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一籌莫展的情況下,該公司負責公共關係的一位工作人員帶來喜訊:美國總統裏根長期吃此食品。原來,這位公關小姐非常善於結交社會名人,常常從一些名流那裏得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一次她從裏根總統女兒那裏聽到了對本企業十分有利的談話。據裏根的女兒說;“20多年來,我們家冰箱裏的花粉從未間斷過,父親喜歡在每天下午4時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長期如此。”後來,該公司公關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員,又從裏根總統的助理那裏得來信息,裏根總統在健身壯體方麵有自己的秘決,那就是:吃花粉,多運動,睡眠足。
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並征得裏根總統同意後,馬上發動了一個全方位的宣傳攻勢,讓全美國都知道,美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之所以體格健壯,精力充沛,是因為常服天然花粉的結果。於是“保靈蜜”風行美國市場。
攀龍附鳳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誰不希望有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一個明星,或者隨便什麼大人物。如果能躋身於他們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榮耀,在別人眼裏也就身價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來窮困潦倒,身無分文,就是使用了這種手段,廣求於天下,不但求來許多名人作朋友,還為自己求來了百萬家財。
其實,他致富的法寶說來簡單有趣。他的簽名簿裏貼有許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親筆字,簽寫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帶著這幾本簽名簿浪跡環宇,登門造訪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裏迢迢從沙漠阿拉伯前來拜訪您的,請您貼一張玉照在這本《世界名人錄》上,再請您簽上大名,我們會加上簡介,等它出版後,我會立即寄贈一冊……”
又由於這些人有的是錢,又喜歡擺闊,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無限風光,這樣一來,他們就毫不吝惜付給艾布杜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
每本簽名薄的出版成本不過是一兩美元。而富人所給的報酬,卻往往超過上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時間,旅行96個國家,提供給他照片與簽名的共有2萬多人。給他的酬勞最多的2萬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總計收入大約500萬美元。
5巧借名人,提高自身形象
在現代社會,借力這種手段已被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人際交往,它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的策略和技巧。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談話中常出現一些身份最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別人眼裏就不同尋常;巧借名地,如對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這也可以作為提高你的身份的能力的資本;巧借名言,如請社會名流為你題個詞,請專家教授為你寫的書作個序,請明星為你簽個名,等等。這些做法雖然有沽名釣譽之嫌,其實這是東方人“不為天下先”的眼光,不算很公道。被社會承認,是人的正當追求,對社會進步也有積極意義,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會知名度,就是被社會所承認的方式之一。
名記者吳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與她善於走在領袖身邊有直接的關係。
許多人都記得,1998年3月19日,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朱鎔基總理首開先河地點到了吳小莉的名字:“你們照顧一下鳳凰衛視台的吳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歡她的廣播。”“兩會”期間的軼事,使吳小莉頓時成為傳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問,使朱總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會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隨著吳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吳小莉主持的節目《小莉看世界》也成為鳳凰衛視台的名牌節目。內地的傳媒朋友對小莉說:“在中國電視圈裏,隻有文藝類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聞類主持人成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電視台的一位朋友也笑說:“小莉,你不知道你對中國內地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衝擊有多大,許多人加快了語速,剪短了頭發。”
1998年年底,吳小莉和其他傳媒界朋友一起采訪領袖雙邊會。在吉隆坡她又一次成為傳媒的寵兒,因為江澤民主席也點了吳小莉的名。11月15日,當江主席步入會場,聽說有香港媒體時,一眼就看見了她,笑說:“吳小莉,吳小莉,現在成了有名人物了。”吳小莉激動地說:“謝謝主席!”
一個有聲望的人即使是平淡的一個“字”給了你,要比一千個普通人長篇大論地給予的讚辭更有威力。
翻開曆史,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風光耀眼,一呼百應。他們大多總是先隱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後麵,借他的麵子來籠絡各路豪傑,借他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旦時機成熟,或者另起爐灶,或者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為主,把別人吃掉。在做到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來,拉一麵大旗作虎皮。
最為典型的是三國曹操。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東征西伐,很是威風。開口“吾今奉詔討汝”!閉口“孤近承帝命,奉詔伐罪”。於軍閥混戰中大大占了道義上的便宜。
不管具體動機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聲望和麵子。秦末農民起義,項梁不惜找到楚懷王的一個孫子,推為楚王,便是想借楚懷王的影響吸引百姓,因為這些人的影響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確的形象定位,順手拈來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兒。
拉大旗做虎皮,在各行各業都起著不尋常的作用。
做生意則更要找名人,像美國著名影星克拉克·蘭博在電影中脫掉襯衫,赤裸身子,就這麼一個鏡頭,竟使得美國貼身內衣的銷售量急劇下降。而英國王妃戴安娜帶頭穿平底鞋,英國市場上的高跟鞋就無人問津了……這些都是名人效應,有意識地利用,就是借名效應。
6借名揚名,為致富奠基
為了省力並盡快開展工作,可以借助別人打開的好局麵,來做自己的基礎或動力,順勢發展下去;也可以借助別人的威望,打著別人的旗號辦事,巧妙利用這些無形的力量和資產,壯大自己的力量,是捕捉生意機會的一條捷徑。
借名揚名術是許多精明的企業策劃人和經營者在商戰中常用的戰術。
一般來說,借名揚名術,有以下三種基本方式:
第一,與名牌、名店、名廠、名人聯姻、聯營,借名牌之勢抬高自己,並乘機借勢發展自己。
健力寶集團同“體操王子”李寧聯姻,一方麵借“體操王子”世界級名人之名,進一步提高“健力寶”作為中國第一運動飲料的優秀品牌形象;另一方麵借李寧之名樹起了“李寧公司”的牌子,成功地實施了多角經營戰略。健力寶集團與名人聯姻,借梯上樓爬高,一箭雙雕,可謂精明至極。
在中外合資企業中,采用同國外名企、名牌聯姻,發展自己的策略應用得更為普遍,且大多都比較成功。
第二,利用名牌、名人、名廠、名店之名,抬高自己,發現自己。
“南有茅台,北有皇台”,這是甘肅涼州皇台酒廠曾經盛極一時的主題廣告語。它巧用中國第一名酒“茅台”之名,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將“茅台”與“皇台”相提並論,使“皇台”與“茅台”並駕齊驅,實為借梯上樓的高明之舉。眼下,“皇台酒”已由地方名酒躋身“中國名酒”、“世界名酒”的行列,其品牌的身價日增,前景看好。“南有茅台,北有皇台”的形容與願望,似乎正在變成現實。
事實上,“皇台酒”不僅僅是利用“中國第一名酒茅台”來抬高自己,而且“皇台”這一品牌名稱也是借名揚名的結果,它是利用“涼州”曆史文化名城中著名的曆史名勝“皇娘娘台”而取名。這種利用名山、名勝以及曆史名人之名,古為今用,借名揚名的技巧,亦是企業策劃中常用的方法,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如,借“楊貴妃”之名而來的“貴妃酒”,借“曹操”之名而來的“杜康酒”,借“關羽”之名而來的“關帝酒”等。
第三,巧借名牌、名人、名店、名廠之勢,“坐享其成”而借梯上樓。
這種技巧的關鍵在“巧”。有一段時期,廣播電視裏,報刊路牌上,經常聽到、看到“東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的廣告詞。這句朗朗上口、情意綿綿且充滿誘惑力的廣告詞,不僅使嗜酒者對“宋河酒”有了極深的印象,婦孺也耳熟能詳了。假有時日,宣傳媒體上打出了一則妙語廣告:“家有郎酒,何必東奔西走。”這句廣告語借助了“宋河好酒”廣告在受眾心中早已有之的效應,巧借其巨資投入培育而受眾普遍認同的“東奔西走”代名詞,坐享其成,取代了“宋河好酒”的位置,收到了的奇效。
值得指出的是,“狐假虎威”之術,在策劃中或實際運用中要注意把握好三點,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第一,遵守有關知識產權、商標及廣告法規,防止侵犯名牌的合法權益。
第二,注意策劃技巧和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度。比如,有那麼一則借洋名牌抬高自己的廣告——“××酒,XO的享受”這句廣告語的策劃技巧如何暫且不論,但它忽視了國人的民族自尊心的承受度,讓廣大廣告受眾聽後很不舒服。以至有人不願忍受而撰文批評,並高呼:“中國人應該多一些自信,不要洋貨陪襯,不要‘XO的享受’。”
第三,注重創新。“狐假虎威”之術,看似平淡無奇而又簡單,其實並不簡單。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越是看似簡單平淡的事情,越是大有文章可作。借跟借大不一樣,俗手的借,隻是拿來用之;高手的借,借中求變,借中求新。這借中創新,才是靈魂所在。
總之,借的學問深著呢,就看企業經營者怎麼鑽研;借的文章大著呢,就看企業策劃人怎樣去做。隻有大手筆,方能做出高水平的大文章,做出精彩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