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外讚美法
出乎意料的讚美,會令人驚喜。因為讚美的內容出乎對方意料,會大大引起對方的好感。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了一個他曾經曆過的故事:
一天,他去郵局寄掛號信,辦事員服務質量很差,很不耐煩。當卡耐基把信件遞給他稱重時,說:“真希望我也有你這樣美麗的頭發。”聞聽此言,辦事員驚訝地看了看卡耐基,接著臉上露出微笑,服務變得熱情多了。
(4)肯定讚美法
人人都有渴望讚美的心理需求,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上更是如此,例如,在報上發表了文章,成功地完成了論文,苦心鑽研多年的項目通過了鑒定等,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時,不失時機給予真誠的讚美會使被讚美者高興萬分。
大家都知道張海迪的故事,她曾應日本友人之邀,赴日本參加特意為她舉行的演講音樂會。在台上,她第一次用自學的日語做了自我介紹,並唱了幾首她自己創作的歌。在她講完之後,她是多麼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讚許、鼓勵和褒揚啊!這時,日本著名作家和翻譯家、主人之一秋山先生上台來緊緊抱住她,說:“講得太好了,我們全都聽懂了!”這簡短的讚揚深深地打動了她,使她在最需要了解自己價值的時候,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增強了自信心。
(5)目標讚美法
在讚美別人時,為他樹立一個目標,往往能讓他堅定信念,為這一目標而奮鬥。
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訓練隊伍時,他發現一個叫傑裏·克雷默的小夥子思維敏捷,球路較多。他非常看好這個小夥子。一天,他輕輕地拍一拍傑裏·克雷默的肩膀說:“有一天,你會成為國家足球隊的最佳後衛。”克雷默後來真的成了國家足球隊主力隊員。他後來回憶說:“倫巴迪鼓勵我的那句話對我的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
6讚美應注意的幾個事項
列寧說:“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謬誤。”任何事都是這樣的。適度的讚美,會使人心情舒暢;反之,則使人十分尷尬。為了使讚美達到應有的而不是相反的效果,合理把握讚美的“度”就成為讚美者們必須重視的問題。
(1)頻率適中
這裏的頻率是指相對時期內對一個對象讚揚的次數。次數太少,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次數太多,也會削弱應有的效果。而讚揚的頻率是否適中,是以受讚揚者優良行為的進展程度為尺度的。如果被讚揚者的優良行為同讚揚的頻率成正比,則說明讚揚的頻率是適度的;如果呈現反比的現象,則說明讚揚的頻率過高,已經到了“濫施”的程度。
(2)要有前瞻性和預見性
讚美不僅要符合眼前的實際,而且要高瞻遠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那樣才能提升你讚美的高度,使你的讚美經得起推敲和時間的考驗。
有些東西具有相對穩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習慣等,這方麵比較容易稱讚。而有些東西則不穩定,如人的行為、成績、思想、態度等,若從長遠考慮,讚美時要謹慎。如有些人入黨之前各方麵表現都很積極,領導便開始稱讚他:“該同誌一直……”有經驗的人就會想,先別誇那個,慢慢兒看吧。果然,他入黨之後,各方麵就開始鬆懈了。人迫於某種壓力或某種需求,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如果讚美人時僅限於就事論事,極易犯目光短淺的錯誤。
(3)注重過程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誇獎朋友取得的成績時,他會說:“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言語間仿佛有你不知其艱辛、看結果不看過程的意思。相反,如果你說:“真不錯,一定花了你許多的心血吧!”他就會覺得心裏舒服,認為你很了解他。可見,誇獎勞動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效果更佳。
其實,很多人做事並不僅僅在乎結果,更注重過程。如果你人雲亦雲地誇獎他取得的成果,不但有勢利之嫌,還會讓人這樣想:“如果我失敗了呢?”因而也許對你心生厭惡也未可知。很多名人討厭記者的采訪,也許有此同感。
(4)及時讚美
讚美的效果在於見機行事、適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飲到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
作為丈夫,當你下班後走進家門,看見嬌妻已經為你備好晚餐,你隻要深情地望她一眼,說一句“看到桌上的菜我就餓了”,她一定會心花怒放的。倘若你酒足飯飽之後才說一句“你今天回來得真早”,那樣的效果,已經是雨後送傘了,她還能感受到你當時就有的那份親情麼?
某電視台的老張是一名老編輯,他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在他生日時,全室人員為他慶祝,新聞中心主任在祝詞中是這樣說的:“老張多年來勤勤懇懇地工作,甘於奉獻,卻從不爭榮譽、要功勞。在您生日之際,我代表全室人員向您表示祝賀!”主任的一番話令老張很感動,他認為這是領導對自己的肯定。
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屬住院了,領導親自去探望時,說了這樣一番話:“平時你在的時候感覺不出來你做了多少貢獻,現在沒有你在崗位上,就覺得工作沒了頭緒、慌了手腳,你可一定要安心把病養好!”
你把下屬當成左膀右臂,讓他也認為自己很重要,這樣讚美別人又怎麼不會贏得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