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用“時間智慧”造成財富優勢
掙錢的本領不是天生的,財富從來不會自動白給任何人。開啟財商潛能,學會理財技巧,人人都可以致富。但有一種人絕對除外:浪費時間、虛度光陰的人。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可以獲得金錢,金錢卻買不到時間,很好地利用時間,就能使時間變得更寶貴。俗話說,寸陰寸金。善於利用時間,時間抓起來就是金錢就是財富,抓不起來就是流水。珍愛時間,善用時間吧!善用時間造成致富優勢。這是現代財商理念。1創富要善打時間差
具有了財商的人是最令利用時間的人:計算時間、節省時間、買賣時間、巧借時間等等。創富需要你珍惜時間,追求效率,而且打時間差也很重要。
打時間差是最常見的時間運作形式。打時間差,就是憑借協約、合同等有效手段,把運作的擁有權(一般為銷售代理權)控製在自己手中,然後在合同、協約規定的時間內迅速催化、造勢、轉換,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協約規定的時間,就是運作與轉換之間的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很少。運作者就是利用這個時間差,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就能掙一筆財富。
運作打時間差,最重要的是運作,一般來說,能將運作控製在合理的運作時間內,幾乎都能成功。曾被人們譽為暴富最快、最年輕的億萬富翁餘韋達,他起步的資本,就是他打時間差掙來的。
1987年,餘韋達辭掉中學教師的工作,借了妹妹200元錢與另一位同學闖蕩北京,在京郊某鄉鎮企業做推銷員。一年後,他掙了5萬元。但他沒有滿足,他在尋找著機會。有一天,他辦事路過前門,在一座三層樓前,被一則招租啟事吸引住,啟事上說,產權擁有者欲將這幢破舊的三層樓出租,年租金40萬,租金一次性交齊。前門是北京最繁華、客流量最大的地段之一。在這地段擁有一片店,就意味著擁有一棵搖錢樹。餘韋達看中了這棟樓,但被它昂貴的租金、苛刻的付款方式難住了。此時,他的5萬元錢隻是年租金的八分之一。借,來北京才一年,舉目無親,也無有錢朋友,何處可借?貸,能貸到款,還來北京闖天下?此時,餘韋達靈機一動,不自覺地用了一招空手道——打時間差。
首先,他找到房主,把5萬元錢交給房主作為定金租下了這座空樓。他與房主簽訂協議,協議規定:45天內,餘韋達把年租金40萬交齊,若45天拿不出租金,房主沒收定金,房子另租他人。
租房協議簽訂後,他找到一家裝飾公司,憑著租房協議,他與裝飾公司簽訂裝修協議。協議規定裝修公司在25天內按餘韋達的設計思路把房子裝修一新,45天後,付裝修費。
接著,他憑著租房協議和裝修協議,與5家商場簽訂賒銷協議。又以賒賬的方式購置了地毯、桌椅、廚房用具、卡拉OK設備等,其價值和裝修費用達70萬元。裝修後的樓房,是個中檔飯店。與此同時,餘韋達四處張貼招租廣告,在不到20天的時間,有20多位有意者前來洽談,最終,他以140萬的價格轉租出去。這樣,他還清欠款後淨賺30萬元。他收到140萬租金時,離他交房主租金的時間,僅僅隻有3天,如果再過三天,沒有交房主租金,則前功盡棄,賠了辛辛苦苦掙來的5萬元還不算,還要欠70萬元債務。這是招險招,稍有不慎,則全軍覆沒。此後,他成立了丹儂公司,連連使用空手道,像變魔法似的,使丹儂公司的資產呈幾何級增長,不到3年時間,由注冊時的100萬元,發展到1992年的3個億。
1993年,餘韋達鐵窗失意。1995年,他重返生意場。此時,他已是兩手空空。但他有智慧、有聲譽,憑此他又使用了一招他創業初期用過的手法——打時間差,使用的方式、方法、過程,幾乎是一個樣,隻是規模與力度要比以前大得多,就此一招,他又成為一個千萬富翁。1995年初,餘韋達在報上看到一則招租啟事,說是北京東三環大北窯的一棟樓要出租。他依著報上的地址前往察看位置、環境,這是棟四層樓,4800平米,臨長安街,與國貿大廈、國際大廈正對麵,地理位置非常好。但樓房十分破舊,房主告訴他,這樓房屬於違章建築,隻有3年的使用期,3年後就拆除了。餘韋達問多少租金,房主的回答令他一陣激動。房主說,租金按平米算,每平米15元/天。北京有東富西貴的說法,這地段正是“東富”的黃金地段。在此地段的寫字樓,每平米租金一般都在10元/天左右,像國貿大廈、國際大廈有的房間租金每平米高達2美元/天。餘韋達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創富機會,但苦於無錢,連當年的5萬元錢也沒有。怎麼抓住這個機會呢?他用了一個方法,就是誘。他給房主還了一個價,驚得房主張大嘴半天合不下來。餘韋達還的價是每平米18元/天,比房主開的價還要高03元/天,房主說,在此之前,與他談過的人不下20人,還價沒有一個超過1元/天,餘韋達說,他出這麼高的價,是有條件的。房屋租金要兩個月後付,在兩個月內,他要花500—600萬裝修。如果兩個月交不出年租金,樓房裝修物、電話、空調、沙發等辦公設施全歸房主所有。很快,他與房主簽訂了租房協議,找到了一家建築裝潢公司,以高於市場20%的價格,讓裝潢公司在一個月內按他的設計裝修完畢。裝潢公司除裝修外,還購置電話、空調、辦公沙發等,總裝修費總計600萬元。裝修費、設施購置費等在裝修完畢的兩個月內分兩次付清。按餘韋達的設計、裝修好的樓房是棟中檔寫字樓。在裝修的同時,他在《精品購物》、《參考消息》、《工商時報》、《北京晚報》等報刊刊登招租廣告,又招聘10個年輕的推銷員到外資駐京機構、北京各大公司等四處推銷。由於該樓地理位置優越,價格適中,樓房還沒有裝修完畢,就已全部出租出去。每平米的價格最低為8元/天,最高達14元/天。這棟樓房的年租收入為1700多萬,除還給房主的租金263萬[4800平米×15元×365天=2627萬元],裝修費600萬,餘韋達淨賺937萬多。一年後,房主收回樓房,餘韋達將電話、空調、辦公桌椅、沙發、地毯作價變賣,得現金達100多萬元。這樣,餘韋達未花一分錢,淨賺一千萬。
2節省時間有藝術
財商智慧告訴人們:時間等於生命,等於財富。浪費時間無異於加速一個窮人的末日來臨。
“你珍惜生命嗎?”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它是構成生命的材料。”可能有人這樣對你說:“在你空閑時間裏再幹那件事吧”,但是事實上並沒有“空閑的”時間。即使你躺在遊泳池旁,那是閑暇時間——而不是空閑時間。
一切時間都有價值。在美國北部的一個大公司裏,一位年長的經理要求每一位出席會議的人“埋頭苦幹”。在會議結束時,他用小時/人,計算出會議的總代價,然後再按每人的平均工資,換算成美元。這位經理形成了他的觀點。會議看起來無需花費什麼,但它們實際上是非常昂貴的,因為時間就是金錢。的確,假如你每年能掙1萬美元,每小時的價值就是5美元。如果你每天能節約1小時,你不僅能保存價值數千美元的時間,而且你有機會學習和去做那些使你的時間更有價值的事情。絕大多數獲得成功的人都是精通時間節省戰術的人,這些戰術可以簡述如下:
(1)保持焦點
所有高層次的執行者都能明確當務之急。《世界主義者》主編海倫·格利·布朗始終在她的辦公桌放著一期這種雜誌。無論何時她被引入歧途零碎地消耗時間,幹一些無助於這種雜誌成功的事情,隻要看到那本雜誌,就會使她回到正道上來。“除非你有一個當務之急的意識”,布朗說,“你越整天苦幹,離你開始時的目標就會越遠。”
確定當務之急的一個方法是建立一個“行動”一覽表。每天晚上,記下第二天要幹的頭幾件事情。並且一天回顧幾次這張日程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時間管理顧問哈羅德·泰勒認為完成表上之事的最好方法是給每項任務一個特殊時間區段。
(2)80/20規則
如何確定你表格中的哪項任務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運用80/20規則。那是威廉·E·穆爾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時確定的。開頭一個月僅掙160美元,穆爾坐下來分析他的銷售圖表。他發現他的80%的買賣來自他的20%的客戶。——但是他為所有的客戶費了同樣的時間。
於是,穆爾要求把他最不活躍的36個客戶重新分派給別的銷售員。然後他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戶上。不久他一個月賺1000美元。穆爾從未放棄這一規則,終於成為凱利-穆爾油漆公司的主席。
(3)現成模式
很多想走在前麵的人花費有用的時間寫感謝信、慰問信和賀信。但是當它們變成例行公事的便函、信件和表格時,通過依靠事先寫好的材料,他們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美國《精華》雜誌主編蘇姍·泰勒創作了40種形式的書信,涉及各種事情,從退稿通知到答複募捐要求。這些信件被貯存到計算機上,能很快被調出、複製或通過改變幾個詞而適應不同的對象。泰勒經常在信尾增加一個手寫的問候語作為親筆簽名。
(4)電話情報
金融家J·B富卡通過電話把買賣聯係在一起,獲得財富。他的最重要的戰術是打電話之前做筆記,“我直接進入要點,我從不談論天氣,我把業務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富卡認為管理打電話的時間是一種應該在商業學校裏教授的至關重要的技巧。
避免讓電話鈴響個不停,立即接電話。因為你可能與打電話的人聯係上,你的信息就不會堆積起來。如果對方正忙著,許多時間戰略家都確定一個回電話的約會。如果當事人不在,則請對方轉告一詳盡的口信,你可能很快得到回音。
(5)現在就做
蘇姍娜·塞吉爾是一個著名的色彩專家,她為許多名人設計居室和衣物。在應付日程表上的所有要求時她遵循從祖母那裏學到的一個原則:如果有一件事情要做,她立即就幹。
非常多的人浪費時間在於“開始著手進入開始狀態”,塞吉爾常說。他們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準備幹一件事,以致他們沒有剩餘時間去幹這件事了。如果立即著手行動,你就會驚奇自己幹得有多快!記住,栽一棵樹的最好的時間是20年前,第二個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6)凍結設計
完美主義者和辦事拖拉之人浪費同樣的時間。瓦克維亞有限公司前主席托馬斯·R·威廉發現,很多有希望的年輕人不知道何時停止研究一些東西,工程師們被要求在一個確定的日期拿出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一個設計不是完美無缺的,他們已經在一個確定的期限裏完成他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工作。
工程師們把它稱為“凍結設計”。成功的時間管理者都懂得什麼時候值得為十全十美而奮鬥,什麼時候隻有放棄十全十美才足夠好。
(7)“不得不走”
一位教授在特納廣播係統工作時,聖誕節前夕需要見特德·特納。特納告訴教授他很忙,僅能給他5分鍾時間。他盡可能快地提出我的看法,但是5分鍾飛快地過去了。當他中止後麵的句子時,特納打斷了他的話。“你的5分鍾完了”,他說:“我喜歡你,教授,但我不得不走了。聖誕快樂。”這次會見就這樣結束了。
如果不能像特納那樣,直接給來訪者一個提示,控製自己的日程,你可以用微妙的暗示,諸如向前挪動椅子,把紙張摞在一起,或者用一個長的停頓揭示時間已飛去了。如果會見比計劃要長,若想加速進行,可以說“很抱歉,我剛看了看表,你是否還有其它要談及到。”皮包裏最好有一個設定十分鍾的計時器,當鈴響時,就宣布需要赴另一個約會。如果你想繼續談話,就簡單地關掉定時器。
(8)避開高峰
通過生活於非高峰期,避免排長隊、交通擁擠和其它時間浪費。《永遠向左轉》的作者肯·庫伯如此建議。在擁擠前早點去餐館。別在星期五下午兌換支票。在晚餐期間去菜店買東西,那時大多數人正在家裏吃東西。通過常年買禮物而避免節日的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