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一看周瑜精神俊朗,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隻是個小小的居巢長,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各三千斛,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聽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
後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牢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幹事業的機會。
1356年,朱元璋率領紅巾軍攻下集慶後,準備攻打鎮江。就在攻打鎮江的拂曉,負責指揮這場戰役的徐達將軍遲遲未露麵。突然,一條驚人的消息傳到了大軍聚集的教場:徐達將軍已被抓了起來,馬上就要問斬。
眾將士吃驚非小。徐達將軍自跟朱元璋起兵以來,東征西討,立下了汗馬功勞。究竟他犯了什麼罪,以至於要被砍掉腦殼?
過了一會兒,隻見徐達將軍被反綁著押了過來,後麵跟著兩名手捧鋼刀、殺氣騰騰的劊子手。朱元璋也在眾衛士的簇擁下來到教場。
執法官洪亮的聲音宣布:“徐達身為統兵大將軍,不知管束部隊將士,軍中屢次發生欺壓百姓的事情,壞我紅巾軍的名聲。為嚴明軍紀,對徐達應予斬首示眾!”
眾將士一聽都嚇得臉色慘白,見朱元璋要動真格的,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帥府都事李善長硬著頭皮給朱元璋跪下,說道:“徐大將軍作戰英勇,屢立大功,當下軍務緊急,正是用將之時,望元帥寬恕他!”眾將士也都一齊跪下,哀求說:“軍中發生的欺壓百姓之事,不能隻怪罪徐大將軍,我們亦有責任。求元帥饒恕他!”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半晌,他終於站了起來,口氣堅定地問道:“我們起兵是為了什麼?”眾將士異口同聲地回答:“替天行道,除暴安民!”
“大家說得對,”朱元璋點點頭,“我們起兵反元,就是因為元朝官府欺壓百姓。如果我們推翻了元朝,反過來又欺壓百姓,那麼我們不就和元朝官兵一樣了嗎?要不了多久,別人也會替天行道,起兵除我們的暴了!”
李善長見朱元璋語氣有所緩和,又趁機哀求道:“徐大將軍跟著元帥多年,戰必勝,攻必克,勞苦功高,這一次就原諒他吧!”
朱元璋聽後,沉吟了半晌,才指著徐達喝道:“看在眾將士的份上,這次暫且饒了你。以後軍中再發生欺壓百姓之事,定斬不饒!”說罷,朱元璋拂袖而去。
鬆了綁的徐達又恢複了大將軍的威風,他當場宣布:“打下鎮江後,一不許燒房,二不許強搶,三不許欺淩百姓,四不許調戲婦女。違者砍頭示眾!”於是,徐達將軍率領這支紀律嚴明的大軍很快攻占鎮江。進城後,大軍秋毫無犯,當地百姓拍手稱讚,奔走相告。
朱元璋施威,才換來了好的軍紀,這個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統禦他人,必須恩威兼施。
2適度激勵,使人主動
“激勵”,即激發鼓勵,簡單地說,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過程。通過激勵,使人在某種外部或內部力量的刺激下,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從而能調動他的積極性。美國學者貝雷森和斯坦納給“激勵”下的定義是:“一切內心要爭取條件:希望、願望、動力等都構成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這裏所要論述的激勵,是把它作為領導者調動群眾工作積極性的一種行為。
領導者對群眾進行激勵,是激發群眾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她如春風拂麵,能使人們心情舒暢、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從而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群眾工作效率的高低是領導者領導工作中的核心問題之一。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現代社會中,工作效率的高低,在某種意義上說,決定著事業的成敗,而要提高群眾的工作效率,就需要激勵這股春風。無論是物質激勵還是精神激勵,無論是正麵激勵還是反麵激勵,都能夠有效地催發群眾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激勵有利於實現領導者所確定的組織目標,它能夠使群眾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同心協力地去完成工作,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奮鬥。
激勵有多種方式,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質激勵,另一類是精神激勵。領導者無論對群眾進行何種方式的激勵,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滿足度
所謂滿足度,是指被獎酬者的需要被滿足的程度,獎酬隻有能夠提高人們的滿足度時,才能獲得激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