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馭財行善:取之於社會,造福於後人(3 / 3)

“當時,我正需要50美元的款項。50美元,對於每天收入隻有5毛錢的我而言,難道不是一筆驚人的巨款嗎?50美元太遙遠了,於是我把目光停留在30美元上。又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我存折上出現了30美元的數字。接著又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後終於存到了50美元。”

邁克聽得入了迷。他一聲不響地望著卡耐基,聆聽著。卡耐基繼續說:

“所以,一個人,有時為了實現一個大的目標,不妨將它分成若幹個小的目標,分步驟分階段地一個一個去完成,這樣就能給人一種心理上的現實感、踏實感,堅定人的信心。沒有小目標而直接盯著大目標,就會使人產生渺茫、遙遠的感覺,從而產生很多障礙性的因素。

“一位從事自由撰稿的作家曾經對我說,每當和出版商簽約後,麵對著數百頁稿紙,不免心頭緊張,擔心不能按期交稿。但是他又轉念一想,隻要每天寫一二十頁稿紙,那麼不出一個月就能寫完一部書。於是,他心情輕鬆愉快地投入寫作,果然在一個月之內,就順利完成了書稿。”

因此,卡耐基總結說,“存款也是這個道理。不要死死盯著一個天文數字般的金額不放,隻要堅持不懈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日積月累,存下一大筆錢是不成問題的。相信你的老鄰居也絕不是三年五載,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存了10萬美金的。他是在數十年的歲月中,用涓涓細流彙成大海的呀。”

邁克點頭表示讚同。

“當我們存錢的時候,不妨恪守這樣一條準則,如果你想存10萬元,那麼應先以1萬元為目標。

“一筆筆較小的存款,積累起來就成了一筆較大的存款。一萬元,又一萬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下子就存足10萬元,那是一般人不可能辦到的。”

在通常情況下,一般的工薪族是很難下定決心在銀行裏存一筆巨款的。同時,即使有了這種雄心,也由於一直不能存滿預期的數額而喪失信心,最終致使計劃付諸東流。

紐約曼哈頓區某公司的一位職員,名叫拉爾夫,在參加卡耐基課程以後,曾就這個問題請教卡耐基。

他告訴卡耐基,他一直希望能存足5萬美金。

拉爾夫年薪為2萬美元。他說:“我原計劃每年存入銀行1萬美元,5年時間即可存足5萬美元;可是,從目前的情形來看,這個計劃恐怕是要泡湯的了。”

拉爾夫是怎樣的情形呢?

第一年,他實現了自己的計劃,銀行的賬戶裏有了1萬美元。他很是興奮,因為他覺得在未來的幾年內,5萬美金的存款額是有望實現的。

但是,在第二年,拉爾夫由於時常出入於比較高檔的娛樂消費場所,2萬美元的年薪所剩無幾。於是,存折上仍然是1萬美元。

第三年,拉爾夫狂熱地追求一位白領麗人,為了博得她的芳心,他不惜一切代價。美鈔像流水一般流走了。這一年的薪水給他花了個精光。而且,這還不夠,他還從存款中取出了6千美元,以填補當年的“財政赤字”。

第四年,他的年薪和銀行的積蓄全耗光了,還借了5千美元的債款。結果,他苦苦追求的那位女郎,還是讓一位財大氣粗的花花公子“獵獲”去了。

現在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拉爾夫不但存不了款,隻要能還清欠債,他就謝天謝地了。

“拉爾夫,我們做任何一種事情,都不能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卡耐基對他說,“你能確定5萬美元的存款額為你的目標,這一點是相當值得肯定的。事實上,為數不少的人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

“但是,拉爾夫,”卡耐基繼續對他這位白領階層的學員說,“製定了目標還隻是剛剛開頭,更需要我們不折不扣地去執行既定的計劃,實現既定的目標。否則,這個目標就是一個肥皂泡,就毫無價值可言,形同虛設。”

拉爾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卡耐基繼續對拉爾夫闡述他對存錢的一些見解:

“當存款達到在你心目中比較大的一個額度時,比如既定的那個目標——5萬美元,你就會覺得它是一塊完美而又寶貴的璧玉。於是,你會小心翼翼地嗬護著它,怎麼也不忍心損害它一丁點兒。這塊完‘璧’將成為你所擁有的巨大財富的第一塊基石。

“然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當這塊‘完璧’尚在形成之中時,人們往往忽視了它的魅力,從而不去珍惜它,甚至隨心所欲地拆用它的零部件,使其成形艱難。”

卡耐基和他的夫人姚樂絲在財富問題上有共識。他們認為,擁有財富的關鍵性條件在於兩點:一是勤奮的工作,二是堅強的自我約束力。而其他諸如機遇、遺產、智商都隻是為你提供可能性,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按照卡耐基夫婦的觀點,一個人無論擁有多少財富,但如果揮金如土,那也就等於零。

他們不認為花天酒地、大肆揮霍、住豪華別墅、乘高級轎車的人就一定是富有者,因為收入並不意味著就是財富。即使你一年賺100萬,但隨即又將它們花光,你仍舊不可能富有。

“所以,在你的存款還未達到既定目標之前,千萬不要去取用。”卡耐基最後對拉爾夫說。

三年後,卡耐基收到拉爾夫的一封信:

“親愛的卡耐基先生”:

“今天,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銀行裏存入3000美元的時候,我的存款額達到了5萬美元!我的內心感受簡直是無法形容的。我無論如何也要嗬護好這個迷人的‘寶貝’;而且,我還將塑造下一塊‘璧玉’……”

“您的拉爾夫。”

6不要窮得隻剩下錢

錢是富有的象征,但若是隻有金錢而沒有其他財富,那它便是貧窮的象征。

沒有錢的時候,一個人會覺得窮得慌。如今有錢了,你就能算富有了嗎?

當你賺了一些錢,在現代生活的水準上,一些富貴之家所擁有的,似乎你已什麼都不缺: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你的存款甚至也足夠下一代花銷了。

如果你和自己的過去相比,在經濟上簡直是天壤之別。你還需要什麼呢?

像某些賺了一點錢的人一樣,去豪華酒吧、舞廳高消費一番?買幢小洋樓舒適一下?

人們常說:沒有錢叫做貧窮,錢太多了也不見得就富有。

於是,有的人稍微賺了一點錢,生活有了一點好轉,便心滿意足,立刻下馬卸鞍,再也不想去為賺錢而操勞奔波,吃苦受累,而是躺在存款單上睡起大覺來。他們的說法是:見好就收,激流勇退。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進取心,那他的生命不就等於已失去意義了嗎?如果你現在就是抱著這種中途退縮的態度,無異是廢棄自己的生命,你的後半生也就窮得隻剩下錢了。

當然,這也許並非你的本意。問題是你對自己進一步的發展,為什麼變得如此毫無興趣?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擁有巨額資產的人有的是,“沒有錢不能辦事,錢太多了反而壞事”的訓條,在他們身上也不怎麼應驗。你賺的錢要和他們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甚至連小巫也算不上。那麼你賺了點錢,為什麼就覺得很富有,躺倒不幹了呢?

到底擁有多少資財才算富有?這不是非要你向那些富豪看齊。如果你能把目標訂得高一些,也許你就不至於像整天為生活奔波的人那樣,包裏有了點錢,衣食住行夠花了,就感到很自足了。

當然,這並不是本篇文章的最終意圖,在致富的目標上,太低了固然不好,太高了若是實現不了,也容易讓人泄氣。關鍵在於,在你有了一定數量的金錢之後,你該怎麼辦?

你賺了一些錢,錢包鼓起來了,腰杆子似乎硬朗了許多。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或者說需要的就是這些,你自然就難有更大的進取動力。因為一個人,抑或你的一家人需要花銷的錢再多,也總是有限的。

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沒帶來一個銅板,離開它時也不能帶走哪怕一分錢。賺錢如果隻是為了自己,就很容易滿足,因而也很容易失去努力的動力。

事實上,在你賺錢的過程中,你不隻是為自己賺了錢,你本可以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

你從事商業活動,打開了某些滯銷產品的銷路,為企業帶來了生機,為消費者送去了福音;你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或服務經營,新的產品滿足了市場的需要,新的服務項目為顧客提供了新的享受和方便;還有企業的發展,使一些人就業,員工們從你的公司裏獲得了生活的保障……

你在成功後,一定聽到過許多讚揚、感激的話,當然,你也沒忘感激人家給你的支持和提攜。從中,你難道沒感覺到有比賺錢更有意義、更值得高興的東西嗎?

賺錢不是惟一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富有。事實上,任何正當的賺錢活動本身,都是一種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的事業,它們同樣是偉大的。

當然,一個人能賺錢,首先是從一種事業開始的;一個人能否賺大錢,也與他的事業發展息息相關。

如果你能這樣看問題,了解問題,你所得到的是比你賺的錢多得多的東西,也是有意義得多的東西。

7不要讓金錢給你帶來煩惱

沒有金錢,我們會為此而煩惱;但假若有了金錢,你還在為此而煩惱的話,那真是愚不可及了。

美國一家十分著名的調查公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統計,結果非常令人吃驚:人類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卻往往比較盲目。

蓋洛普民意測驗協會主席蓋洛普·喬治說,從他所作的研究中顯示,大部分人都認為,隻要他們的收入增加10%,就不會再有任何財政的困難。美國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裏頓夫人曾擔任紐約及全培爾兩地華納梅克百貨公司的財政顧問多年。她曾以個人指導員身份,幫助那些被金錢煩惱拖累的人。她幫助過各種收入的人——從一個一年賺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員到年薪10萬美元的公司經理。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對大多數人來說,多賺一點錢並不能解決他們的財政煩惱。”事實上,人們經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後,並沒有什麼幫助,隻會徒然增加開支——增加頭痛。“使多數人感覺煩惱,”她說,“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

那麼,我們如何來管理我們的錢呢?如何展開預算和計劃?以下有5條規則。

(1)把事實記在紙上

亞諾·班尼特50年前到倫敦,立誌當一名小說家,當時他很窮,生活壓力也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記錄下來。他難道是想知道他的錢怎麼花掉了?不是的。他心裏有數。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不停地保持這一類記錄。甚至在他成為聞名世界的作家、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也還保持這個習慣。

約翰·洛克菲勒也保有這種總賬。他每天晚上禱告之前,總要把每便士的錢花到哪兒去了弄個一清二楚,然後才上床睡覺。

所以我們都一樣,必須去弄個本來,開始記錄。記錄一輩子?不,不需要。預算專家建議我們,至少在最初一個月要把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作準確的記錄——如果可能的話,可作三個月的記錄。這隻是提供我們一個正確的記錄,使我們知道錢花在哪兒去了,然後不妨依此作一預算。

也許你會說,你知道你的錢花到哪兒去了。也許如此;但就算你真知道,1000個人當中,隻能找到一個像你這樣的人。史塔普裏頓夫人說,通常,當人們花費幾小時的時間把事實和數字忠實記錄在紙上後,他們會大叫:“我的錢就是這樣花掉了?”他們真是不敢相信。你是否也這樣?

(2)擬出一個真正適合你的預算

史塔普裏頓夫人說,假設有兩個家庭比鄰而居,住同樣的房子,家裏孩子的人數一樣,收入也一樣——然而,他們的預算需要卻會截然不同。為什麼?因為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她說,預算必須按照各人需要來擬定。

(3)學習如何聰明地花錢

這裏所說的意思是,學習如何使你的金錢得到最高價值。所有大公司都設有專門的采購人員,他們啥事也不做,隻要設法替公司買到最合適的東西。這就是聰明地花錢。

(4)不要因你的收入增加而頭痛

史塔普裏頓夫人說,她最怕的就是被請去為年薪五千美元的家庭擬定預算。她說,“每年收入五千美元,似乎是大多數美國家庭的目標。他們可能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才達到這一標準——然後,當他們的收入達到每年五千美元時,他們認為已經‘成功’了,於是他們便開始大肆擴張。在郊區買棟房子——‘隻不過和租房子花一樣多的錢而已。’買部車子,許多新家具,以及許多新衣服——等你發覺時,他們已進入赤字階段了。他們實際上比以前更窮了——因為他們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5)把錢財看輕一些,不要患得患失,斤斤計較

隻有你對金錢保持了一種正確、健康的心態,認為金錢就是金錢,它不等於快樂、幸福,也不等於生活的全部。這樣,你才能消除這70%的由於金錢所帶來的煩惱。

懂得了以上5項規則,相信你不會再為金錢煩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