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出生於18世紀末,即煙毒之害已頗明顯的乾隆末年。鴉片在明代以前,主要用作藥品。明代已有吸食者;入清以後,吸食者漸多,至乾嘉之際,已經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吸毒方法。當時蕭令裕所著《粵東市舶論》中就記載說:“鑲竹為管,或磁或銀,挑煙於盒,如粒如丸,就燈而吸,倚枕側眠。蓋自乾隆末年始,嘉慶初吸食者漸多。”林則徐比較細心地觀察到這種社會現象,注意了這個問題並給予一定的關心。嘉慶十一年(1806),林則徐為解決家庭生活問題,曾就廈門同知房永清之聘擔任書記,使他接觸到廈門社會上種種醜惡現象,特別是鴉片走私和煙毒泛濫的情況。《廈門誌》卷15對煙毒就有詳細的記載,曾總結了吸毒的流弊有九,即“喪威儀,失行檢,擲光陰,廢事業,耗精血,蕩家資,虧國課,犯王章,毒子孫”。不少抨擊煙毒的詩文也已經出現和流傳。這些情況使林則徐的思想烙上了對煙毒深惡痛絕的最初烙印。嘉道以來,清朝廷不斷發布日益加重處罰的禁令,又增強著林則徐的信心,使他的禁煙肅毒思想日趨形成。
從道光初年林則徐開始出任地方監司,以至逐步晉升至督撫以來,他無時不在考察社會情況,鴉片問題更是他注目的熱點。道光三年,他在蘇臬任上就把“開設夷館”者列為“遊手好閑之民”而加以嚴拿(《答奉化令楊丹山明府國翰書》,見《雲左山房文鈔》卷四)。這是林則徐最早的一次禁煙肅毒思想的實踐。道光十二年,英國鴉片販子在中國走私鴉片時,林則徐又是第一個提出搜查、焚燒鴉片的主張者,可惜被清廷所阻止(《史料旬刊》第15期)。道光十三年四月,林則徐在對江浙兩省銀昂錢賤、商民交困的現狀發表政見時說:“(煙毒)為厲於國計民生,尤堪發指。”這是他第一次提出指控煙害的主張,他的禁煙肅毒思想得到具體的體現。道光十五年九月,黃爵滋在所上的《敬陳六事疏》中正式公開表露了嚴禁鴉片的論點,並在附片中揭露了當時廣州的鴉片走私組織。這給林則徐禁煙肅毒思想增添了重要的思想資料。道光十六年,許乃濟提出弛禁鴉片的觀點,遭到許多人的反對,相繼提出明確的不同主張,對林則徐的禁煙肅毒思想更從正反兩方麵提供了思想資料。道光十八年閏四月,黃爵滋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公開地提出更為完整的禁煙主張,成為“嚴禁論”的代表文獻。林則徐也從原來的積極響應和擁護者一躍而為“嚴禁論”的領袖人物。林則徐接連上陳了兩道奏折,完整地表達了自己的“嚴禁論”思想。他回顧了“十餘年來,目擊鴉片流毒無窮,心焉如搗”。他曾對蘇州的南濠和湖北的漢口等地暗訪明察行商鋪戶的情況,發現“近來各種貨物,銷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貨約有萬金交易者,今隻剩得半之數,問其一半售於何貨,則一言以蔽之曰:鴉片煙而已矣!”許許多多現實不僅加強了林則徐的禁毒信念,也促使他勇敢地承擔起禁煙運動領導者的責任。
二
林則徐在其禁毒思想指導下領導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並取得了反鴉片鬥爭的偉大勝利;可惜為頑固守舊勢力所遏製和破壞,以致功敗垂成,留下了無盡的曆史遺憾。但是,他的思想影響和曆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林則徐在受命全權推行禁煙運動之前就把他的禁毒思想付之實踐,道光十八年五月上旬,他在上禁煙六策的時候,就附上戒煙藥方四種,形成了禁戒並重的完整的禁毒思想。七月間,他擔心清廷遲遲未能決策,則“民間以為久無消息,或且不必查辦,此心稍放,即不可以複收”,便不顧個人利害,毅然與湖南巡撫錢寶琛、湖北巡撫張嶽崧共同製定了“查拿總不可稍懈,收繳亦不可稍遲”的方針,在湖廣地區大力推行嚴禁政策,獲得了很大成績:搜繳了煙土、煙膏12000兩,煙槍1264杆。其結果“不特開館興販之徒,聞風遠竄,並吸食者,亦恐性命難保,相率改圖”。禁戒並重的政策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反響,得到煙民家屬的感戴,有“耆民婦女在路旁叩頭稱謝,據雲:其夫男久患煙癮,今幸服藥斷絕,身體漸強等語”,“是其父子家人平日所不能斷者,皆恃國法有以斷之”。林則徐就用這個實例來論證禁戒並重政策的重大意義。他一麵主張要用森嚴的功令以免眾心之渙散(《林則徐集·奏稿八》頁596—598),一麵又在收繳鴉片過程中竭力推行“施藥繳槍,勸懲並用”的方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在《致蓮友函》中表達了這種喜悅:“現在分舉紳耆,廣為勸戒,並設局數處,施藥繳槍。悔過者宥其愆,怙惡者治以重法。勸懲並用以期鹹與維新。”禁戒結合的功效於此可見。林則徐積極認真推行禁煙肅毒政策,終於取得空前的勝利。他親自在虎門海灘監督銷煙,在不到一個月間,共化去煙土19179箱、2119袋,兩共淨斤兩2376254斤(《道光朝籌辦夷務始末》卷7頁18—20),在銷煙過程中,林則徐還邀請了外國傳教士和商人來參觀,這些人“在池上看視化煙,並至廠前,以夷禮摘帽見”(《林則徐日記》頁343),表示極度的欽佩,顯示了不可估量的曆史意義。
虎門銷煙的壯舉標識著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已發展到頂峰,並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它震驚中外,使中外的販毒者和包庇者為之失色。馬克思曾熱情地讚揚中國曆年禁煙措施的頂點“是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沒收、焚毀走私的鴉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頁28)。
禁煙運動對英國侵略者的打擊是相當沉重的。據《澳門新聞紙》的報道:六月二十一日(7月31日)晨,當命令繳煙的消息傳到倫敦東印度公司時,“都內各衙門及貿易與銀店,俱有擾亂”,倫敦的“天色昏暗愁慘”,米價、銀價均漲價。這次銷煙不僅使價值63266英鎊的鴉片化為灰燼(《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卷1頁275),而且還斷絕了準備好運華銷售鴉片的圖利良機。英國本來利用棉織品、鴉片和茶絲構成掠奪中國和印度財富的那條鎖鏈也被粉碎了。禁煙運動既影響了中國的茶絲出口量,遂迫使英國要用白銀訂貨,這就必然造成英國市場上的茶絲漲價和銀根吃緊,則無異於挫敗了英國的侵略氣焰。
在林則徐禁毒思想指導下所開展的禁煙運動是以反對英國侵略者利用鴉片毒害中國、掠奪中國為主旨的一次偉大的愛國運動。它揭開了中國近代反侵略鬥爭史的帷幕。它第一次向全世界表示中國人民純潔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堅決性。
三
百餘年來,中國人民正是在這樣一種精神鼓舞下與形形色色的毒氛不斷拚搏,在艱難的禁煙肅毒道路上前進的。不同的時代盡管對禁煙肅毒有推行不甚得力和禁令實行不夠徹底之處,但都製定過某些法令和措施。並規定以林則徐開始銷煙的6月3日為禁煙紀念日。隻有日本進侵我國時,在淪陷區設立土藥協會之類的機構公開販毒,以毒害民眾,掠奪財富。而最能徹底、認真查禁的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權。早在30年代初,四川農村已是無村不種鴉片,無鎮不設煙館,呈現出市有煙鬼、野有餓殍的社會慘相。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創建川陝蘇區後,在進行各項革命建設的同時,禁絕鴉片成為一項突出與迫切的任務,除了實行煙民還糧,以政禁民,以軍禁兵,設戒煙所限期戒絕等政策外,還利用當時負責供應軍民日用品的盧森堡經濟公社,把不供應煙民戶食鹽作為禁煙的有力武器,公開宣布:凡家中有人抽鴉片的,全家不供應食鹽。戒掉鴉片後才恢複供應。食鹽是生活所必需,不用食鹽會使身體衰弱,以致一家老少不寧。在人人監督之下,禁煙收效甚大,在不長時間內挽救了幾百萬人民,擺脫了毒害,恢複了健康,家家和睦,努力生產(王定國:《川陝蘇區的戒煙鬥爭》,1996年9月10日《光明日報》)。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1950年2月,政務院發布了《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同年9月,內務部又發布了“關於貫徹嚴禁煙毒工作的指示”。與此同時,各地區也先後公布了有關法令,如1950年7月,西南軍政委員會公布了“關於禁絕鴉片煙毒的實施辦法”;12月,又公布了“西南區禁絕鴉片煙毒治罪暫行條例”;1951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了“禁絕鴉片煙毒實施辦法”;1952年2月東北人民政府相繼公布了《關於嚴禁鴉片煙毒及其他毒品的命令》和《關於根絕煙毒處理毒販子的決定》。1952年5月,政務院再次發布《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展大規模的禁煙禁毒運動,封閉煙館,收繳煙具、煙土,鏟除煙田,歸田種糧,依法懲辦8萬多名製毒販毒犯,處死800多名罪大惡極的罪犯,挽救了2000多萬吸毒者,使新中國成為史無前例的“無毒國”而傲立於世界。
時經30餘年,世界上出現毒品泛濫高潮,中國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國際製毒販毒罪犯的注目之地,銷售、過境給這個無毒國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據一種統計,1988—1989年查獲毒品案共4485起,1995年竟高達57524起;吸毒人數由1988年的7萬人,至1995年竟高達52萬人,其中以青少年為主體,如雲南省吸毒總人數中青少年占63.3%,深圳市則占91.7%。這種嚴重的社會病毒帶來了艾滋病的蔓延,刑事犯罪率的迅速增長,家庭的破裂,生命的損害,財產的蕩然等擢發難數的社會惡果,以致危及國家社會的方方麵麵,真是“興思及此,能不股栗”?(張黎群等:《關於肅毒問題的認識和對策》,打印本)
四
麵對這種毒氛肆虐的險象,重溫150多年前林則徐的禁毒思想及其實踐,更具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從他的言論和舉措中仍能獲得有益的思想資料,引作當前禁毒工作的借鑒。
禁毒工作首先需要最大的決心,林則徐之所以能夠取得禁煙的勝利,就是自始至終以一種堅毅的決心去從事。他一直以一種“苟利國家生死以”的精神指導自己的行動。林則徐在受命赴廣東之際就估計到前途荊棘滿路,但他毅然不顧禍福,排除阻礙,踏上茫茫莫測的征途。到廣州後,林則徐一方麵向士商軍民人等表示“萬無中止之勢”(《林則徐集·公牘六》,頁51—56),一麵又向煙犯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終始,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集·公牘六》,頁58—60)。在搜繳和銷毀過程中,他都親臨一線,事必躬親,律己極嚴,管束無私,終於以一種可昭告天日的堅決態度創造了世界禁煙肅毒史上的光輝業績。
妥善的措施是保證禁煙肅毒工作順利進行所必需。林則徐在正式展開禁煙運動前,他廣泛聽取各方麵的意見:通過各種渠道,譯書譯刊,了解敵情;訪問當地開明人士,了解廣州形勢;舉辦觀風試,了解內部弊端。然後義正詞嚴地限期繳煙,迫使洋商、鴉片販子和侵略分子懾於聲威而如期繳煙,使禁煙運動順利進行。在銷煙過程中,他又縝密設防,邀請高層官員及外籍人士親臨現場,既壯聲威,又杜絕漏洞,取得了禁煙肅毒的徹底勝利。
懲罰與挽救相結合是肅毒的長治久安之策。林則徐采取禁戒並重的方針,在嚴禁的同時,還出於仁人愛物之心,配製藥物,大力開展戒煙活動。他在開始上陳禁煙六事時,即提供了忌酸丸、補正丸和四物飲、瓜汁飲的配方。這都是他“久經采訪各種醫方,配製藥料,於禁戒吸煙之時,即施藥以療之”而取得的成效(《林則徐集·奏稿八》,頁574—575)。我國當前所采取的強製戒毒與自願戒毒相結合的方法,迄今已使20多萬人獲得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