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大常用補品解讀(3 / 3)

百合的服用視其不同的用途,而有不同的服用方法。

(1)做食品

多以鮮品為主,也可用其幹品。先除去其須根,洗淨,剝取鱗片,以水浸泡一些時間,其間多換幾次水,以減輕其苦味。可以單獨蒸食,每次10~30g;也可與米同煮,煮成粥食,或配其他藥品、食品,煮成湯、羹等食用。此外,鮮百合也常常與其他蔬菜一起被烹飪為菜肴。

(2)做藥品

百合既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內服主要入湯劑,每次10~30g。如用於潤肺止咳則多蜜炙用,而用於清心安神則多生用。如用於瘡癰、濕疹等則多用百合的鮮品,適量搗碎外敷。

百合無論是作為藥品還是作為食品,並不是隨意、隨時、任何人都可以用的。有些人服用以後,不但無效,反而會出現腹瀉等副作用。因此,百合的服用須注意以下事項:

一是百合為甘寒滑利之品,藥性偏於寒涼,有一定的滑腸通便作用。因此,對於素來脾胃虛弱、腸胃虛寒、經常腹瀉的人,就不宜用百合,以免引起或加重腹瀉。即使是本來腸胃功能正常之人,因各種原因而引起腹瀉時,也應不用百合,所謂“中氣虛寒,二便滑泄者忌之”。(《本經逢原》)

二是百合雖然能用於咳嗽人群,但主要用於陰虛之慢性咳嗽,而不能用於一般的風寒咳嗽。因風寒咳嗽的治療宜散、疏、宣,而忌收、斂、潤。而百合全無宣散之性,而具潤養之功,用之反而會造成“閉門留寇”,而使咳嗽更難治療,甚則加重咳嗽,變生他故,故《本草求真》指出百合“初咳不宜遽用”。

8蓮子:滋補脾胃

蓮子是一種以補為主,以收為輔,兼有一定清熱作用的藥物和食品,應用廣泛,喜食者甚多,人們既可在家自己製作蓮子食品,也可在飯店的餐桌上品嚐由蓮子做成的美味佳肴。可以說,蓮子是一種價廉物美,集養生、抗病治病於一體的上等補品。

蓮子係睡蓮科植物蓮的成熟果實,蓮為多年水生草本。

蓮子以蓮之種子入藥,因具花單生節上,果實生於花托內。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指出:“蓮者,連也,花實相連而出也。”故名蓮子。以其形狀和生長特性而命名蓮子的別名很多。蓮子異名有蓮實、藕實、水芝丹、澤芝、蓮蓬等。

蓮子為食、藥兩用滋補品,其主要功用為養心安神,補脾止瀉,益腎固精。蓮子去皮,生嚼能除煩止渴,澀精和血,止夢遺,調寒血,治心腎不安、心悸失眠、遺精等。蓮子煮食可治脾泄久痢,調養腸胃,可強身明神,延年益壽。蓮子可與其他藥物配伍以加強藥效,如蓮子加酸棗仁、黃芪等製成棗仁湯,可治虛弱、心動而神不安等症。蓮子加人參、茯苓、白術等製成參苓白術散,可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泄瀉不止等症。蓮子加麥冬、黃芩、地骨皮、人參等製成清心蓮子飲,可治心腎不安、勞傷白濁、幹渴溲少、心火上炎等症。蓮子加豬苓、澤瀉等製成蓮米散,可治老人五更寒。蓮子加巴戟、補骨脂、山茱萸等製成蓮實丸,可治泄瀉、滑精等症。蓮子還可煮成各種藥粥,對滋補身體甚有益處。如蓮子加紅棗煮成紅棗蓮子粥,能強心益脾、安神降壓、補血通脈,常食可加強心髒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穩定血壓,增加食欲,安神入睡。蓮子加山藥、葡萄幹等製成山蓮葡萄粥,可補脾益心,適用於麵目黃白、乏力倦怠、瘦弱、腹脹便溏等。蓮子加薏苡仁、冰糖、桂花等製成薏米蓮子粥,能健脾祛濕,清熱益心,適用於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女子帶下過多、濕熱上蒸而致心悸失眠等症。蓮子加龍眼、紅棗、糯米等製成龍眼蓮子粥,能益心寧神,適用於心陰血虧、脾胃氣虛而致心悸、健忘、麵黃肌瘦、便溏等症。蓮子加金銀花、白糖等製成銀花蓮子粥,能清熱解毒,健脾止瀉,適用於熱毒內擾、暴瀉、痢疾、發熱、肛灼、心煩等症。蓮子加大米、冰糖等製成蓮子粥,能益氣力,除百疾,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渴去熱,補中養神,平靜性欲,輕身延年。

蓮子還可用於製作多種營養豐富味美的佳肴和點心,如蓮子和百合、銀耳、鵪鶉蛋等可製成益壽長春蛋,能益智安神,健脾開胃,補腦補心。蓮子與芡實、茯苓、山藥、薏苡仁、扁豆、黨參、白術、大米等可製成八寶飯,營養豐富,色香味佳,有補脾胃、抗衰老的功用,適用於體虛乏力、虛腫、泄瀉等症。蓮子還可用於燒雞、燒肉、燒甲魚及做成冰糖蓮子湯、桂花蓮子湯、葡萄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美味菜肴和甜羹湯,均滋補可口。蓮子還可做成糯米蓮子卷、蓮子桂花糕、蓮子餅等食品,老幼皆喜愛。

石蓮子水煮後切開,去皮,曬幹,加黃連、人參等可製成開噤散,對於虛弱久痢、嘔逆不能食的患者是一副良藥。

蓮子的服用形式,主要以煎湯內服為主,常規劑量為6~15g,也有根據病情需要,將蓮子製成丸劑或散劑使用的。

蓮子在用法上有生用、熟用以及去皮去心的不同,因而在功能上也有所差異,因人、因病而異。

§ 蓮子生用善於清心,除煩,且能止咳澀精;熟用則長於補脾,理腸胃,治療泄瀉、久痢。

§ 蓮子去心,隻用蓮肉,則偏養脾胃,而補腎功能不足;同時,蓮子去心,其清心寧神的作用明顯降低。

§ 蓮子去皮,則無澀味,其功能則專於補脾,而收斂作用顯著減少。

因此,對於蓮子的服用,必須視病症和身體狀況,在藥用部位的選擇上有所側重。

作為食品,蓮子的使用主要以煮湯、作羹、燒粥等點心類為主,詳見常用藥膳一節。

蓮子服用得當,長期堅持,確有很好的效果,但並非人人可長期服食。一般來講,須注意以下四點:

§ 大便秘結患者不宜食用。蓮子收澀作用較強,食後可使便秘加重。

§ 不宜生食。蓮子性澀滯,影響脾胃消導,《本草拾遺》記載:“生則脹人腹。”故蓮子不宜生食。

§ 血壓過低者不宜食用。蓮子心所含的生物堿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血壓過低的患者食用則會加重病情。

§ 淋症患者不宜食用。淋症患者小便澀滯不暢,忌食斂澀性的食物。蓮子收斂固澀,食用後可加重淋症患者的病情,故不宜食用。

9獼猴桃:水果之王

獼猴桃兼有橘子、香蕉、草莓和西瓜的味道,營養豐富,清香可口,被譽為水果之王,可鮮用、加工及入藥。

獼猴桃,又名藤梨、羊桃、獼猴梨、狐狸桃、刺梨、毛梨。我國秦嶺以南都有栽培,主要品種有中華獼猴桃、羅棗獼猴桃、狗棗獼猴桃等。

獼猴桃性寒,味甘、酸,無毒,每100g果實含蛋白質16g,脂肪03g,糖類11g,抗壞血酸300mg,硫胺素0007mg,磷422mg,氯261mg,鈉33mg,鉀320mg,鈣561mg,鐵16mg。

獼猴桃生長在深山野林,為獼猴所喜食,其得名也與此有關。獼猴桃長期被視為野果,其食用性鮮為人知,但可入藥。我國古代醫學文獻早有記載,唐代名醫陳藏器說,獼猴桃有“調中下氣”的作用,可治療“骨節風,癱瘓不遂,長年白發”,但沒有留下具體的製劑和配方。《開寶本草》記載,獼猴桃“止暴溫,解煩熱,壓丹石,下石淋”。其他如《食療本草》、《本草綱目》等均有記載。

獼猴桃具有止渴、解熱、止痛、通淋下石、滋補強身、清熱利尿、生津潤燥、健脾止瀉等功效。其果、花、葉、根均可入藥,可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燥熱傷肺、脾胃氣虛、消化不良、久痢泄瀉、骨節風痛、咽喉腫痛、內痔出血、糖尿病、黃疸、淋症、痔瘡、煩熱口渴等病症。

現代醫學認為,食用獼猴桃及其果汁製品,有防癌與殺傷某些癌細胞的作用。據報道,獼猴桃所含維生素C在人體中利用率高達94%。動物實驗發現,亞硝基化合物能使懷孕動物的胚胎死亡及發生畸形,如果同時喂以獼猴桃汁,不但能保持胚胎不死、無畸形,並且發育良好。這一實驗說明,獼猴桃汁能阻斷體內外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從而防止這類物質所引起的腫瘤。

北京大學生物係陳德明等人在實驗中發現,獼猴桃中存在可殺傷離體癌細胞的“多肽”,多肽對離體艾氏腹水癌細胞及宮頸鱗狀上皮癌細胞均有殺傷作用。他們認為,獼猴桃抗腫瘤、抗衰老作用是個很有希望的研究課題。不少學者認為,獼猴桃是一種有益的長壽果品,稱它為“長生果”。

獼猴桃含豐富的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及無機鹽。維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g果肉含50~400mg,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解朊酶。

實驗研究證明,獼猴桃鮮果及製品,可防止亞硝胺致癌物在人體內合成,並有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的作用,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有明顯療效。獼猴桃能明顯延長實驗動物的缺氧存活時間,增強生物體的缺氧耐受力,說明對機體缺氧有保護作用。獼猴桃具有清熱通淋功效,常用來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嘔吐以及煩熱、黃疸、消渴、石淋、疝氣、偏墮、痔瘡等症。獼猴桃對麻風病還有非常明顯的療效。此外,獼猴桃又是滋養強壯之品,可用於體虛消瘦者及維生素缺乏的患者。獼猴桃的果肉裏還含有一種酶,有助於肉類纖維蛋白質的分解,使肉質變得滑嫩。據介紹,常吃獼猴桃的人,皮膚特別細嫩光滑,富有彈性,故獼猴桃被譽為“青春果”。

獼猴桃的色、香、味俱佳。果皮鮮綠(有的是淡褐色),果肉青綠或嫩黃,果心乳白,切成片,晶瑩透明,並有放射狀的美麗花紋。除鮮食外,可以加工成許多產品,如糖水罐頭、果汁、果醬、果酒、果幹、果脯、蜜餞,也是製糖果、糖漿、餅幹、汽水、冰淇淋、果餡、糕點的配料。

此外,獼猴桃還可以烹製食品,如“裏脊桃汁”、“獼猴桃羹”和“奶油桃片”等。

獼猴桃既可食用,也可藥用,但在服用過程中,每日食用量為2~4枚,一般來說,常用量為每日10~30g。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 慢性腸炎患者不宜食用。獼猴桃味甘酸,可生痰助濕致滿,性寒傷陽,《開寶本草》記載,獼猴桃“冷脾胃,動泄”,食後會加重慢性腸炎泄瀉患者的病情,故慢性腸炎患者不宜食用。

§ 黃疸性肝炎屬寒濕內盛者不宜食用。黃疸性肝炎寒濕內盛者應溫中燥濕,忌食寒涼性的食物。本品性寒傷陽,且甘酸助濕,故黃疸性肝炎屬寒濕內盛者不宜食用。

§ 不宜與動物肝髒、番茄、黃瓜等食物一起食用。動物肝髒可使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C氧化,番茄中的抗壞血酸酵酶、黃瓜中的維生素C分解酶均有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的作用。獼猴桃為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故不宜與動物肝髒、番茄、黃瓜等食物一起食用。

10靈芝:延年益壽

作為中國傳統的滋補強壯、扶正固本、抗衰防老的珍貴補品,靈芝曆來受到人們的青睞,它藥性平和,滋補作用緩和,適合老年人和病後康複者食用。

靈芝又名菌靈芝、木靈芝,為擔子菌類多孔菌科植物,是寄生於櫟及其他闊葉樹根部的蕈類。傘狀,堅硬,木質,菌蓋腎形或半圓形,紫褐色有漆狀光澤。各地均有分布,近來有人工培養。培養品形態有變異,但其療效相同。古人稱五色靈芝,有青芝、赤芝、紫芝等,功用相似。

靈芝味甘,性平,無毒。紫靈芝含麥角甾醇、有機酸、氨基葡萄糖、多糖類、樹脂及甘露醇。一般靈芝含麥角甾醇、樹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類,還含生物堿、內脂、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質和多種酶類。

靈芝是傳統的滋補強壯、扶正固本、抗衰防老、延年益壽的珍貴藥物,古代流傳靈芝是“治百病”的“仙藥”。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靈芝對機體有多種正向調節作用,能防止衰老和提高身體的抗病力。實驗研究還表明,靈芝有抗癌、改善心肌代謝、降血脂、鎮痛、抗驚厥、抑製多種細菌、升高白細胞和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力的作用,並有明顯的保肝作用,既是強身保健的佳品,又是抗癌、抗衰老、抗疲勞的要藥。

靈芝用量一般是每天15~30g,研碎衝服,或浸酒服。目前服用靈芝製劑也很普通,靈芝製劑種類繁多,如靈芝孢子粉、靈芝片、靈芝注射液、靈芝強體片等。無論治療何種疾病,可根據經濟情況和具體病症來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靈芝藥性平和,補益作用和緩,長時間服用才起作用,另外,靈芝滋補作用很強,一般高血壓患者不宜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