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禮尚往來:重視禮品在社交中的作用
1來來送送有學問
社交往來,免不得來來送送,少不得迎來送往。會送者,不僅送得必要,而且送得恰到好處;不會送者,不僅不容易被人接受,甚至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中國傳統習俗中,人際來往中互送禮物,至今仍被公認和保留著。求人辦事,有時確實要送人禮物。在送禮之前,先弄清以下幾個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1)“送”要選準對象
送禮的對象是個大問題。在日常社會生活中選錯了送禮對象的人不在少數,比如說把禮物送過去了,事情卻沒有辦成——因為對方是並非起關鍵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禮,也是徒勞無益的。
送禮要送給關鍵人物,不能送出的禮物太過零散了,這樣分量顯得很輕,有時可能起不到利益驅動的作用,這還不算,送的對象多了,難免人多嘴雜,心機泄漏,對事情有百害而無一益。
所以,在送禮之前,一定要權衡好各位“要人”的作用,查問好誰對這件事有裁決權,起主導作用。誰是辦事的關鍵人物就把禮物送給誰。禮物送到了點子上,要辦的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禮物送給了不相幹的人物,就收不到相應的成效。
(2)“送”要投其所好
確定了送禮的對象之後,接下來就要考慮送什麼好。這裏的所謂“好”是以對方的喜好為標準。所以,送禮之前要根據對方的日常生活偏好分析他到底喜歡什麼禮物。比方說,有的喜歡喝酒;有的愛好吸煙;有的很高雅,他們對古董、字畫、典籍感興趣;還有的幹脆就隻是喜歡錢,真是人心方圓,各有千秋。對方愛好什麼,就給他送什麼。要知道,隻有給對方送上了他十分喜歡的禮物,他才會動心和動情的。對方隻要動了心和動了情,就會拿出精力為你辦事。
(3)“送”應輕重適宜
給人送禮送多少主要根據三個方麵來劃定:①根據所要辦的事情的分量輕重,視利益大小來確定給對方送多少禮合適。事情較大,對自己的利害關係密切,就應該多送一些;如果事情不關大體,就可以少送一些。②根據對方費勁和費周折以及所承擔的責任風險大小來確定禮物輕重。如果事情難辦,或者對方所承擔的責任風險大,那麼要送的禮物就應該偏重一些,否則便可以少一些。③根據當時社會送禮的慣例確定禮物價值的水平。一般而言,禮物這東西送多送少,一方麵與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有些關係,另一方麵也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密不可分。所以,禮物的輕重、多少要恰到好處,既要達到辦事的目的,又要有所節省,不致得不償失。
(4)“送”要選準時機
送禮要講究時間,講究地點,講究場合,這樣,對方才可能接受。很多人送禮喜歡在晚上送到對方家裏,其實這未必是最佳選擇。因為晚上時間,對方可能不在家中,送去了禮物卻未見到“真人”,未免有些遺憾。或者對方在家,卻另有外人夜間串門,帶著禮物進去未免有些尷尬,所以,最好的時間應該選擇在早上對方未動身上班之前,或者在星期天的早上對方剛剛起床不久為佳。因為這種時候帶禮物進屋,既無外人打擾,又能把要找的人堵在家中,便於見麵,便於說話。另外,有些禮物也可以在辦公室送過去,如一些文化商品。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場合可以送禮,比如在酒店請酒時也可以當場送些煙酒讓對方帶回去,所以,送禮場合是可以隨機應變的。
①雪中送炭
常言說得好,“情願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意思是說,當別人處於困境當中,你伸出援助之手,不啻於冰雪天給饑寒交迫的人送去一簍炭,及時而又必需,會使受禮人終身難忘。而如果別人什麼都不缺,你送的東西就不會顯出有價值了。
在別人最需要幫助時,你以朋友的姿態出現在他麵前,給他以幫助和鼓勵,不僅會獲得朋友的感情,也會樹立起你重情義的良好形象。
②不要給人遲到的祝福
碰到佳節喜慶之時,帶上一些禮物,及時向親朋好友表示祝賀,對增加親情、友情是非常有好處的。但要注意,不要給人“遲到的祝福”,這是送禮一大忌。事後送禮,會造成對方心裏不快,“當時你幹嘛去了?”這時你的禮品再重,也不容易獲取對方的好感。
③趁對方在家時送禮
送禮時最好選擇對方在家的時候。送禮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或者是為了增進友誼,雙方麵對麵地交談更能加深感情,禮物隻是輔助品而已。或者是求人辦事,更需要主人在家時向對方表達你的意圖,如果你是通過他的家人向他轉達你的意思,不如當麵陳述給人印象深刻。
因此,不要托旁人轉送禮物,因為這樣不禮貌,此外,有些受禮人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接收禮品。
④忌當著外人送禮
送禮,最好在私下裏送。因為如果所求之人擔心背上受賄之名,有可能拒絕你的禮物,你所求之事也就泡湯了。因此,行事要小心,不要授柄於人。
⑤忌在公開場合送禮
送禮這種事在公開場合進行總是不妥。因此,千萬避嫌,因為人言可畏,不要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5)“送”要有適當的理由
送禮總得在說話上有個由頭才好送上去,比如對方患病、生日或子女開學等特別時日,則是送禮的最好時機,因這時“師出有名”,名正言順,不用另外在說法上尋找送禮的由頭。所以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接禮的人除了感謝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顧忌。但有些時候,人們送禮純粹為了辦事,這種時候把禮物送過去怎麼說好呢?總不能直接地說:“今天想求你辦事,所以才給你送些禮物讓你受用。”那樣一來,對方是不會接納這個禮物的。怎麼辦?這就需要找一種讓對方心安理得接受禮物的說法。
①把送禮的話頭推到不在身邊的老婆身上
比方說:“是啊,我也說,找您辦事用不著拿東西,而我老婆卻說啥也不幹,非讓我拿著不可。既然拿來了,就先擱這兒吧,要不然我老婆準得埋怨我不會辦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②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的孩子身上
比方說:“東西是給孩子買的,和你沒關係,別說是來找你辦事,就是沒這事,隨便來串門還不一樣應該給孩子買點東西嗎?”
③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老人身上
比方說:“你不用客氣,這東西是給老爺子買的——老爺子身體最近還行吧?……你方便時把東西給老爺子拎過去得了,我就不再過去專門看他了。”
④把送禮的話頭推到托辦事的朋友身上
比方說:“這東西是我朋友給你買的,我也沒花錢,咱把事給他辦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太跟他(她)客氣。”
⑤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可能存在的“有失”處
比方說:“你給辦事就夠意思了,難道還能讓你搭錢破費?這錢您先拿著,必要時替我打點打點——不夠用時我再拿。”
⑥把送給對方的錢說成是暫存放在對方手裏的
比方說:“我知道,咱們之間辦事用不著錢,這錢先放你這兒,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時候再給我不是一樣嗎?”
以上這六種說法,都頗有人情味,對方聽了,都覺得好受,“有道理”把禮物收下,而沒有明顯拒絕的理由。所以,這六種說法堪稱辦事時的“經驗之談”。2以情為禮,巧抓時機
做什麼事都有個機會問題,送禮也不例外,隻有在恰當的機會送恰當的禮物,才能收到恰當的辦事效果。
送禮雖說是一種禮尚往來的表示,很少有人輕易拒絕禮物。但不分時間、場合的送禮,常常不能達到送禮的目的,反而讓雙方難堪尷尬。所以送禮一定要寓之以情,選準時機,在最恰當的情況下把禮送出。一般來說,送禮的最佳時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生日禮物送祝福
平常日子不妨把上司、同事和下屬以及親朋好友的生日記在一個小本子上,並在家裏的掛曆上用紅筆劃個圈標個記號,待到他們的生日到來這天,你可以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甚至為他們籌辦生日宴會,這會很令他們感動,是達成辦事效果的有效手段。
(2)偶發事件送感動
比如當你聽說某家樓房煤氣爆炸,某棟住宅區發生盜竊,某個住宅突發火災或是某個地區遭遇洪災,而這些出現災情的地區正好有你的親戚、朋友或是熟人,這時你不妨打個電話去探問探問。這樣,得到你關心的人會有遇到真朋友的感覺,從而會對你銘記於心的。日後有事去求他,他一定會盡心盡力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