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與同事、朋友等每天第一次見麵時可以問候,再見麵時就不必問候,微笑或點頭示意即可。
(2)介紹
介紹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認識的橋梁,是人們開始交往的第一步。因此在社交活動中,通過介紹可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幫助擴大社交範圍,加快彼此之間的了解,還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誤會。
①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是交際場合中常用的介紹方式,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打開人際交往大門的一把鑰匙。在許多人交談或聚會的場合,如果你要和一個不相識的人談話,首先應該做自我介紹。介紹時,可以介紹一下自己的姓名、身份、單位。如果對方也有與自己相識的願望,並且非常熱情,那麼做自我介紹一方還可以進一步自我介紹,如自己的經曆、專長、興趣等。介紹自己要親切有禮,態度謙虛,不能自我吹噓。如果在單位擔任領導職務,隻介紹自己所在的單位,不介紹職務。最簡單的介紹可以這樣說:“你好,我是××,請多關照。”
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和對方有一麵之交,但由於時間久了或你在外形上有了變化等各種原因而沒有認出你時,可以采用委婉的方法提示對方,如:“我想您是××先生,是嗎?我是××。”並告訴他你們曾在什麼場合下見過麵,但不可生硬地說:“你把我給忘了吧?”
作自我介紹時,必須鎮定而充滿自信。一般人對於具有自信心的人都另眼相看,對方因此會對你產生好感。還要善於用眼神去表達自己的友善、關懷及渴望溝通的願望。一個含糊不清的自我介紹,會使人感到你不能把握自己,對方會對你有所保留,彼此溝通便有阻隔,所以介紹時一定要清晰地報出自己的姓名及身份。自我介紹隻有運用恰當,才能收到較理想的效果。
②他人介紹
他人介紹,是指在社交場合,由他人將你介紹給別人。由他人作介紹,自己處於當事人之中,如果你為身份高者或年長者等,聽他人介紹後,應立即與對方握手,表示熱情,歡迎,很高興認識對方等意;如果你為身份低者或年齡輕者等,當將自己介紹給對方時,應根據對方的反應來作出相應的反應。如對方主動伸手與你握手,你要立即將手伸出與對方相握,對方願意交談,你應表示高興交談。
有時你很想認識某一個人,但又不方便直接去自我介紹,於是可以找一個既認識自己又認識對方的人作介紹。尤其是想結交一個素不相識的朋友時,采用他人介紹是最好的方式。
介紹時,除女士和年長者外,一般應起立,但在宴會桌上、會談桌上可不必起立,這時被介紹者隻要微笑點頭便可,相距近者可握手,遠者可舉手致意。
③為他人作介紹
在各種社交場合,若自己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而朋友之間又互不認識,介紹他們互相認識是一種起碼的禮貌。
為他人作介紹時,對將要被介紹的雙方的情況都比較了解,這是介紹的前提。在絕大多數的場合下,介紹人為他人作介紹都是深受歡迎的。但也有例外情況,即相遇的雙方或一方出於某種原因根本不願認識,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為他們作介紹,就使他們陷人不情願之中而又不得不勉為其難,這也是失禮和不適於人際交往原則的。因此,介紹人應對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有實在的把握,若一時把握不準,可以先征求一下同行朋友的意見,比如說:“那邊有我的一個老朋友,我得過去與他打一下招呼。”這樣,同行朋友如願意結識他,就會跟在你身邊,如果無意則會避開。另一方麵,介紹人要機靈敏捷、善解人意,通過觀察發現雙方是否要求介紹,如雙方有意相互結識並期待你作介紹,就應該義不容辭地為雙方作好介紹工作。
在介紹兩個人互相認識時,總的原則是把被介紹人介紹給所尊敬的人,即“五先五後”。
第一,將男士介紹給女士。
在介紹過程中,先提到某個人的名字是對此人的尊敬。通常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並引導男士到女士麵前作介紹。介紹中,女士的名字應先被提到。如:“張小姐,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李先生。”
第二,將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
在同性別的兩人中,年輕者應該被介紹給年長者,以示對長者的敬意。
第三,將地位低者介紹給地位高者。
在公務活動和商業性介紹中,不分男女老少,隻以社會地位的高低作為衡量的標準,遵從社會地位高者有了解對方的優先權的原則,在任何場合,都是將社會地位低者介紹給社會地位高者。
第四,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
在兩個女性之間,通常將未婚的女性介紹給已婚女性,如果未婚女性明顯年長,則可以將已婚的介紹給未婚的。
第五,將主人介紹給客人。
通常將主人介紹給客人,使客人了解主人的身份、地位等,以便更好地溝通。
介紹時,手勢動作應文雅,無論介紹哪一方,都應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指向被介紹的一方,並向另一方點頭微笑。切忌伸出手指指來指去。必要時可以說明被介紹一方與自己的關係,以便新結識的朋友之間相互了解和信任。
⑤集體介紹
集體介紹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一人介紹給大家。這種方法適用於在重大的活動中對身份高者、年長者和特邀嘉賓的介紹。介紹後,可讓所有的來賓自己去結識這位被介紹者;另一種是將大家介紹給一人,這種方法適用於在非正式的社交活動中,使那些想結識更多的、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的年輕者或身份低者滿足自己交往的需求,由他人將那些身份高者、年長者介紹給自己,也適用於非正式的社交場合,比如,主要領導人對其特殊下屬(如先進工作者、勞模等)的接見;還適用於兩個處於平等地位的交往集體的相互介紹。其介紹的基本順序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座次或隊次順序進行介紹,另一種是以身份的高低順序進行。
5拜訪他人,掌握一定的禮儀規則
拜訪他人是我們日常交往中經常要做的事情,古人雲,“出門如見大賓”,即指在拜訪他人時要莊重得體,不失身份。因此,拜訪人也應該遵循一定的禮儀規則。拜訪通常可分為正式拜訪與非正式拜訪兩種。正式拜訪是指有正式的拜訪由頭,通過事先預約,確定見麵時間與地點,並按時赴約而進行的拜訪;非正式拜訪一般是指朋友之間的往來。正式拜訪與非正式拜訪之間不但沒有嚴格的界限劃分,而且兩者也可以互相轉化。
無論是正式拜訪,還是非正式拜訪,都應講究禮儀規則。
(1)拜訪的準備
為使拜訪的目的能夠得以順利地實現,拜訪最好能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主要是拜訪時間的選擇、拜訪前預約以及其他一些拜訪準備工作如拜訪目的等。
①選擇拜訪時間
正式的拜訪,時間最好能事先征得拜訪對象的意見後再確定。因為,他可能是領導人,工作特別繁忙;也可能是社會知名人士,有著重要和眾多的社會活動等。非正式的拜訪,時間最好能選擇在節假日的下午或平時的晚飯以後,應盡量避免在對方吃飯的時間前往,避免午休時間、臨下班的時間前往。現在人們都有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的習慣,因此,平時的拜訪時間選擇在晚七點半以後較為合適,但也不能太晚,更不要在對方臨睡的時候去拜訪,以免影響對方的休息,引起對方的反感與不滿。
②事先預約拜訪
拜訪他人,應該先約好時間,以免擾亂被訪者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既可避免成為不速之客,也可防止撲空。如果事先已約好,就應遵守時間,準時到達。如確有意外情況發生而不能赴約或需要改期,要事先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失約或遲到過多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③其他準備工作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無事不登三寶殿”,一般來說,拜訪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如需要商量什麼事情,擬請對方做哪些工作等,怎樣交談更為妥當,事先都要認真地設想和安排一下,尤其是拜訪身份高者或年長者更要注意談話的方式。如果有必要,也可將你登門拜訪的目的委婉地告訴被訪者,使得對方有一定的準備。如看望老人、病人或走親訪友、拜見上司需要哪些禮品,也要事先準備妥當。
(2)拜訪的禮節
拜訪者的表情、態度、談吐和行為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拜訪目的的實現,因此可以說,文明禮貌的語言和優雅得體的舉止是對拜訪者永恒的要求。具體說,拜訪者要在以下幾個方麵應予以更多的注意:
①敲門或按門鈴
到朋友家或拜訪對象的辦公室,事先都要敲門或按門鈴,等到有人應聲允許進入或出來迎接時方可進去,不可擅自闖入;即使門原來就敞開著,也要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來訪。否則,會被視為缺少教養。
②注意物品的擱放
有時拜訪者需要帶一些物品或禮品,或隨身帶有外衣和雨具等,這些都應該擱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無指定的地方,可在征求主人的意見後,按主人的意見放置,不可亂扔、亂放。禮品一般應該放置在較為隱蔽處。
③做客彬彬有禮
對主人房裏所有的人,無論熟悉與否,都應一一打招呼。如拜訪對象是位年長或身份高者,應待主人坐下或招呼坐下以後方可坐下;對主人委派的人送上的茶水,應從座位上欠身,雙手接過,並表示感謝;主人端上果食,應等到其他客人或年長者動手之後,再取之;吸煙者,應盡量克製,必須抽時,應先征得主人和在場女士的同意。進門後,應按主人的指引進入某一個房間,而不應該徑直走進主人的臥室;如果主人家裏鋪有地毯等地麵裝飾物,則應征求主人意見,是否換鞋後再進入。
④掌握交談技巧
交談要隨機應變,處理得當。交談者除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外,還要注意傾聽對方談話的內容,觀察對方情緒與環境的變化,並注意對應。如對方談興正濃,交談時間可適當長些,反之可短些;如對方發表自己的觀點,應適當插話或附和;如自己談得太多,應注意留給對方插話或發表意見與建議的時間和機會。專程到住宅拜訪與順訪、閑聊不同,一般有較強的目的性。如果請主人幫忙,應開門見山,把事情講清楚,不要含混不清,令主人無從做起。如果主人幫忙有困難,就不能強人所難,硬逼著他人去辦。
⑤把握辭行機會
在與主人交談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主人心不在焉,或時有長籲短歎,說明他心情煩躁,或有急事想辦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這時,來訪者應適時、禮貌地提出告辭。如果主人處另有新的朋友來訪,一定是有事而來,這時,即使主人談興正濃,也應在同新來者簡單地打過招呼之後,盡快地告辭,以免妨礙他人。
⑥注意告辭方式
不管拜訪的目的成功與否,都應該十分注意告辭的方式。告辭之前要穩,不要顯得急不可待。告辭應由客人提出,態度要堅決,行動要果斷,不要嘴上說“該走了”卻遲遲不動身。辭行時,應向主人及其家屬和在場的客人一一握手或點頭致意。主人及其他人相送應一再謝回,直到見不到身影後再加快步伐。此外,如果拜訪某位朋友且未見到,可向其家裏人、鄰居或辦公室的其他人將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留下,以免主人回來後因不知來訪者是誰而造成不安的心理。
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請記住這樣的社交箴言:拜訪除了遵從客隨主便的規矩外,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對待不同的被拜訪者,應采取符合對方特定身份和環境的不同禮儀。
6熱情接待,展現東道主的風采
“禮尚往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既然有拜訪,就有接待。拜訪要講究禮儀,接待當然也要講究禮儀。熱情接待賓客,即使客人得到滿意,又能展現自己的風采。搞好接待事宜,既須知禮,又要避忌這其中有著許多待人接物的學問。
(1)接待之禮
事先知道有客來訪,就應該做好各方麵的準備。如個人要儀容整潔,居室要收拾幹淨,招待客人的必備物品如茶葉、茶杯、開水、煙缸、毛巾等都要一一備齊並洗淨。如果是在辦公室或接待室接待客人,也要小做準備。
對來訪客人,無論職位高低、是否熟悉,都應一視同仁,熱情相迎,親切招呼。如接待現場有家人、親朋好友或同事,也應一一給予介紹,以營造出友好的氣氛。如果客人突然造訪,也要盡快整理一下房間、辦公室或書桌,並對客人表示歉意。
客人到達,如果是長者、上級或平輩,應請其坐上座,主人坐在一旁陪同;如果是晚輩或下屬,則請隨便坐,但都應委派家人或下屬送茶。茶水要濃度適中、量度適宜,一般要求在六七成杯較適宜,所謂“滿酒淺茶”。端茶時,應用雙手,一手握杯柄,一手托底。不可用手指捏住杯口,這樣既顯得不衛生,也不禮貌。交談中間,應不時地為客人續茶。如果備有糖果,主人可親自為客人削剝果皮紙殼,但一定要注意衛生。用點心和糖果時,主人既不可低頭自吃,也不可隻讓客人吃而自己不吃,使得客人不好意思,否則都是失禮的。如果客人到達時正好是吃飯時間,應該請客人用餐或留餐。如果客人遠道而來,則盡力安排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