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富有心計:結交朋友的七種技巧
1寒暄是建立好人緣的開始
寒暄可以使人感到親切,並能夠很快地贏得好感,產生一種親和力;寒暄是讓人坦率地、光明正大地打開心靈窗口的第一步,它是建立良好人緣的開始。
寒暄是日常生活中調節人際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交際往來的基礎,是心心相印的媒質劑。寒暄可以使人感到親切,並能很快地贏得好感,產生一種親和力。可以說,它是打開心靈窗口的第一步。
其實,寒暄並不僅僅是“早上好!”“您好!”“近來好嗎?”等問候,它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試舉幾例:
(1)誇讚的方式
當我們見到我們熟識的同事、同學或朋友時,我們可以自覺不自覺地誇他幾句,這樣能立即獲得好感。
(2)招呼、點頭的方式
如果我們在去上班或上課途中,時間比較緊張而碰到認識的領導、同事、同學或朋友時,簡單招呼一下,叫一下別人的名字或微笑著向他(她)點一下頭也是很好的方式。
(3)詢問的方式
有時候,我們遇到已認識的朋友時,我們可以根據他(她)當時的神情、著裝、情緒狀態揣測一下對方的行為動向,並抱著關切的態度詢問一下。
(4)“開場”的方式
也許這才是寒暄最初的用處。當我們要和別人商談某事;或參加一個非正式會議遇上別的公司的董事、經理;或是和異性初次約會時,為了避免初次見麵時的陌生感而不知如何開口;或緩解正式場合的緊張氣氛,我們可以先談些與正事無關的彼此熟知的話題,如天氣、社會風氣等。
上麵這些寒暄方式是最基本的。除了這些,還可以憑自己的經驗,根據不同的情境想出一些寒暄的方式,借以達到接近對方融洽關係的目的。
寒暄看似簡單,但要真正恰到好處地運用之,充分發揮其作用,卻也要花點工夫。寒暄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定要積極、主動、爽朗地向人寒暄
記住,不論對任何人,你都得做到這一點,而且最好附之以和善的微笑。這樣會立刻贏得人家的好感並很快得到回禮或回應。
(2)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采用不同
的方式對特別熟識的親屬或朋友,也要大大方方地問好,或關切地詢問對方最近的學習、工作情況,盡管可能是無意間的寒暄,但這一瞬卻成了很好的思想交流的時刻,同時你們之間的情義也更深了。
(2)注意寒暄時的表情和姿勢
寒暄時最好配以笑臉,對久別重逢的好友可上前握手、擁抱,要和對方的目光接觸。如果行禮時,一定要挺直上身,以優美的姿勢使你的寒暄更有效果。
2酒是友情的潤滑劑
喝酒是聯絡感情、洽談生意、促進友誼的橋梁。其實,在生意場上,有許多事都是在酒桌上搞定的。
酒是聯絡感情,洽談生意,促進友誼的橋梁。許多事就是在推杯換盞中辦成的。為此,可以說酒是友情的潤滑劑。但如何使它發揮最有利的功效,還在於自己如何運用了。
許多人都是在酒桌上交朋友的,在宴會上,不相識的人坐在一起,酒杯一碰,仰脖兒把酒喝下去,兩個陌生人就可能成為好朋友。
好酒的人,很容易在酒桌上交到朋友,他們碰到一起,總是容易惺惺相惜,幾杯酒下肚後,便會說相見恨晚,覺得與對方特投緣,朋友就這樣產生了。
俗話說無酒不言商,許多大生意都搞定在酒桌上。生意場上有不少人借著酒精的刺激來促進彼此的往來,在我們周圍也不乏原來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十多年之後變成了杯中高手。如果在酒席上堅持不喝酒的人,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覺得你不真誠,虛偽,心眼太多,不可交。
酒是感情的潤滑劑,如何使它發揮最有利的功效,就在於自己如何運用。
尤其是生意人早就已經習慣在酒席間談生意,好像不喝點酒就沒辦法敞開胸懷說話似的。這種習慣其實並非中國人所特有的,外國人也是如此,除了阿拉伯國家的人礙於戒律之外,這可說是地球上普遍的現象。
從古到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酒逢知己千杯少。”即使現在也是如此,彼此談得來的人到一塊老酒一喝,話密了,情自然就濃。酒杯對酒杯,心口對心口,滾燙的友情便擋也擋不住,友誼也隨著酒的綿香而逐漸加深。
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並不是能喝和敢喝就能交上朋友。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必將有助於你交際成功。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上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惟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鄰近的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使別人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酒宴上的氣氛。
(2)看清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應時刻關注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
(3)話語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話語,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並巧妙地運用你的詼諧幽默。這很關鍵。
(4)勸酒有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讓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反而會傷害朋友間的感情。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即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留意別人如何稱呼他,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麵或傷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