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馭財行善:取之於社會,造福於後人
一、不要為金錢而活著
金錢固然很重要,但並不代表全部,不能淩駕於一切之上。追求金錢沒有錯,但要理清人與金錢的關係,絕不能讓金錢成為你的主人,而你成了金錢的奴隸。為了追求金錢而失去了歡樂,失去健康,甚至失去自由和生命,這樣的追求是沒有價值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追求金錢,我們不可以無視規則的存在。金錢應該是為你服務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過分的貪婪實質上是對自己財商的埋沒,財商理念要求我們不要為了金錢而工作,更不要為了金錢而活著。
富有不僅僅指的是有錢,“窮得隻剩下錢”的人是毫無出息的。
在致富的路上,誰都希望走得很快,但一定不要過分追求投機取巧的“捷徑”,更不要孤注一擲地賭博,這也許都是些“一去不回頭”的窮途末路。1不為金錢賭明天
財商說到底是一種駕馭金錢的潛質,是一種聚集財富的能力。開發財商絕不是讓人們成為金錢的奴隸,這樣的結果隻能是對人類財商開發的扼殺,為金錢而工作為金錢而活著,都不可避免的走入致富的誤區。
正因為生活離不開金錢,許多人便強烈地追求它,甚至為了金錢不惜把自己的明天也賭上,對於這樣一種不負責的、帶有賭博性質的致富行為,是要不得的。
掙錢不是賭博,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孤注一擲,即使贏了也不見得是好事,輸了更是一塌糊塗。做生意也不是找金礦,金礦找到了自然致富,可是天底下有多少人找到了金礦呢?世上隻有持久的生意,沒有持久的暴利,與其求橫財,不如細水長流,積少成多。老老實實做生意,天天有薄利,日久天長,最終也可以成為商界巨子的。所以古人說,“生意如牛涎”。做生意就要像牛一樣垂涎三尺,又細又長,拖之不斷。隻要生意不斷線,利潤少也沒關係,比起要麼暴發,要麼一敗塗地,不知要可靠多少倍。
百富勤曾經是在香港的金融市場裏叱吒風雲的明星級證券行,但是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宣告清盤,僅僅十年,百富勤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它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到底能帶給人們多少啟發呢?
百富勤的創辦人是杜輝廉和梁伯韜,他們都是香港證券業裏屈指可數的精英分子。1987年的股災之後,香港的股票市場一片狼藉,就在這時候,杜輝廉和梁伯韜兩人開辦了百富勤國際公司。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百富勤就像一隻展翅的雄鷹,以“快、狠、準”的經營作風,抓住每一個可以實現豐厚利潤回報的機會,勇於開拓。所以在短短的10年間,百富勤就由一間3億港元的小經紀行發展到總資產240億港元的跨國集團公司,被認為是股市的神話。
百富勤的投資項目非常廣泛,覆蓋的地區也很廣,主要的業務包括股票產品、定息債券、直接投資、資金管理、物業投資及發展和投資買賣等等,也就是說隻要是高利潤回報的業務,百富勤都是滿懷興趣地加入。
從1993年開始,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急需大量的資金,世界各地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亞洲市場。百富勤就抓住這次大好機會全力發展證券業務,在1994年成立定息工具部門,主要為亞洲企業以亞洲貨幣發行債券集資。該部門的發展以超乎想像的速度發展,先後參與了6個國家的3項發行債券活動,涉及債券總額達到150億美元。
百富勤的發展表麵上看來一帆風順,其實投資風險一直伴隨在它身邊,隻不過百富勤成功得太快,它忘記了投資的要訣——“分散風險”,導致它的投資金額過大,而且忽略了亞洲市場的風險,孤注一擲地把資金投入到亞洲,沒有分散資金投資到其他市場,導致了以後的失敗。
導致百富勤全軍覆沒的失誤是印度尼西亞投資業務。由於百富勤的投機心理太強,越高風險的業務就越投入得多,所以在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的投資過大,將近6億美元,相當於總投資的25%~30%。它忽視了彙率的風險,也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對風險的承擔能力。
很快,因為印尼盾和韓元大幅貶值,百富勤的投資產生了重大的損失,尤其是定息債券(這些債券以有關國家貨幣計算價值)損失驚人,賬麵損失高達10億美元,約77億港元,加上其他部門的虧損,總損失達100多億港元。
在沉重的打擊下,百富勤終於支撐不住,宣告清盤。它的成功在於選擇了許多投資機會,所以得以發展,它的失敗則在於其投機心理太強,以孤注一擲的方法進行要麼大富、要麼就大敗的自殺般的經營。
如此財雄勢大的企業尚且如此,作為本錢小、承受風險能力弱的個人來說,更是要量力而行。絕不能像賭博一樣,把成敗押注在一個項目上,不成功便成仁,那樣就會背負太大的風險。投資做生意,一定要先考慮本身的財政情況,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因為風險是隱藏在利潤背後的,隨時都會跳出來逞凶,如果缺乏足夠的周轉和啟動資金就像被人掐著脖子一樣,喘不過氣來。
比如股票市場裏的股民們,有的懷著投機的心理購買股票,一發現某隻股票有利可圖馬上全力追進,用盡所有的資金購買該隻股票,就像押寶一樣把全部資金押注在同一隻股票上,成敗的比例五五分。股價達到頂點的時候像跳水一樣下跌,這些投機的股民往往損失最為嚴重,而且沒有資金逢低吸納,拉低成本,最後隻有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買到了便宜貨賺大把的錢。
穩紮穩打的股民,就會先考慮到風險的危害然後再考慮自己的實力,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比如說購買一隻股票,自己手頭上有10萬元,那麼隻投入5萬元,然後視漲跌情況再用餘下資金追倉,絕對不會犯孤注一擲的毛病,這樣萬一有風險的時候他們也有足夠的資金周轉,很快就可以翻身。
穩健的人靠投資致富,而一些冒失的人則一心想憑投機發財。在某些時候,投機也能使你一夜致富,但同時也可以讓你一天之內傾家蕩產。
做生意要實實在在,穩紮穩打,不能依靠沒有充分準備和把握的投機活動來獲取高利潤,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經營的風險,取得經營的成功。
許多暴發戶雖然賺了錢,但他們的行為卻是不值得我們學習與效仿的。有的暴發戶靠不擇手段撈錢,有的暴發戶靠打法律的擦邊球發財,有的靠蒙騙顧客和客戶而致富。這樣賺的錢不僅是不光彩的,而且也是非常危險的。你想想,老鑽法律的空子是多麼危險的事,弄得不好就要進監獄掉腦袋,多不值得!騙客戶也絕不是正道。買主在付冤枉錢時,也許是出於急需,但事後肯定罵你的祖宗十八代,此人以後也永遠不會照顧你的生意了。也許你會說,失掉個把顧客,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中國有十幾億人口。這更是大錯特錯。做生意不能把一個個顧客當成一個個孤立的人,而要當成整個社會。你蒙騙了一個顧客,就蒙騙了社會,你的信譽就沒有了,以後的生意還怎麼做呢?
2不為金錢喪天良
在20世紀80年代末,曾有一首叫《鈔票》的流行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其中有兩句:“是誰製造鈔票,你在世上稱霸道。有人為你愁眉苦臉,有人為你哈哈笑;有人為你走錯了路,有人為你去坐牢!”生活中確有不少人為了金錢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在這裏我要奉勸這些人:合法賺錢也很容易致富,不要為金錢去做違法的事。
2001年10月13日的《中國青年報》登載了一篇文章《慕馬大案敲山震虎》——遼寧廉政賬戶金額兩月驟增400餘萬。內容如下:
查處沈陽慕綏新、馬向東腐敗大案給遼寧省各級領導幹部思想上帶來了極大震撼。記者10月10日從中共遼寧省紀委獲悉,在查處慕馬大案過程中,短短兩個月內,遼寧省廉政賬戶存款及各級領導幹部上交禮品和有價證券折算驟然增加400餘萬元。其中僅沈陽一市的領導幹部主動上交的難以拒收和退回的各種現金及其他不合法收入就達200多萬元。
遼寧省撫順市於今年2月6日第一家開通了廉政賬戶,隨後其他各市陸續開通。截至今年8月份,遼寧省廉政賬戶總金額增長緩慢,其中,撫順市廉政賬號2~5月份存款額隻有幾萬元,2月份的6筆存款總額居然隻有1萬多元,與該市紀委掌握的情況相去甚遠。當時有關人士即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領導幹部對免於或從輕處罰的規定心存顧慮,持觀望態度;二是有些領導幹部心存僥幸,隻要沒有風吹草動拒不上交。
從8月份至今,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裏,遼寧省廉政賬戶總金額驟增400餘萬元,收效如此之大,在中共遼寧省紀委常務副書記許衛國看來,應該歸功於全省利用慕馬大案開展的4次警示教育。他介紹說,為了警示全省黨員幹部以慕綏新、馬向東等人為鑒,中共遼寧省委在深刻剖析慕馬大案的基礎上決定開展4次縣處級以上主要領導幹部警示教育。
警示教育甫始,許衛國於7月26日專程趕至撫順,為撫順800多名黨員幹部做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專題報告,同時播放了電教片《慕綏新馬向東等案件警示錄》。隨後的5天之內,該市廉政賬戶存款金額即激增十多萬元。
8月16日,沈陽市在建設銀行沈陽市分行所屬各儲蓄網點設立了戶名為“廉風”的廉政專用賬戶。一個多月時間,存款金額達到209萬元,成為遼寧省14個市裏廉政賬戶存款金額最多的一個市。
中共遼寧省紀委和省直機關工委於今年8月23日聯合向省直機關各單位黨組(黨委)、紀檢組(紀委)發出了《關於設立省直機關廉政專用賬戶的通知》,設立了名稱為“黨廉”的專用賬戶,公布了“981981”專用賬號。截至9月24日,僅一個月時間賬號中就收到各種存款40餘萬元。
遼寧省全省共有374名黨員幹部主動上交了收受的現金、有價證券共600餘萬元。有35名黨員幹部因收受現金、有價證券沒有及時上交而被查處,有23名領導幹部因違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規定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聯想到廈門遠華大案,胡長清、成克傑等等,無不是為了追求金錢、追求侈糜的生活而違法亂紀,成了被金錢奴役的人,最終受到法律的嚴懲,結果當然是人財兩空。
在金錢麵前約束自己的得失之心,懂得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即使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仍能自律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運,不會為金錢越軌翻車。
拉斐爾11歲那年,一有機會便去湖心島釣魚。在鱸魚釣獵開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媽媽早早又來釣魚。安好誘餌後,他將魚線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餘暉下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他忽然感到釣竿的另一頭備感沉重起來。他知道一定有大家夥上鉤,急忙收起魚線。終於,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條竭力掙紮的魚拉出水麵。好大的魚啊!它是一條鱸魚。
月光下,魚鰓一吐一納地翕動著。媽媽撳亮小電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點——但距允許釣獵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
“你得把它放回去,兒子。”母親說。
“媽媽!”孩子哭了。
“還會有別的魚的。”母親安慰他。
“再沒有這麼大的魚了。”孩子傷感不已。
他環視了一下四周,已看不到一個魚艇或釣魚的人,但他從母親表情堅決的臉上知道無可更改。暗夜中,那鱸魚抖動笨大的身軀慢慢遊向湖水深處,漸漸消失了。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今天的拉斐爾已經成為紐約市著名的建築師了。他確實沒再釣到那麼大的魚,但他卻為此終身感謝母親。因為他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守法,獵取到生活中的大魚——事業上成績斐然。
相比之下,那些隻想住進黃金屋不顧法律的尊嚴,結果把自己送進鐵窗的人,是多麼愚蠢啊。
想賺錢不是壞事,但要正正當當地想,合理合法地想,而不能亂想、瘋想、邪想。因為有的錢是賺得的,有的錢卻是賺不得的。
曾經在吉林省風雲一時的“億萬富豪”、原吉林省宇全工貿總公司總經理韓玉姬,也是因為想賺錢想瘋了,而不惜去賺違法的錢。錢倒是真的賺到了,但命卻賠上了,這還有什麼意義?
可惜的是,許多人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是前赴後繼地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就在韓玉姬詐騙案發時,又有一個人步其後塵,導演了另一出涉案範圍更廣、詐騙金額更多的非常集資案,這就是曾經轟動一時的沈太福長城公司集資案,騙取了10萬人的10億元人民幣!
而就在沈太福被槍決的兩年之後,又有一名罪犯因為同樣的原因走上了刑場。58歲的退休女職工鄧斌,在許多黨員幹部支持下,打著無錫新興公司的招牌,借合作經營“一次性注射器”和“醫用乳膠手套”的名義,以月息5%~10%的高利為誘餌,在全國範圍內大肆進行非法集資活動,集資總額高達人民幣32億元,涉及到12個省、市的368個出資單位和數以萬計的個人,造成經濟損失12億餘元。
刑場頻響的槍聲一再告誡人們:違法的事幹不得,違法的錢賺不得!但仍然有人見錢眼開,把法律法規、倫理道德一概置之度外,其結果是害人也害己。
這是真正的謀財害命,不殺又何以平民憤?
對於害人害己的錢,我們切不可打主意。做生意要做正當的生意,賺錢要賺合法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