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讀到過“狐假虎威”的故事,大多數人僅僅把這個故事當成笑話在談。其實,“狐假虎威”的故事裏包含著對“勢”的運用,而且還是“借勢用勢”。老虎由於其自身的才能和在森林中的特殊地位,身上包含著一種“勢能”,它不用出手,不用咆哮,不用威脅,就能夠給人造成威壓的感覺。這種包含在不作為中的威懾能力,實際上就是一種勢能,靠了這種勢能,老虎不用發號施令就自然讓眾動物服服帖帖。而狐狸呢,它不過是一隻非常平凡的動物,本身並不讓其他動物敬畏,但是當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麵時,我們看到的現象是,它借助老虎的勢能讓動物們看到它就落荒而逃,達到了它個人根本無法取得的效果。
貴人由於擁有了一定權力和地位,自身是包含著一定勢能的,而且他在社會階層中的高度本身也包含著“勢”的因素。而我們還是無名小卒,身上的“勢”非常有限。這樣,我們就必須巧妙地利用貴人的“勢”。
當然,利用貴人的“勢”並不等於“狐假虎威”。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打著誰誰誰的“招牌”比單靠著我們自己要好辦事。比如說,人們會賣給“穆彰阿的門生曾國藩”麵子,就未必會賣給“新科進士曾國藩”;人們會對“埃裏奧特教授的愛徒基辛格”倍加重視,卻不會對“政治學學生基辛格”另眼相看。這實際上就是“勢”存在與不存在的區別,也是利用“勢”和不利用“勢”之間的不同。
那麼如何巧妙地利用貴人的勢能呢?這裏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必須真正理解貴人的“勢”在哪裏,以及對不同人、在不同的場合,貴人的“勢”有什麼不一樣。由於人們之間利益的相互性和地位上的相對性,在不同的群體和場合下是不一樣的,所以,“勢”是一個變化的概念,而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如果不首先弄清楚貴人的“勢”在不同時間、地點和對象麵前的不同形態,也就談不上有效利用貴人的“勢”了。
其次,明確在什麼時候我們必須借助貴人的“勢”,什麼時候則沒必要借助“勢”,而什麼時候則不應該借“勢”。並不是任何時候借貴人之“勢”而行都比不依仗貴人的“勢”要好。比如說,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因為我們自己本身被分配了一定的角色和權限,就沒有必要時時借助貴人的“勢”。這樣不但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反而會顯出真正的“狐假虎威”和“仗勢欺人”,很可能被人罵成“狗仗人勢”。又比如,在處理同學關係的時候,如果有人總是不斷提醒別人他是某個著名老師的愛徒時,給人造成的印象就是這個人恃寵而驕,讓人反感。我們利用貴人的“勢”主要是為了彌補我們的“人微言輕”,避免因為我們的地位不夠、重要性不夠,而失去一些重要的機會。
再次,借助貴人的“勢”,必須要和貴人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默契,也就是說,貴人通過明示或暗示,許可我們對其“勢”的借用,而我們也要能夠準確地理解和把握,貴人允許我們使用其“勢”的限度和範圍。我們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無節製地借重貴人的“勢”,而必須得到貴人的許可,否則會讓貴人產生反感:“這個人怎麼不經我允許就到處打著我的“牌子”呢?這豈不是在我的名義下招搖撞騙?誰知道他在我不知道的情況幹了些什麼,還會幹些什麼呢?這個人野心勃勃,大膽妄為,欺上瞞下,我怎麼能夠繼續信任他呢?”一旦貴人對我們產生這樣的想法,可以想見,這就離我們被逐出去的時候不遠了,另外,有時候雖然貴人允許我們使用他的“勢”,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這種允許也不是無限度的,即使貴人沒有說,我們也必須在對貴人了解的基礎上,大致劃定一個界限,對超過這個界限的事情,盡管也需要有貴人“勢”的幫助,但我們對貴人的“勢”還需要慎用甚至不用。
5背靠大樹,迅速成就自己的事業
大樹底下好乘涼。貴人就是棵能為你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一旦得到他們蔭護,必定前程似錦。
古往今來,有多少有識誌士憑著自己的艱苦奮鬥,創造了自己輝煌的事業;也有許多人在他人的幫助下,聲速登上人生的巔峰。不可否認,貴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這棵大樹的蔭護下,很多幼小之樹都戰勝了人生的風沙,迅速成長起來。阿曼德·哈默這位著名企業家,就曾經得到過前蘇聯政府的關照和列寧的幫助,在為蘇聯解困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哈默於1898年5月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不算富裕的俄國猶太移民家庭。
1917年哈默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不久他父親患上心髒病,他於是一邊讀書一邊經營父親的小藥廠。
1921年俄國發生特大旱災,饑荒震驚了世界。出於對俄國的特殊感情,哈默拿出16萬美元購買醫療設備和藥品,以“駐莫斯科美國醫療隊”的名義運往前蘇聯。他的義舉受到蘇聯政府的讚揚,他被邀請到蘇聯考察訪問。
到蘇聯後,哈默到了烏拉爾地區考察。他感受最深的是饑荒,人民需要的是救命的糧食。於是他拍電報給美國的家人,請他們速購100萬美元的糧食運往蘇聯彼得格勒。當年8月他從烏拉爾地區回到莫斯科,受到列寧的接見。
當時正值前蘇聯政府頒布新經濟政策不久,列寧高度讚揚了哈默的行為,鼓勵他在蘇聯做生意、在蘇聯投資。當時西方商界都不敢與紅色蘇聯打交道,哈默卻抓住了這難得的機遇,11月份他返回美國,輕易地做了美國30餘家公司駐蘇聯的獨家代理商。
這一特殊身份的獲得,與列寧的支持有很大關係。哈默幫蘇聯救災做了不少好事後,列寧給了他更大的特權,讓他負責前蘇聯對美的貿易代理。
有列寧和前蘇聯政府的關照,自然一切都好辦。1925年,哈默創辦了前蘇聯第一家外資企業——莫斯科製筆廠,該廠第一年的產值達到255萬美元,比協議保證的100萬美元高出一倍半。第二年,該廠生產鉛筆1億支,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製筆企業之一。該廠的產品除供應前蘇聯外,還出口英國、土耳其、中國、伊朗等十幾個國家。
哈默在前蘇聯一呆就是10年,直到1931年他才帶著在前蘇聯收藏的藝術品回美國。當時蘇聯的官方和民間對他都十分友好,稱他為“紅色大亨”。
哈默與前蘇聯的不解之緣,使他得到列寧與蘇聯政府的關照,倚仗這棵大樹他成為億萬富翁,更重要的是他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可謂是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