠、分娩及哺乳後,病症多可自愈。
③精神因素。乳腺增生症的患者多為憂鬱或易偏激的性格。中醫稱乳腺增生症為“乳癖”。其發生與肝、胃有關,肝胃不和者,常因憂思鬱怒過度,肝氣不舒,失於倏達疏泄,肝鬱乘脾犯胃。故乳腺增生症的症狀隨情誌而變化。
④生活習慣。城市女性的發病率高於農村,其原因可能與城市女性飲食質量有關。
(2)乳腺增生症的臨床表現
乳腺增生症可分為生理性的單純性乳腺增生症(乳痛症)及病理性的囊性乳腺增生症兩大類。
①單純性乳腺增生症(乳痛症)。以乳房周期性痛為特點而病理改變輕微,為一種正常的生理改變,故稱為乳痛症。表現為在閉經前於月經前1周左右乳房疼痛;絕經後可持續性痛,疼痛可放射至腋窩,肩部及上肢,多見於雙側受累,也可發生於單側,疼痛發生後可捫及乳腺多個顆粒狀結節,有觸痛,月經來潮後症狀消失,乳腺觸診基本正常。
②囊性乳腺增生症。為病理性乳腺增生期。通常所說的乳腺增生症多指這類病變。乳房疼痛的規律性不明顯,多數為月經前痛,有的患者為持續性痛,還有10%的患者無疼痛,疼痛性質為脹痛、刺痛或鈍痛等。觸診捫及乳腺局限性(多為外上象限)或彌漫性腺體增厚,有結節或邊界清楚的囊性腫塊。約有5%~15%的患者伴有乳頭溢液,溢液呈淡黃色或棕褐色。
乳腺囊性增生症有癌變的可能,不應忽視,在乳腺囊性增生症中,隻有非典型增生與癌的發生關係密切,有囊性乳腺增生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2~4倍。因此發現乳房腫塊應去醫院就診。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從而對腫塊的性質做出鑒別,如不能排除惡變或以後有發生惡變可能者,應手術切除腫塊送病理檢查。
3婦科炎症的預防
婦科炎症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婦科疾病,發病率占女性的60%以上,講究衛生,科學預防,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下邊介紹幾種常見的婦科炎症預防。
◇ 盆腔炎的預防
盆腔炎是指女性的內生殖器官,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及它們周圍的韌帶、結締組織發炎,並引起一係列腹痛、腰痛等症狀;附件炎是指僅一側或兩側卵巢及輸卵管發炎。
盆腔炎有如下臨床表現:
①下腹疼痛或腰痛。大多數病人感到下腹部墜痛及腰痛,左側附件炎感到左下腹痛,右側附件炎感到右下腹痛,盆腔炎則感到整個下腹部墜痛。疼痛常常在身體勞累、性生活時及來月經的前後加重,也常常是病人看病的原因。
②月經量增多。是由於盆腔炎症引起的盆腔淤血造成的。
③婚後不孕。輸卵管炎症可以引起輸卵管粘連阻塞,造成久治不愈的不孕症。
引起盆腔炎的病菌不是單一的細菌,常常為混合細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厭氧菌。同時,有些病人還有由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引起的盆腔炎,如淋球菌、沙眼衣原體等,使盆腔炎的病因複雜起來,給治療造成了困難,故常常久治不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度警惕,避免不潔性交,注意經期衛生,勞逸結合,就會減少此類疾病的發生。
◇ 外陰炎的預防
外陰由於其生理位置的關係,經常受到經血、白帶、產後惡露、尿及糞便的汙染,加上有些女性喜歡穿化纖材料的收腹褲,透氣性差,如果不注意衛生很容易發炎。
外陰炎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感染性外陰炎主要是由於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外陰炎主要是由於機械性摩擦、化學性藥物刺激、放射性損傷、糖尿病患者帶糖的尿液刺激和皮膚過敏等引起。
(1)外陰炎的臨床表現
炎症多發生於小陰唇內外側或大陰唇,嚴重時可波及到整個外陰部。急性期多有外陰疼痛、瘙癢、紅腫、灼熱感,於活動、性交、排尿時加重。由於病變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表現,如毛囊炎、癤腫、汗腺炎、外陰皮膚的膿皰病、潰瘍、濕疹等,外陰蜂窩織炎及膿腫較少見。慢性期主要表現為瘙癢,有皮膚增厚,若有皸裂時會出現疼痛。
(2)預防外陰炎的有效方法
注意保持外陰清潔衛生,內褲要柔軟舒適,減少刺激。
◇ 陰道炎的預防
健康女性陰道由於生理特點,對病原體的入侵有自然防禦功能,雖然有病原體寄生於陰道,但並不能引起炎症。一旦陰道自然防禦功能受到破壞,則病原體入侵就會發生炎症。
常見的陰道炎症有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及細菌性陰道病等。
(1)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病是一種由Gardner菌和各種厭氧菌及支原體混合感染引起的陰道炎症,其特點為局部炎症不明顯,約有10%~50%的患者無症狀。多發生於生育年齡女性。且多與性經曆有關。常與滴蟲性陰道炎及宮頸炎、盆腔炎同時發生。
①細菌性陰道炎的症狀。細菌性陰道炎多表現為白帶有魚腥臭味,灰白色,陰道有燒灼感及瘙癢。
②細菌性陰道炎的預防方法。注意外陰清潔衛生,避免不潔性交。
(2)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是由陰道滴蟲感染引起的陰道炎。滴蟲可同時感染尿道及膀胱,因而有些患者可出現尿道感染的症狀。陰道滴蟲的主要感染途徑為性交傳染,另外汙染了滴蟲的公共浴池、浴盆、浴具、廁所(馬桶)及遊泳池等也可傳播。由於滴蟲性陰道炎主要為性交傳播,現已列為性傳播疾病。
①滴蟲性陰道炎的症狀。滴蟲性陰道炎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為黃綠色或灰白色,泡沫狀或膿性,有腥臭味,有時混有血絲。另外由於分泌物刺激可出現外陰瘙癢、燒灼感、及性交痛等。若感染尿道可同時出現尿頻、尿急及尿痛等症狀。取分泌物查見滴蟲可確診。
②滴蟲性陰道炎的預防方法。要做好個人衛生,患者的內褲及洗滌用具應經常煮、曬,避免交叉感染。盡可能不用公共浴巾、浴盆等。並避免不潔性交。
(3)黴菌性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