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臥病在床送溫暖
人一旦生病臥床不起,都會變得脆弱與煩躁,名聲、虛榮也都顧不上了,這時他最需要的是別人來探視他,你要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
如果親朋好友因病休假在家,你就應該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帶著禮物去他家裏探病慰問。閑聊時不要談及工作,多講些輕鬆、有趣的故事和消息。告辭時說些祝福的話,要表現出衷心、關心、同情、誠懇的樣子。
如果你因故沒有機會去探視,在其病好後與之相遇,最好隻問一下他病好了沒有或裝作不知道,千萬不要愧疚地說沒有去探病請原諒之類的話,那聽起來讓人感到很虛偽。
探視看病時效性強,越快越好,不要猶豫不決。
(4)婚喪嫁娶送真情
結婚、生小孩以及死亡舉行喪禮等等婚喪嫁娶是送禮的好時機。
親朋好友、上司或下屬的孩子有婚嫁之喜、生小孩之喜時,要及時地送去禮金禮物,對於結婚會場、宴客應酬也要盡心幫忙。最好在這樣的時刻替他們照相,日後可作為一份禮物送給他,這樣會很討得他們的歡迎的。
當你聽說有人去世了,應主動慰問死者的家屬,舉行葬禮時還要去送行。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可以用電話致意。
抓住送禮的機會,既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又有利於你所辦的事獲得成功。3意義特殊,獨出心裁
“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一份厚禮,不見得受人歡迎;一份薄禮,也不見得沒有誠意,隻要送得具有意義,即可以大受歡迎。
禮物有輕有重,價值高的未必受歡迎。禮品的選擇需別出心裁,富有寓意,也許這能使對方喜歡並接受。
一個廣受男孩包圍的女孩,在她20歲生日那天,收到了琳琅滿目的生日禮物:玫瑰花、蛋糕、化妝品、皮包、帽子、絲巾……應有盡有。她興衝衝地拆了一樣又一樣。其中一個特別小巧精致的盒子,她小心翼翼地拆開一看,竟是一把種子,另附一張卡片,上麵寫著:
我心目中的天使
送你一把愛的種子,
願我的愛能深植你的心坎……
可想而知,女孩必然大受感動,因為這是她收到的最具有情意的禮物,於是那位別具巧思的男孩就特別受到青睞了。
由此可見,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往往能使對方得到最大的喜悅。如果你想使送禮藝術達到更高境界,就應多動腦筋,送得與眾不同,一定大受歡迎。
比如說生日送禮,大家一味地送蛋糕,結果壽星常為如何解決三五個大小不等的蛋糕傷透腦筋,最後往往拜托鄰居吃完了事,這樣的生日賀禮隻是帶來麻煩而並非喜悅。所以最好打聽一下別人送什麼,相互間以不重複為最妙;能送富有創意的禮物則屬更妙。譬如以壽星名義賑災濟貧,意義即非常重大,或致贈一年的雜誌,或送一株冬青樹,都算別出心裁。
結婚送禮也一樣,應盡量避免送大家都可能送的東西。曾有位計生辦的主任以一大盒“小夜衣”贈送即將結婚的朋友,祝他婚後有計劃的生育,這可算是十分新鮮的禮物,同時也是十分體貼適當的禮物,收禮人必然會發出會心的一笑。
另一位有心人在朋友出國時,送了一把泥土給他。一把泥土表麵上不值一文錢,但其中所含的叮囑深意,送禮人不須直言,對方即可明白。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別致之禮。
送禮有時也不必限於年節或特殊日子,擁有一份巧思,則隨時可送。比如某人逛街時,看到一雙古意盎然的硯台,聯想到毛筆字寫得不錯的上司,便買了下來。第二天即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說:“昨天我逛古董店,看到這方硯台,你一定會喜歡,所以買來送給您!”如此細心殷勤,不用說,日後上司對你必另眼相看。
又如你出國回來,送一枚卵石給喜愛收藏小玩意的朋友,並附一便條:“這是我在希臘海邊撿到的,知道你會喜歡,所以帶它飛過一萬八千裏,使它物得其主。”對方當然喜之不禁,逢人便誇,此後你來我往,關係自然越發密切。
4“送之有禮”,送之有術
在禮尚往來中辦事之所以稱為藝術,關鍵在於是否會“送”。辦事人的聰明才智將在這個字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可能你的蠢笨愚拙也將在這個字上落得個一覽無遺。
“送”是整個禮尚往來辦事過程中的最後一環,送得好,方法得當,會皆大歡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讓人擋回,觸了黴頭,定會堵心數日。所以,隻有巧妙掌握送的技巧,才能把整個辦事過程劃上一個漂亮的句號。
能否送出去,是令人最頭疼的事,莫過於對方不願接受或嚴詞拒絕,或婉言推卻,或事後送回。送者十分尷尬不說,還弄得個錢已花,情未結,賠了夫人又折兵,真夠慘兮兮的。那麼,怎樣才能防患於未然,一送中的呢?
具體送的技巧可根據受者的情況,采用下述方法一試,當可如願。
(1)借花獻佛
如果你送的是土特產品,你可說是老家來人捎來的,分一些給對方嚐嚐鮮,東西不多,又沒花錢,不是單另兒給他買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受禮者那種因盛情無法回報的拒禮心態可望緩和,會收下你的禮物。
(2)暗度陳倉
如果你送給對方的是酒一類的東西,不妨避談“送”字,假借說是別人送你兩瓶酒,來和對方對飲共酌,請他準備點菜。這樣喝一瓶送一瓶,關係也近了,禮也送了,還不露痕跡,豈不妙哉。
(3)借馬引路
有時你想送禮給人,而對方卻又與你八竿子拉不上關係,不好直接去送,你不妨選受禮者的生誕婚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送禮祝賀,那樣一般受禮者便不好拒絕了,當事後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然會改變對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聯情的目的,實為上策。
(4)移花接木
老張有事要托小劉去辦,想送點禮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劉拒絕駁了自己的麵子。老張的愛人與小劉的對象很熟,老張便想起了夫人外交,讓愛人帶著禮物去拜訪,一舉成功,禮也收了、事也辦了,兩全其美。看來,有時直接出擊不如迂回運動能收奇效。
(5)醉翁之意
假如你是給家庭困難者送些錢物,有時,他們自尊心很強,輕易不肯接受濟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說,這東西擱家撂著也是閑著,讓他拿去先用,日後買了再還回;如果送的是錢,可以說拿些先花,以後有了再還。受禮者會覺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後又還,會樂於接受的。這樣你送禮的目的就會達到了。
(6)錦上添花
一位學生受老師恩惠頗多,一直想回報,苦無機會。一天,他偶然發現老師紅木鏡框中鑲著的字畫竟是一幅拓片,跟屋裏雅致的陳設不太協調。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在全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手頭正有他贈的字畫。這位學生馬上把字畫拿來,主動放到鏡框裏。老師不但沒反對,而且喜愛非常。學生送禮回報的目的終於達到了。如不能“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也是良策。
(7)異曲同工
有時送禮不一定自己掏錢去買,然後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種情況下人情也是一種禮物。比如,你能通過一些關係買到出口轉內銷、出廠價、批發價或優惠價的東西,當你為朋友、同事買了這些東西後,他們在拿到東西的同時,已將你的那份“人情”當作禮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隻不過搭上點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受禮者因交了錢,收東西時心安理得,毫無顧慮;送“情”者無本萬利,自得其樂。5把真情包裝在禮物中
善於送禮的高手,所挑選的禮物,總是經過細心的選擇,同時把真情包裝在禮物之中,因其獨特的風格和濃濃的情義,使人覺得於情於理,實在無法拒絕。
中國人送禮,最講究麵子,似乎隻有禮物值錢,才能體現主人情意重。奇怪的是最講究傳統的中國人,似乎忘了“禮輕情意重”的傳統教誨。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項訪問NHK廣播電台的安排。當時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該公司的常務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這個重大任務後,便收集有關女王的一切資料,加以仔細研究,以便在初次見麵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給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間,他發現女王的愛犬是一種毛狗,於是靈感隨之而來。他跑到服裝店特製了一條繡有女王愛犬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這條領帶。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這條領帶,微笑著走過來和他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