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財富與善舉同行(1 / 3)

三、讓財富與善舉同行

金錢之外,還有更可貴的東西,拿破侖·希爾說:“金錢永遠隻是金錢,而不是快樂,更不是幸福。”以為有了金錢就有了全部的觀點是大錯特錯的,金錢隻有與善舉同行才是真正快樂和幸福的。

濟難救急,助人為樂,可以說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助人者,人也助之,熱心公益事業的富豪們的商業機構和產品也會受到更多人的認可。他們與社會共享財富,當一個人的資本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資本已不僅屬於他個人,而是屬於整個社會。

金錢不僅不是萬惡之源,反而可以為人們帶來幸福,關鍵在於你怎樣看待和支配它。

讓金錢與善舉同行,可以使你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開拓更廣闊的贏利空間,可以說是名利雙收,重要的是從你內心真正感到了愉悅,感到了幸福。

1追求金錢以外的更可貴的東西

每個誌在發揮自己財商潛能的創富者應當聽聽這則古老的寓言:

上帝要召見一位富翁。這位富翁有三個朋友,第一個是相知甚深的莫逆之交。第二個招人喜歡,但與他相處,不如第一個親密。第三個,是時常往來,卻對他不大關心。

大限來時,畢竟心中有些驚慌。於是請三個朋友與他一起晉見上帝。

他去請那個莫逆之交的朋友一同前往,結果遭到幹脆的拒絕。拒絕就是拒絕,連個理由都不用找;

他又去請第二個朋友,這第二個朋友倒還算爽快,說我陪你到皇宮門口,然後你自個兒進去怎樣?

第三個朋友接到請求,說好哇,你又沒有做什麼壞事,根本不用害怕,我陪你去見國王,我完全可以替你作證。

三個朋友身份不同,態度也就不同。

第一個朋友是財產,無論你多愛它,它也不能到死隨著你。

第二個朋友是親人,他們可以送你到火葬場,但安葬完畢之後,他們會立即調頭回家。

第三個朋友是善行,平日雖不很顯眼,但是死後卻永遠跟隨著你。

你瞧,是不是人人都有三個朋友。對這三個朋友,你一定要區別對待。

對金錢不要刻意追求,對親友要充滿愛心,對善舉一定要結伴同行,這也是一種財商智慧。

金錢其實隻是身外之物。很多富豪和企業經營者在如何使用金錢方麵,表現出了高尚的情操。中國著名私營企業家劉永好及其兄弟,通過成功研製“希望牌”飼料,迅速占領市場,建立了希望企業集團,在成為“中華飼料大王”之後,他們不僅幫助家鄉的農民脫貧致富,而且,捐獻巨資給“希望工程”,興辦幫助老少邊窮的“光彩工程”,他們的用錢之道,表現了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的高貴品質和寬闊胸懷。

1993年春,前希望集團總裁(現已分為新希望集團和東方希望集團)劉永好作為新增補的全國政協委員在北京出席八屆政協會議。在會議期間劉永好代表成都希望集團向“希望工程”捐款10萬元。當“希望工程”的秘書長宣布,這是迄今為止私營企業中向“希望工程”捐款最多的,與會者給予了熱烈的掌聲和稱讚。

這其實已是前希望集團向“希望工程”的第二次捐款了。劉永好對向“希望工程”捐款內心別有一種滋味。他對采訪他的記者說,他很看重自己的公司與“希望工程”同名這一點,同時心裏有種沉重之感,他覺得自己有責任關心“希望工程”,關懷全國的少年兒童,關心這另一種形式的“希望”之火。

劉永好說,他們還會為“希望工程”捐上第三筆款、第四筆款,還會為了這一同名的獨特工程做更多的事,要讓兩個希望一起展翅飛翔……

這就是前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的誓言,是一個中國農民兒子的真誠誓言。他們已經擺脫了貧困,已經創造了財富和事業,但他們從來也不會淡忘那些還生活在貧困中的父老鄉親,不會忘記中國還有許多需要扶持的事業。

在這些年裏,劉永好兄弟及其集團先後捐款、投資近千萬元,用於社會公益事業,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1994年5月,劉永好在北京聯合9名非公有製經濟的企業家,向全國發起“光彩事業”的倡議,讓先富起來的民營企業家幫助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使扶貧工作由單純的政府行為,變為政府行為、社會行為再加上市場行為。

這一倡議立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得到了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全國各地的響應。作為光彩事業倡導者的希望集團,率先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投資1500萬元實施“光彩事業”計劃,建科技扶貧工廠,傳授科學養殖技術,推廣優良品種,普及優質飼料。

1994年10月,作為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推動“光彩事業”赴貴州考察團副團長的劉永好,了解到貴州農民養豬積極性很高,但仍然采用傳統的養豬老辦法,一些地區的經濟條件很差,群眾生活還很貧困時,他又決定在貴州投資1500萬元,建立光彩事業。新建成的貴州希望飼料公司將以優惠的價格向貴州貧困的地區提供優質飼料,為貴州貧困地區做紮紮實實的事情。

“光彩工程”得到了黨中央和政府的高度評價。1994年12月6日,中國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在京舉行了成立大會,劉永好出任執行主任。

劉永好之所以如此,因為他懂得讓財富與善舉同行這個道理,因為他知道,人世間除了金錢以外,還有很多更可貴的東西。

2體現社會價值的播種金錢

一個人的生命,應該是有助於他人的,才充滿了喜悅、快樂。對人人懷著善意,對人人抱著親愛友善態度所發生的喜悅和快樂,才能稱為成功,才能稱為幸福。我們有所“給予”,才能有所取得,我們的生命才能生長。如果你富有又追求快樂,就應讓金錢體現它的社會價值。

“金錢永遠隻是金錢,而不是快樂,更不是幸福”。

這是拿破侖·希爾的一句名言。這裏有關於富豪洛克菲勒的一個故事。

在賓夕法尼亞州,有一段時間,當地人們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敗的競爭者將他的人像吊在樹上泄恨,充滿火藥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湧進他的辦公室,威脅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許多保鏢,防止遭人殺害。他試圖忽視這些仇視怒潮,有一次曾以諷刺的口吻說:“你盡管踢我罵我,但我還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畢竟也是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他試圖對自己偶爾的不適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發、煩惱等病症卻是無法隱瞞的。最後,他的醫生把實情坦白地告訴他。他隻有兩種選擇:財富和煩惱——或是性命。他們警告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做一抉擇。

他選擇退休。但在退休之前,煩惱、貪婪、恐懼已徹底破壞了他的健康。美國最著名的傳記女作家伊達·塔貝見到他時嚇壞了。她寫道:“他臉上所顯示的是可怕的衰老,我從未見過像他那樣蒼老的人。”

醫生們開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們為他立下三條規則——這是他以後奉行不渝的三條規則:

①避免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為任何事煩惱。

②放鬆心情。多在戶外做適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