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與各類人士交往的成功訣竅 二、把貴人變成自己乘涼的大樹(1 / 3)

二、把貴人變成自己乘涼的大樹

1結交貴人,成就自己事業

具備了善於識朋友和用朋友這方麵的社交能力,便能借助來自各方朋友的力量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

總結世上成功的人生,大多是因為除了具有獲得成功的條件如環境、機遇和個人能力等因素外,處理好人際關係,特別是善於識朋友和用朋友,則是不容忽視的致勝要因。

常言道:“生意好做,夥計難找。”夥計不易找,運籌帷幄的朋友就更難求了,如何尋找一位能獨當一麵並協助自己成功的朋友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

美國著名的百貨公司薩耶·盧貝克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理查德·薩耶是靠做小生意起家的,做夢也沒有想到最後生意能做得那麼大。他一生最大的長處,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善於尋找和利用朋友。

薩耶起初在明尼蘇達州一條鐵路上當運送貨物的代理商。這種代理商共同的煩惱,就是有時收貨人嫌貨不好,拒收送到的貨物,代理商若再將貨物帶回,就會倒賠一筆運費。薩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新招——郵寄。這樣不僅退貨率大為降低,也為買主增加了便利。這種“函購、郵寄”的方式,在遼闊的新大陸上獲得了意外的成功。他的生意必須擴大規模,否則,別人利用他創造的這種經營方法,很可能趕到他前麵去。他飽嚐了“夥計難找”的滋味,挑選了將近五年,終於在一個月夜,這個注定要在薩耶的命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人,自己騎著馬來了。

他叫盧貝克,到聖·保羅去買東西,不料中途迷了路,這時已經饑腸轆轆,人困馬乏。在皎潔的月光下,正在徘徊散步的薩耶看著盧貝克,對他的儀容外表頓生仰慕之心。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緣份吧。他邀請盧貝克到他的小店中休息。兩人一見如故,困頓全無,直談到東方破曉。

“我覺得你的想法非常之好,隻要經營得法,一定前程遠大。”盧貝克熱情地說。

薩耶沉默了,心中翻騰得厲害。他隱約感到,他日夜尋覓的那個人已經出現了,但又不便造次,吞吞吐吐地說:“我有句話,實在不好開口,我想,既然你覺得這一行很有前途,何不參加進來,我們一起經營?”

兩人默默相視,然後,隔著桌子熱烈地擁抱在一起。以兩人姓氏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業“薩耶·盧貝克公司”在擁抱中誕生了。

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兩人密切合作,公司第一年的營業額就比薩耶獨自一人時增加將近十倍,達四十萬美元。第二年的發展更快,這種發展速度不僅為二人始料未及,而且使他倆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了。

“也許我們都是中駟之才。”薩耶苦笑著說。

“是啊,這話我早想說了,就怕泄了你的氣。”盧貝克說,“我們何不請一個有才能的人參加我們的生意?”

薩耶一直把當年發現盧貝克視為一大快事,對他的這個建議一拍即合。“好吧,我們為我們的生意找個老板。”

為上百萬元的生意找個經營人,實在比找夥計困難多了,他們不久就感到了灰心。這種將相人才,實在是天才人傑,本來就是很稀少的;即便真有這種人才,恐怕也早被別人拉走了。薩耶和盧貝克幾次三番地謀劃,決定開闊視野,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去尋找。這也是因為大公司的經理一般不屑於經營他們的“雜貨鋪”。而在平凡的人物中選拔適當人才委以重任,他一定會盡全力報效;不會像重金禮聘的知名人物,即便請來了,也隻是抱著“幫幫忙”的心理。

終於有一天,薩耶約上盧貝克找到一家小店鋪,隻見人群擁擠,爭先恐後地在搶購。等他們走近一看,才知道這家店鋪的小老板真不簡單。隻見店門前貼著的大紙上寫道:衣料售完,明日有新貨進來。那些擁擠搶購的人,惟恐明天買不到,在預先交錢。夥計並解釋說,這種法國衣料原料不多,難以充分供應。薩耶知道這種布料進貨不多,但並非因為缺少原料,而是因為銷路不好,沒有再繼續進口。看到對女人心理如此巧妙的運用,直到最後一招以缺貨來吊時髦女人的胃口,實在覺得這個布販手法高人一籌,令人折服。

“雖然不知他長得什麼樣,也不知他是老是少,但我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人就是我們要找的人!”薩耶和盧貝克都這樣認為。然而,當他倆與店主見麵時,卻不禁麵麵相覷,大出意外。原來他就是經常到他們店裏販布的路華德。他們彼此已認識好幾年,從沒有深談過,對他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印象,這次,他們把對方細細打量一番才發覺他的目光中,有一種說不出的飛揚神采,有強大的吸引力。

寒暄之後,薩耶開門見山:“我們想請你參加我們的生意,坦白地說,想請你去當總經理。”

“請我?這是從何說起?”路華德要求給他三天時間考慮。

“可以是可以,但你要保證,不能再接受其他公司的邀請。”薩耶嚴肅地說。

路華德笑了:“這是當然。我想我還沒有這麼吃香,還有誰會要我?”

薩耶又一次表現出他的思想敏捷和處事周到。果然,第二天就有兩家化妝品公司請路華德去主管推銷方麵的業務。如果不是有言在先,路華德完全可能被其他公司拉去。在這場人才爭奪中,薩耶搶先了一步,否則,公司的曆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當上總經理的路華德為報知遇之恩,天天廢寢忘食地工作,終於做出了驚人的成就。薩耶·盧貝克公司聲譽日盛,十年之中,營業額竟增加了六百多倍,公司已擁有三十萬員工,每年的售貨額將近七十億美元,對於零售行業,這簡直是個不可思議的天文數字。

薩耶就是這樣借著朋友之力取得後來的成就,如果當年他不懂得發現和利用人才,沒有與盧貝克和路華德合作,今天的他也許還做著小本生意養家糊口。

社會上能幹的人都能夠把事情圓滿解決。其實,這種人本身並不一定有什麼出類拔萃的異能,也許是個極平凡的人,隻不過是善於團結一批人為己所用罷了。所以,從廣義上講,無論是朋友,還是對手,你都可以借用他們的才力成就自己的事業。

2多與貴人交往,賺取人生的資本

貴人相助事事成。

人生之中,我們對能夠提攜、幫助自己辦成人生大事的人常稱之為“恩師”、“伯樂”、“貴人”。

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有了貴人,不僅能縮短成功的時間,還能加大你的籌碼。如果你自知能力缺乏,毅力有限,那就更需要“貴人”相助。

除非你的運氣差到極點,否則,在你的一生中,總會碰到幾個貴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順利,表現不佳,心灰意冷之餘,你開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卻在這時候推了你一把,設法幫助你跨過了門檻,重燃你的鬥誌。有句話說“七分努力,三分機運”。我們一直相信“愛拚才會贏”。但偏偏有些人是拚了也不見得贏,關鍵在於缺少貴人相助。

現代社會所認為的“貴人”,並不僅僅是指那些名門望族,皇親國戚,權重勢強的權貴之人,而在內涵上加以擴大發展,通常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能幫助你晉升的人。有時你得費心地分辨誰具有這種能力。你或許以為,你的晉升幾率取決於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階層可能覺得你的頂頭上司已到達不勝任階層,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薦和好惡。所以,不要太膚淺,仔細深入觀察,你將會找到能幫助你晉升的貴人。

有了貴人相助,的確對個人的事業有助益。有一份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過栽培,至於做到總經理的,有80%遇過貴人,自當創業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級,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貴人提攜與扶助。

不論在何種行業,“老馬帶路”向來是傳統。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後進,儲備接棒人才。這些例子在運動界、藝術表演界、政治界頗多。

有人說,官場上是講究人脈、關係現象最盛的,各路人馬結黨結派並不少見。誰是受誰提拔的,誰和誰相互幫忙,誰跟誰彼此利益輸送……。若論起每個人的背景來頭,幾乎都有不同“能量”的靠山撐腰。少了這層保護罩,任你本事再大,也很難在複雜的政治圈裏出人頭地。

話雖如此,沒有貴人比較難成氣候,但若要被貴人“相中”,首要條件還在於找到貴人門上想要辦事的人究竟有沒有兩把刷子。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你一無所長,卻僥幸得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保證後麵一堆人等著想看你的笑話。畢竟,千裏馬的表現好壞與否,代表伯樂的識人之力。找到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對貴人的薦人能力,也是一大諷刺。

古今中外,在名人的成功曆程中,總有一些至關重要的人物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施展出自己不負栽培的好手段、真本事,這才是他們把握曆史性機遇的關鍵性的一步,也是他們最終成名的要素之一。

這其中的道理是不難理解的。一個人要想取得某種成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這些條件的客觀方麵卻往往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接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就像一顆優良的種子不拒絕—塊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勢必會加速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和著名籃球運動員鄭海霞的成長經曆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