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運動養生方法分類(3 / 3)

(1)遊泳

遊泳是一項極好的體育運動。對人的身心鍛煉極有價值,不僅能鍛煉人的四肢,促進心肺功能發育,而且對陶冶情操、豐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都非常有益。

許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我們新中國的創立者毛澤東鍛煉身體的故事。毛澤東年輕時代在湖南長沙求學時,就把鍛煉身體和學習文化知識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愛晚亭邊、橘子洲頭、嶽麓山頂、湘江兩岸都留下了他刻苦鍛煉身體的足跡。毛澤東喜愛遊泳,無論寒冬和酷暑,鍛煉的腳步從未間斷過,不僅提高了體質,也培養了意誌和品質,為他今後在艱苦的革命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鬥誌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即使在晚年70歲高齡之際,他老人家依然能暢遊長江。

美國曆史上惟一連任四屆總統的傑出領袖羅斯福(1882—1945),18歲就考進了美國有名的哈佛大學。但在39歲的時候,羅斯福在坎波貝洛休假期間,不幸患了脊髓灰質炎症。一位叫洛維特的醫生建議:用遊泳來治療他的疾病。羅斯福按照大夫的意見,試一試。當他第一次下水時,四肢感到舒服,十分興奮,因此天天進行遊泳治療。後來,同事介紹他到亞特蘭大附近的溫泉治療。他來到這裏,不用撐木,也能在水中站立,慢慢地走動。1925年夏天,他丟去拐杖,開始慢走。當時的報刊用顯眼的大字標題“遊回健康”來報道他戰勝疾病的事跡。

羅斯福任總統後,仍然堅持遊泳。耶魯大學著名教練沃爾特·坎普說,羅斯福“體形優美,像一個運動員那樣肌肉發達”。顯然,這是跟羅斯福酷愛遊泳分不開的。

(2)登山

登山是一項有益於人體身心健康的活動。重陽佳節,秋高氣爽,正是登山觀景的好時候。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是喜愛登山的。

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在浙江省永嘉任太守時,遍遊浙南名山大川。他為了登山方便,特地製了一種登山木履,鞋底前後裝有活鐵齒,上山時去前齒,下坡時去後齒。穿上這種鞋登山時,不怕山陡路滑,爬山穩當,下坡省力,人們稱它為“謝公履”。“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登山時穿的就是這種特製鞋。

徐特立對登山特別喜歡,他曾說:“爬山有上有下,有攀有登,練的勁更全麵。”他在長沙教書的時候,經常登上嶽麓山;有一次,他雖已年逾八旬還登上了北京香山的險峰“鬼見愁”;1963年,86歲高齡的徐特立同朱德一起登上了桂林疊彩山的明月峰,而且行走迅速,不用手杖,這是一般老人難以做到的。

鄧小平的體育愛好很廣泛,登山也是他喜愛的一項活動,在北京,他經常去景山、香山等地攀登。1979年7月12日,當時已是75歲高齡的鄧小平,興致勃勃地登上了海拔1800米的黃山,他曾滿懷情趣地說:“爬上了黃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話下了。”

登山的過程就是磨煉自己意誌的過程,也是征服自己、征服衰老的過程。登山還可以鍛煉下肢,舒筋活血,鍛煉心肺功能。另外,登山可以使人開闊胸懷,心情愉快,自然就會減少疾病,達到長壽的目的。

(3)打網球

打網球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式。很多名人熱衷於此項運動。

有“國母”之稱的宋慶齡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倡導體育、熱愛體育並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士。她少年時就愛好打網球、遊泳,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工作後,和孫中山先生一道更是在不同條件下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散步、越野、登山、遊泳、網球、武術等;因工作需要還學會了騎馬;在抗日戰爭時期發起組織了賑災足球義賽;到了晚年還寄語孩子們“勤奮學習”、“練好身體”。

原鐵道部部長呂正操在年逾80歲之後,還能打網球,在球場上奔跑跳躍,輕捷靈敏,跟他的年齡有些不相稱。他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呢?正是鍛煉身體與活動腦子雙管齊下。他說:“人體各部門都是用則進、不用則退,因而平時既要注意鍛煉身體,又要注意活動腦子,這樣才能有效地延緩衰老。”

(4)步行

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它絕對不是高爾夫球、保齡球、遊泳所能比的。因為人類花了100萬年,從猿到人,整個人的身體結構就為步行設計的。

步行是可以使動脈硬化變軟化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研究證明,隻要步行堅持一年以上,包塊就自行消除。經過步行運動鍛煉,可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

著名心血管專家洪昭光先生總結了一套科學的步行方法,歸結起來就是“三、五、七”:

“三”:指每次步行3公裏,30分鍾以上,一次走完最好。最新研究表明,分為二三次走完,效果基本相同。

“五”:指每周運動5次左右。如能每天都運動,那就是有規律的健身運動。

“七”:指運動劑量達到中等量運動。中等量運動是指心率加年齡等於170次/分,比如某人50歲,運動時心跳要達到120次/分;某人70歲,運動時心跳達到100次/分即可。

步行運動總的來說就是要“三有”:有恒——持之以恒,有序——循序漸進,有度——適度運動。

(5)保健操

三國時代著名的醫生華佗是位了不起的醫學家,同時又是一位了不起的養生專家,據說他為曹操所殺時還是耳聰目明、滿頭黑發呢!他的弟子吳普、樊阿等都活到100歲。那麼華佗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呢?有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華佗年輕時去公宜山采藥,爬到半山腰時發現了一個洞穴,他很好奇,正想進去,忽然聽到裏麵有人在談論醫道,他就站在洞外聽。他聽得入了神,聽著聽著,聽見那兩個人談起了華佗,這可把他嚇壞了,他正要轉身跑去,忽然聽見一個人叫道:“華生既已來了,何不入內一敘!”華佗隻好硬著頭皮走進去,原來是兩位白發長須的仙人。他們向華佗傳授了許多奇妙的醫術,還傳給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鶴的姿態去運動,這就是著名的“五禽戲”。

華佗下山之後,依教行善,不但救治了眾多的病人,也增進了自己的健康。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老先生,年屆90高齡仍然精神矍鑠,鶴發童顏,臉上總是帶著慈祥的微笑。他的養生秘訣就是“動腳、動手、動動腦”。他曾經在一年裏足跡遍及廣東、上海、江蘇、江西等十多個省市,並寫成40餘萬字的專著《行行重行行》,記錄他考察鄉鎮企業發展的情況。費老還自編了一套保健操,每天清晨鍛煉15分鍾,堅持了20多年。

(6)用左肢鍛煉右腦

13歲的克林頓和大多數美國孩子一樣,一邊上學,一邊打工。一次,他找到一份食品店的工作,老板嫌左手不吉利,非讓這個小左撇子用右手幹活,結果一團糟,不僅活沒幹好,還摔了不少盤子。老板扣了他的工錢,還生氣的罵道:一個左撇子是絕不會有出息的!

40年後,克林頓訪問中國。他與當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徐匡迪見麵時,徐看到克林頓總統用左手寫字,開玩笑地說:布什總統也用左手,看來左撇子容易當總統。克林頓講了這個故事,並自嘲地說:其實左撇子也常把事情做壞。

就是這個拒不改用右手的小男孩,成了美國最年輕的總統。

事實上,左撇子中出現過許多著名的曆史人物、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軍事家,天才的演員、運動員,也有的左撇子改變了曆史,這卻是不爭的事實:亞曆山大大帝、愷撒、拿破侖、達·芬奇、貝多芬、畢加索、馬克·吐溫、比爾·蓋茨、馬拉多納、卓別林、瑪麗蓮·夢露,看看這一串耀眼的名字!

人的大腦皮層是既分工又合作的。人的左側大腦主管邏輯思維,如讀書、寫文章、計算等;右側大腦主管藝術思維,如美術、音樂、工藝等。每個人均各有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