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合作之路,得雙贏“錢”途(1 / 3)

三、走合作之路,得雙贏“錢”途

致富是一件需要合謀、合力、合作的大事,單憑個人的力量幾乎不可能。無數創富者的經驗和教訓都告訴我們,合作是開啟財商的捷徑且是求富成功的惟一出路。沒有合作,任何財富英雄都不會產生。

學問淵博、聰明絕頂的人可以獨擋一麵,但僅僅是能獨擋一麵而已,財富之水需要集八方之力、四麵包圍才能積流成其為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隻有互相合作才能取長補短,共同把財富的蛋糕做大。

土幫土成牆,人幫人成王。幫助別人就是在成全自己,你投人以桃,人會報之以李,高財商的人都懂得一加一大於二。

關係就是生產力,多條朋友多條路,夥伴多了,致富的信息渠道也就多了,而且幫助你的人也就多了。有名人說過,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其實,永遠的朋友才是永遠的利益。

1個人能力終有限,合作彌補能力不足

在今天殘酷的社會競爭麵前,要想成功,單憑個人之力是很難達到的,從無數創富者的經驗和失敗者的教訓中,我們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獨自成功的,時代已發出了強有力的呼喚——合作!

合作不僅是開啟財商的最佳捷徑,也是創富成功的惟一出路。

什麼是合作?合作是所有組合式努力的開始。一群人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的目標,而把他們自己聯合在一起。拿破侖·希爾把這種合作稱之為“團結努力”。

“團結努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三項因素是:專心、合作、協調。

你可以拿你所從事的行業或職業作例子,在加以分析之後,你將會發現,它所受的惟一限製就是缺乏運用組合與合作的努力。我們可以拿法律事業來加以說明。

如果一家法律事務所隻擁有一種類型的思想,那麼,它的發展將受到很大的限製,即使它擁有十幾名能力高強的人才,也是一樣。錯綜複雜的法律製度,是需要各種不同的才能的,這不是單獨一個人所能提供的。

因此,很明顯的,光是把人組織起來,並不足以保證一定能獲得傑出的成功。在一個良好的組織所包含的人才中,每一個人都要能夠提供這個團體其他成員所未擁有的特殊才能。

一個組織良好的法律事務所必須擁有以下人才:①具備替各種案子做好準備工作的特殊才能者;②具有想像力的人,他能夠了解如何把法律條文與證據同時納入一個很好的計劃中,具有這些能力的人,並不一定同時擁有出庭處理案件的能力。因此,法律事務所一定要聘有熟悉法庭程序的人才。我們若再進一步分析,將會發現,有許多種不同的案子,需要各種不同的專門人才來做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出庭處理。因此,一個具有了解“組織、合作努力”原則的律師,在找人合夥開一家法律事務所時,一定會找一個對自己所欲執行的專門法律及程序極為了解的律師。

幾乎在所有的商業範圍內,至少需要以下三種人才——那就是采購員、銷售員以及熟悉財務的人員。當這三種人互相協調,並進行合作之後,他們將通過合作的方式使他們自己獲得個人所無法擁有的強大力量。

我們生存在一個合作的時代中,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在某種合作的形式下經營的。

隻要瀏覽一下當天報紙上的新聞,必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報道:在同一管理機構下合並的工商企業,創造了無比的力量。

今天是幾家銀行合並,明天又是幾個鐵路公司合並,過幾天又是幾家鋼鐵公司聯合起來。這一切的聯合行動,其目的全是為了運用高度的團結及合作發揮出無比的力量。

毫無疑問,時代已發展到了需要更高層次協調合作的時代,我們可以斷定:不懂合作的人,是無法走進成功的殿堂的。

也許有人自忖學識淵博,完全可以獨擋一麵,憑自己的實力取得成功。但要知道,知識並不是真正的力量,因為它是散亂而無組織的,它隻是一種潛伏性的力量——從它那兒可以發展出真正的力量。任何一家現代化的圖書館,都包含了一切沒有組織的珍貴知識——這是我們這一時代所獲得的遺產——但這些知識並不是力量,因為它們並沒有被組織及聯合起來。

眾所周知,任何企業家所要進行的最困難的一件工作,就是誘導與他一起工作的人,把他們的努力與智慧才能貢獻出來。在任何事業中,要想誘導工作人員不斷地貢獻他們的智慧與勞力,這是很困難的事,隻有最有能力的領袖才能達到這項理想的目的。但偶爾也會出現這樣的一位偉大領袖,在他所從事的行業中出人頭地,因此,全世界都會知道他的大名。例如,亨利·福特、愛迪生、洛克菲勒、哈裏曼及拿破侖·希爾。

合作和成功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人隻要擁有這項知識及能力——和諧地聯合個人思想的原則,再發展出力量,就能在任何行業中獲得成功。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善於與人合作的人,能夠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成群的雁以V字形飛行,就比一隻雁單獨飛行要省力,也就能飛得更遠。

人隻要相互合作,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隻要你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做好準備,隻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與他人的協作中實現僅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理想。

有一句名言:“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最高。”如果你幫助另一個孩子上了果樹,你也會因此得到了你想嚐到的果實,而且你越是善於幫助別人,你能嚐到的果實就越多。

但是有些年輕人卻信奉另外的一種哲學。他們認為,財富總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沒有了。

這是一種享受財富的哲學而不是一種創造財富的哲學。創造財富固然是為了分享,但是我們的注意力並不在這裏,我們更關注的是財富的創造。

同樣大的一塊兒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個人分到口的就越少。如果斤斤計較這些,我們就會相信享受財富的哲學,我們就會去爭搶食物。但是如果我們是在聯手製作蛋糕,那麼,隻要蛋糕能不斷地往大處做,我們就不會為眼下分到的蛋糕大小而感不平了。因為我們知道,蛋糕還在不斷做大,眼前少一塊兒,隨後隨時可以再彌補過來。而且,隻要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發愁能否分到蛋糕。

與人攜手,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這樣的話,你還發愁沒得吃嗎?

財商智慧告訴我們:合作之所以需要,首先是因為你的能力有限;其次是因為你能力的傾向與其他人不同。創富者不可不銘記這一哲理。

2在合作中獲得雙贏

“土幫土成牆,人幫人成王。”這話用在財商的開發上,就是善於合作就是雙贏,也就是成功。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而聯合益友則可以壯大自己。中國人說:“團結就是力量,”“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西方有諺語雲:“Two head is biger than one(兩人智慧大一人)。”特別是在成功的路上,大凡明智之人都懂得聯合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中國古代曆史上六國聯合抗秦,都得互保,而聯合一旦破裂,就都被強秦所滅。香港兩大富豪李嘉誠和包玉剛的聯合可謂成功經典,包玉剛幫助李嘉誠控股和記黃浦,李嘉誠幫助包玉剛登陸九龍倉。

聯合益友,1+1大於2,這樣明顯的道理,一旦被掌握和應用起來,就能產生巨大的推動力,讓應用它的人在事業上前進、成功。UT-starcom的總裁吳鷹的故事就是好例子。

1985年,北京工業大學25歲的吳鷹老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大學教職,踏上了前往美利堅的飛機。

吳鷹念的是電機係電子工程專業數字信號處理,學業很重,不少美國學生感到吃不消。但吳鷹在學習之餘還堅持同時做三份工:除了助教,他還在一家小公司做技術開發。這讓他學到了許多東西,為他積累了公司創業和管理的經驗;同時,他還在一家餐館做外賣。第三份工主要是為支援一位當時正讀MBA的朋友。讀MBA學業很緊張,他沒有時間打工。

1986年底,吳鷹進入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在通信領域,美國領導著世界潮流,而貝爾實驗室則執美國通信研究之牛耳,當時,該實驗室就有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裏良好的科研環境極大地開闊了吳鷹的眼界,讓他得以進入當時還少有人知的多媒體研究,為其以後在通信領域的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學術基礎。不僅如此,貝爾實驗室還以它優越的待遇和“鐵飯碗”式的終身雇員製給予了吳鷹“美國夢”中最實在的那一部分東西。

但時間一長,吳鷹發現這些東西不足以讓自己滿足。在國內就端過“鐵飯碗”的他要的不是這些,他要的是最大的發展潛能。可是,貝爾實驗室在這點上讓吳鷹深感不如意。在貝爾,作為華人,吳鷹不能參與最頂尖的項目研究,不能參加最重大的業務談判,時間久了,吳鷹就覺得有些鬱悶。

1991年的一天,同在實驗室工作的薛村禾打電話給吳鷹,問他有沒有興趣辦公司?雖然素未謀麵,但是吳鷹一口就答應了,第二天兩人見了一麵,當即決定辦一家自己的公司,就這樣,Starcon在美利堅的土地上誕生了。

就在吳鷹全速前進時,一個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出現了:同樣是留學生出身的陸弘亮站到了吳鷹麵前,具有相同夢想的陸弘亮和吳鷹一相逢,就作出了一個對兩個人來說都會永遠慶幸的決定——兩家公司合並。

1995年,合並後的UT斯達康問世了,陸弘亮出任美國UT斯達康總裁。合並後的UT斯達康將總部設在了美國矽穀,而將公司運營的重心放在了中國,把中國當作一個大市場來做。通過這樣的設立,吳鷹和他的夥伴將UT斯達康打造成了一個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國公司,他們以美國式的方式管理公司,遠遠地走在了國內同行的前麵。

吳鷹說:“自己注冊一家公司做老板是很容易的事,但如果人人都想自己當老板,往往做不大。隻有聯合起來,才能做到1+1大於2。合並後的新公司證明了這一點。公司高速向前發展,1996年銷售額達到3700萬美元,1997年6000萬美元,1998年近1億美元,1999年突破18億美元。目前,該公司在中國投資了20多億人民幣,開發符合國內通信市場需要的電信產品,其產品除了廣為人知的“小靈通”無線市話外,還有在業內更具知名度且被電信部門廣泛采用的AN-2000綜合接入設備等。

聰明人的特征不僅在於他的智商高,而在於他懂得合作,善於合作,他們不會背後拆台,也不會隨意選擇和某人對抗。

人類社會的曆史一再證明對抗的結局是任何一方都要付出重大的代價,難以取得預期的目的,現實社會的生活也一再顯示隻有合作才能各獲其利,來謀求更大的發展。人們之所以要合作,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失敗,減少過多的損失,更主要的是為了獲得利益。在合作中,獲利也突破了個人的範圍,而應體現在雙方的互惠互利之上,隻有雙方都獲利,合作才可能成功;隻有互惠互利,雙方才建立起牢固的物質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惠”和“利”隻狹義地解釋為“恩惠”或“財物”之義,事實上,在合作所追求的互惠互利中的“惠”“利”應作廣義的解釋,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它是“利益”的意思,它表明合作者所追求的都是對雙方帶來共同利益的活動。再廣而言之,則表明合作者所追求的互惠互利是一種共同的價值,這種價值存在於合作者共同的活動與共同的目的之中。在社會生活中,合作是廣泛存在的,既有商業間的合作,也有政治間的合作,朋友之間也是一種合作關係,因而這些合作體現互惠互利的價值也是相同的,雖然外在的利益表現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