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隙攻疏:贏得成功的累累碩果(2 / 3)

在大別山江麓,吳楚兩軍主力相遇。吳軍養精蓄銳,士氣高昂。楚師日夜進行,疲憊不堪。連戰三個回合,楚軍三次遭敗。囊瓦見自己撥錯了算盤珠,便想棄軍逃跑。

他的親信史皇勸阻說:“逃跑隻有死路一條,現在隻有與吳軍決一死戰,才可減輕罪過。”

囊瓦無奈,就率到達柏舉(今湖北麻城境內),重新布陣。萬萬沒有料到,這一舉措正好陷進了吳軍的埋伏。

楚軍剛剛進入柏舉,還沒有站穩腳跟,吳王弟弟夫概率五千精銳,直闖楚營,殺向囊瓦親兵。楚軍如驚弓之鳥,亂作一團。闔閭乘勢命令主力展開全麵進攻,楚軍全線大潰,史皇死於疆場,囊瓦倉惶逃向鄭國。

柏舉戰敗消息傳來,郢城一片混亂。楚昭王六神無主,悄悄地帶上幾名家丁向雲中(大湖泊)方向逃去。

4東驢西磨,巧取麥城

吳國對楚戰爭的目標是攻占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滅掉楚國。

楚國深知吳王的用心,在柏舉戰役之後,繼續動員組織兵力,守圍郢城。楚軍的部署是:讓子西與鬥巢帶兵五千,駐守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以防北路來犯。大將宋木帶兵五千,駐守紀南(今湖北江陵西北),以防西北路來攻。子西帶領精兵一萬,頓營地魯狀江,以控製東渡要道。子期督內王孫由於、圍及鍾建、申包胥等統兵,在郢城嚴加防守,日夜警備。

針對楚軍的布防,吳軍命伍子胥同公子山帶兵一萬,去攻麥城,讓蔡國國君帶領蔡軍協助攻打;讓孫武與夫概帶兵一萬,去攻紀南,讓唐國國君帶領唐軍協助攻打;由吳王與伯喜否率領吳軍大部隊,攻擊郢城。

伍子胥率部來到距麥城三十裏的地方,命令軍隊停止前進。他化裝易服,帶領兩名小卒,步出營外,觀察地形和動靜。來至村頭,見一戶人家正在用驢拉磨磨麥,一個人在驢的後麵用手捶敲打,驢打磨轉麥屑紛紛而下。他從中受到啟示,當下回營。傳令每個軍士,要準備布袋一條,內裝滿土,又要準備一束草,明日黎明交驗,違者殺無赦。次日黎明,又傳令每輛兵車上都要裝上亂石,違者殺無赦。

第二天黎明,分軍下為兩隊,一隊前往麥城之東,一隊前往麥城之西,利用所帶的土石草束,就地構築軍事工事。東城狹長,形狀像驢,名叫驢城。西城正圓,形狀象磨,名叫磨城。

蔡國國君對此悶不可解。

伍子胥笑著道:“東驢西磨,何患麥城不下耶!”

鬥巢聞知吳軍在麥城東西築城,統兵增援。隻見二城屹立,旌旗滿布,遂然大怒,正欲傳令士兵攻擊。突然吳營一少年將兵出戰。

鬥巢問:“來的是何人?”

答曰:“蔡侯少子姬乾。”

又問:“伍子胥哪裏去了?”

答曰:“已去攻打麥城去了。”

鬥巢聽了更加惱火,揮戈直衝姬乾逼來。姬乾奮戈相迎。連戰士二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值此,鬥巢忽聽哨馬來報:“吳兵對麥城發動猛攻,望將軍火速回城。鬥巢恐老巢失守,急鳴鼓撤軍,頓時軍伍大知。姬乾領兵猛力衝殺一陣,停止追擊,放鬥巢回城。

鬥巢回軍至城下,隻見吳軍攻城甚急。守城的楚軍,見鬥巢回師來救,趕忙開門迎接。伍子胥乘機讓吳兵化裝成為楚兵,混雜在鬥巢的軍隊中偷偷地潛入城中。夜半,進入城中的吳兵登上城樓,垂下長索,讓城下的吳軍借以登城。

等到楚軍發現,城上已有吳軍百餘人,齊聲呐喊,城外大軍配合行動,一舉破城。守城楚軍丟盔棄甲,四處亂竄。鬥巢見大勢已去,為保住性命,狼狽而逃。

5避強擊弱,巧殲敵人

以己之長,擊敵之短,這是指導戰爭的一般常識。再強大的敵人,也有虛弱的地方,善於發現弱敵和強敵之弱點,對於弱者來說,是以弱勝強的惟一可行的辦法。

抗日戰爭時期,在戰略防禦階段,在日軍進攻最猖獗的時候,八路軍、新四軍避其銳氣,堅持敵後遊擊戰。如果執意與日軍精銳部隊硬拚,無異於拿著雞蛋往石頭上撞。但是,日軍養起來的偽軍,多係烏合之從,裝備差,戰鬥力弱,比較好打。因此,毛澤東製定的方針是:第一,集中兵力打偽軍;第二,打分散孤立和運動中的日軍。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偽軍被一批一批地消滅了,日軍也就孤立了,其戰鬥力也削弱了,因而就不再那麼強大。山東濱海地區就是用這個辦法,從1942年到1944年,連續克攻郯坡、贛榆、營縣諸城,消滅和爭取偽軍起義一共3個旅。日軍那邊少了3個旅。我們則新建了3個獨立旅,使濱海、魯中、魯南、膠東四個戰略區連成一片。山東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新局麵。

解放戰爭時期的宿北戰役也是個先打弱敵,後打強敵的好戰例。

1946年12月,國民黨軍集中25個半旅,兵分四路,從東台、淮陰、宿遷和峰縣向我進犯,企圖占領蘇北、消滅華東解放軍主力。敵軍來勢洶洶,單從兵力對比來看,敵軍顯然是強者。但它也有弱點,其最大的弱點是進攻正麵過寬,各路間隙太大,很難互相策應、支持,戰役上協同配合不力。這一弱點,有利於我軍在內線實行機動作戰,有利於我軍各個殲滅敵人。

揀弱的先打,哪一種較弱就先打哪一種。陳毅、粟裕經過分析認為:從宿遷進攻沭陽、新安鎮的這一路,由徐州綏署副主任吳奇偉指揮,轄整編師第11師和第69師。和其他幾路相比,這一路比較好打。而這一路中,11師是強者,是蔣軍的“五大主力”之一,但另一路第69師突出冒進,所轄3個半旅也是拚湊起來的“插花”班子,戰鬥力不強,內部矛盾亦多。該師師長戴之奇是特務出身,雖屬反共死硬分子,但缺乏軍事指揮才能。在戰役部署上,他的3個旅東西一線展開,師部隻帶一個團,位於最右翼,翼側暴露,便於我南北對進,首先從敵之左翼打開缺口,爾後實行兩麵夾擊。經過戰役合圍和戰術分割,使敵首尾不能相顧,無法互相支援。

所以,陳毅、粟裕決定集中兵力打戴之奇的整編69師。結果,在宿北全殲戴的69師3個旅共約2000餘人。戴之奇無路可走,自殺身亡。

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揀弱的先打無異於變整體弱勢為局部強勢,變戰略防禦為戰役戰鬥的局部反攻。我兵力整體來說與敵相差甚遠,但集中力量對付一部弱敵,就顯得綽綽有餘。把弱敵消滅了,強敵必將受到震懾和削弱,就比較容易對付了。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賽之前,誰也沒想到中國男籃會打入奧運男籃八強。主教練宮魯鳴說,男籃取得如此優異成績,主要是準備充分,戰術對頭。

在賽前訓練中,宮魯鳴針對中國男籃最薄弱的環節——防守,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他根據對手不同的情況,設計出一些新的混合防守戰術。這些戰術在比賽中,尤其是關鍵場次的比賽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