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注意分寸,給嘴巴裝個“過濾器”
1說話不能口不擇言
“你會說話嗎?”這樣問你,你一定覺得可笑,隻要是正常人,說話誰不會?可實際上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
先看下麵的例子:
一剃頭師傅家被盜劫。第二天,剃頭師傅到主顧家剃頭,愁容滿麵。主顧問他為何發愁,師傅答道:“昨夜強盜將我一年積蓄劫去,仔細想來,隻當替強盜剃了一年的頭。”主人怒而逐之,另換一剃頭師傅。這師傅問:“先前有一師傅服侍您,為何另換小人?”主人就把前麵發生的事細說了一遍。這師傅聽了,點頭道:“像這樣不會說話的剃頭人,真是砸自己的飯碗。”
有一人請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這人等著焦急,自言自語道:“咳,該來的還沒來。”一客人聽到了,心中不快:“這麼說,我就是不該來的來了?”告辭走了。主人著急,說:“不該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興了:“難道我就是那該走又賴著不走的?”一生氣,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著對剩下的一位客人說:“他們誤會了,其實我不是說他們……”話未完,最後一位客人也走了。
你看,說話是簡單的事嗎?如果我們說話時不假思索,就可能傷人敗興,引起誤解。我們要注意說話的場合、對象、氣氛,不要隨意就說。像有些人去菜市場,問賣肉的:“師傅,你的肉多少錢一斤?”或飯館服務員上一盤香腸,說:“先生,這是你的腸子。”這類生活中的笑話,我們要注意避免。
明人呂坤認為,說話是人生第一難事。像上麵所說的情況,還不是太難的。隻要注意語言修養,慢慢就會改善我們說話的紕漏和不足之處。說話難,而說真話,說實話更難。
春秋時,齊國的晏子經常勸諫齊景公。一次,齊景公的一匹愛馬暴死,齊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養馬人用刀肢解。這時,晏子剛好在齊景公身旁,見手下持刀斧而進,晏子說:“大王,先讓我代您說說這養馬人所犯之罪,然後再處死他,這樣才能讓他心服。”齊景公說:“可以。”晏子就開始曆數養馬人三大“罪狀”:國君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國君最喜愛的馬,這是死罪之二;你讓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人,百姓聞知,必定怨恨國君,鄰國聞之,必輕視我們的國家,這都是因為你使馬死了造成的,你真是罪有應得呀!齊景公明白了道理,說:“把養馬人放了,不要因此傷害了我的仁政。”
如果晏子不繞著彎子讓齊景公明白人比馬更重要,而且直接指責齊景公做得不對,不應為一匹馬而去殺人,那麼,氣頭上的齊景公不僅不會聽從,甚至連晏子自己也可能因直言而獲罪。由此可見說話講究技巧的重要意義。
說話講求一些技巧,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原則,指鹿為馬,曲意逢迎。如果違心地說話,那技巧就變成了惡行。崔永元說得好:“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討論技巧,我們用酒精泡出了經驗,我們得意地欣賞屬於自己的一份老練時,發現我們丟了許多東西,那東西對我們很重要。”
晏子很會說話,但前提是堅持了原則,我們不能為技巧而犧牲原則和人格。
2說話不要觸人忌諱
說話時千萬不可以衝撞別人的忌諱。因為衝撞別人的忌諱,極易造成交際的失敗,往往也會浪費你的一片苦心,從而引起別人強烈的反感。因此,了解他人的忌諱是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的不可忽視的環節。
忌諱主要有生理忌諱和心理忌諱兩種。
(1)生理忌諱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會對他們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此在與這類人交往時,要特別謹慎。不要對禿頂的領導說:“你真是聰明絕頂。”也不要對缺胳膊的領導說他“兩袖清風”。也盡量不要當著腿殘廢的人讚美別人說“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之類的話。這樣會使他們的心裏留下陰影,甚至會使有生理缺陷的人誤以為你有意嘲笑他。但一般說來,生理缺陷比較容易發現,隻要稍加留意便可避免。
(2)心理忌諱
心理忌諱往往是由於某些人因為一些特殊的經曆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記憶隱藏在人們的心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忌諱。
有一位下屬給他的領導去祝壽,當著眾人的麵,他向領導作祝詞時說:“希望我們的王廠長將來能大富大貴、兒孫滿堂。”一席話說得王廠長臉色發青。原來王廠長的獨子剛剛在車禍中過世,其妻子因為已經實行計劃生育,沒有再生的能力,而這位下屬初來乍到,因此並不知情。而這位廠長卻以為他故意嘲笑他斷子絕孫,因此不顧貴賓雲集,竟摔杯而去,弄得這位下屬好不尷尬。這位下屬雖然並不是有意,卻衝撞了王廠長的忌諱,結果弄得不歡而散。
在與朋友相處時,有時會因為二人關係密切,習慣成自然,對對方的忌諱滿不在乎,結果往往使朋友陷入尷尬的境地,有時甚至會致使二人的感情破裂。
錢英和張敏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二人私底下無話不談。在一次同學聚餐上,錢英一時興起,笑著對大家講了張敏暗戀班上某男生的事,而那位男生已經有了女朋友,而且當時也都在場,一時間,弄得張敏下不了台,氣著跑開了。這就警示我們,千萬不要在眾人麵前暴露好朋友的隱私,既然是隱私也就是不願意讓他人知道,如果讓他人知道就冒犯了他或她的忌諱,是很不夠朋友的表現。
在與他人交談時,應該對於交談對象的一些忌諱有所了解,千萬不要自討沒趣地往人家槍口上撞,否則,你隻有吃不了兜著走。
3說話不要揭人短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凡人皆有其長處,亦必有其短處。怎樣在交談中正確對待別人的短處,這也是一門學問。
人有短處是一點也不值得奇怪的。有的人也許因為長久以來形成一種固有的生活方式,而其他人大都對此看不慣,這便成了他的“短處”;有的人也許在自己的生活與處事中的確有些微小的毛病,但這些毛病對他的整個對外交往是無足輕重的;有的人也許不是出於主觀原因出現一些較嚴重的缺點,而他自己卻全然無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對待他人的短處,不同的人則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在與他人的談話中,盡量多談及對方的長處,極力避免談及對方的短處;也有的人專好無事生非,興波助瀾,有聲有色地編撰別人的短處,逢人便誇大其詞地談論別人的短處;有的人雖無專說別人短處的嗜好,但平時卻對此不加注意,偶爾也不小心談到別人的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