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心理學家貝維爾就曾說過:“如果你想讚美一個人,而又找不到她有什麼值得讚揚之處,那麼,你大可讚美他的親人或和他有關的一些事物。”這才是恰當讚美的交往藝術。
3發掘對方的閃光點進行讚美
抓住一個人的獨特之處來進行委婉的讚美,最能贏取人心,調節氣氛,這是要靠培養敏銳的觀察、機智的應變能力才能達到的境界。
讚美別人,不單單是甜言蜜語,而是更根據對方的文化修養、個性性格、心理需求、所處背景、語言習慣乃至職業特點、個人經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讚美對方。
張之洞任湖北總督時,適逢新春佳節,撫軍譚繼恂為了討好張之洞,設宴招待他,不料席間譚繼恂與張之洞因長江的寬度爭論不休。譚繼恂說五裏三,張之洞認為是七裏三,兩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眼見氣氛緊張,席間誰也不敢出來相勸。
這時位列末座的江夏知縣陳樹屏說:“水漲七裏三,水落五裏三,製台、中丞說得都對。”
這句話給倆人解了圍,倆人撫掌大笑,並賞陳樹屏二十錠大銀。
陳樹屏巧妙且得體的言詞,既解了圍又使雙方都有麵子。這種讚賞就充分考慮了聽者的心理和當時的情況。
另外,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因而特別的讚美比一般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總希望別人不忘他“想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同其交談時,可多稱讚他引以為豪的過去;對年輕人不妨語氣稍微誇張地讚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舉出幾點實例證明他的確能夠前程似錦;對於經商的人,可稱讚他頭腦靈活、生財有道;對於有地位的幹部,可稱讚他為國為民、廉潔公正;對於知識分子,可稱讚他知識淵博、寧靜淡泊……當然這一切要依據事實,切不可流於虛情假意與浮誇。
4讚美他人應想好恰當的詞語
在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有好的口才,許多人的讚美因此往往“美”不起來。有的人說話不自在、不自然、不連貫,甚至麵紅耳赤,自己別扭,別人聽了更別扭。他慷慨的讚美反而成了送給別人的懲罰,使人既不痛快又費神。有些人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信口開河,甚至胡亂聯係,無中生有。這種人對你的讚美越慷慨,越會讓你感覺到他毫無誠意。這樣的讚美常被人認為虛偽、矯揉造作,甚至有溜須拍馬的嫌疑。還有的人因為口才不好,詞不達意,反令被讚者極為尷尬。
幾位從前中學的同學到吳君家玩。吳媽媽對人非常熱情,同這些當年的“小毛頭”親切地交談起來。
聽到大家都大學畢業了,聯係的工作也不錯,吳媽媽眼裏流露出既高興又羨慕的神色,搖著頭歎息說:“你看你們,是多好的孩子!一個個油光滿麵,到哪都討人喜歡。俺那個崽,不會來事,三腳踹不出個屁來,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呢。”
一句話差點兒讓大家背過氣去,笑也不是,怒也不成。老太太本是好意,想誇獎他們一下,也許想說一句“春風滿麵”,但卻用了一個“油光滿麵”,意思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大家雖然都明白她老人家是一位文化不高的農村婦女,不知從哪裏撿來一個連她自己也弄不懂的詞語,讓人無言以對。
笨拙的講話就像一架破爛不堪的錄音機,使讚美這本該美妙動聽的旋律變得刺耳難聽,不能打動人、感染人,反而會損傷人的情緒,扭曲原意。
在一次管理層會議上,一位報告人登台了。
會議主持人介紹說:“這位就是劉女士,這幾年來她的銷售培訓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算有點兒名氣了。”
這末尾顯然是畫蛇添足的一句話,讓人怎麼聽來都覺得不太舒服,什麼叫“也算有點兒名氣”呢?
稱讚的話如果用詞不當,讓對方聽起來不像讚美,倒更像是貶低或侮辱。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事與願違。所以在表揚或稱讚他人時也要謹言慎行、注意措辭,尤其要把握好以下幾條原則:
第一,列舉對方身上的優點或成績時,不要舉那些無足輕重的內容,比如向客戶介紹自己的銷售員時說他“很和氣”或“紀律觀念強”之類和推銷工作無關的事。
第二,你的讚美中不可暗含對方的缺點。比如一句口無遮攔的話:“太好了,在屢次失敗之後,你終於成功了一回!”
第三,不能以你曾經不相信對方能取得今日的成績為由來稱讚他。比如,“真想不到你居然能做成這件事”,或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你恐怕自己都沒想到吧!”
總之,稱讚別人時在用詞上要再三斟酌,千萬不要胡言亂語。
5讚美他人的五種方法
讚美他人也需講究方法,若在讚美別人時,不掌握一定的技巧,不審時度勢,即便是真誠的讚美,也不會達到預想的結局。
讚美的方法很多,現在就常用的幾種方法分述一下。
(1)直言誇獎法
誇獎是讚美的同義詞。直言表白自己對他人的羨慕,這是平常用得最多的方法。老朋友見麵說:“啊!你今天精神真好啊!”年輕的妻子邊幫丈夫結領帶邊說:“你今天看上去氣色好多了。”一句平常的體貼話,一句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會讓人一天精神愉悅,信心倍增。
(2)反向讚美法
指責與挑剔,每個人都難以接受。把指責變成讚美,看來是難以想像的,能真正做到更是不易。但世界著名企業家洛克菲勒做到了。
洛克菲勒是位很具吸引力的企業家,使許多有才能的人團結在他周圍。一次,公司職員艾德華·貝佛處置工作失當,在南非做錯一宗買賣,損失了100萬美元。洛克菲勒知道後沒有指責貝佛,何況事情已經發生了,指責又有何用?他於是找了些可以稱讚的事,恭賀貝佛幸而保全了他所投金額的60%。貝佛感動萬分,從此更努力地為公司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