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爾奈雕刻中有不少表現了法老埃赫那吞一家的生活。在這些作品中,法老和他的家人的形象都沒有被美化,而且還出現了法老同妻子親昵或狼吞虎咽地吃東西等在傳統雕刻中沒有的題材內容。這些雕刻散發著強烈的生活氣息,因而非常生動感人。
在被發掘出來的阿馬爾奈宮廷的雕刻作坊中,發現了許多石膏模型和雕刻作品。這些作品顯然是參照模特進行創作的,它們顯示出了逼真傳神的共同特色。在這個雕刻作坊中還發現了從人臉上拓下來的模子和根據這些模子製成的未完成作品。
阿馬爾奈美術隻存在了20年就被重新恢複的傳統浪潮所淹沒。在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征服努比亞後,建造了幾個巨大的阿蒙石窟神廟。在尼羅河岸的伊布桑蒲爾懸崖上開鑿的石窟神廟中有4尊高20米的摩崖巨像,其中一座雕像已經被毀,它們表現的都是法老拉美西斯本人。這些雕像屬於紀念性雕刻,但麵部為肖像雕刻,具有寫實的特點。雕像麵向東方倚山而坐,凸出於千岩萬墼之間,高踞於尼羅河最高水位的水麵之上。尼羅河恰好在雕像麵前轉彎,河中航行的船隻在很遠就能從正麵望見巨大的法老雕像,使過往的人們感到法老的巨大威力。法老巨像的兩腿之間和旁邊有法老王族的立像,其中包括王後像。巨像的腳邊是神廟的入口,入口的上方雕刻著太陽神的立像。進入神廟內部,大廳中立著8尊高55米的奧西裏斯神像柱。大廳的牆壁上是歌頌拉美西斯戰功的浮雕。
阿比多斯的西提一世的神廟中保存著埃及最優秀的浮雕,被稱為“埃及最華麗的殿堂標本”。浮雕遍布於神廟建築的牆麵和柱子上,色彩豔麗,浮雕中的人物凸出於背景之上,立體感很強。
新王國時代建立起來許多巨大的建築,作為建築裝飾的浮雕和各種大型雕像也增加了。由於雕刻的數量眾多,尺寸巨大,而且多為千篇一律的軍事題材,這使得雕刻家們隻能偏重雕刻的大效果,而疏於對細節的精心琢磨。十八王朝末到十九王朝保存下來的雕像,高度達到5米以上的很多。這些雕像意在誇耀法老的威儀,但由於過分誇張,反而降低它的崇高性,藝術質量也相對低落了。這一時期的著名雕刻作品有塔尼斯神廟高達18米的巨大神像、盧克蘇爾神廟高6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像等。此外在一些花崗岩、雲斑岩等岩石礦上,發現了可能是正待搬運的巨像和方尖碑,其中一些尚未雕刻完工。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現藏都靈古代美術館)高194厘米。黑花崗岩雕刻,是十九王朝雕刻中的精品。法老拉美西斯的形象較為寫實,反映了阿馬爾奈藝術的影響。他頭戴峨冠。微微俯首低垂視線,似乎是在接見他的臣民,他身上穿的是一種很薄的蛇紋服裝,顯示出了他健美的體魄。在這件用堅硬花崗岩製成的法老坐像中,雕刻技術發揮到了極致。
在拉美捷姆神廟出土的一件石灰岩半身女雕像是十九王朝女性雕像的傑作《現藏開羅埃及博物館),這件雕刻高73厘米,據推斷表現的是拉美西斯的王妃。這件雕刻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雕像的王冠和冠帶是用無數細密的線條雕刻出來的,胸前佩帶著用象形文字排列的五層重疊的胸飾。王妃的發髻也非常的繁複細密,而她的乳房前端露出有菊花紋樣的裝飾,用以顯示衣服的輕柔和緊貼。如此華麗的裝飾顯示了這一時期雕刻的新特點。
後期埃及雕塑(前1090年~前332年)
隨著第二十王朝的終結,埃及國勢衰落,藝術也開始走下坡路。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到三十一王朝(前1090年~前332年)之間國家分裂,外族入侵,國勢衰危。埃及藝術也在這段時間緩慢地走向衰落,但這一過程持續了1 000年,其間埃及藝術在二十六王朝即賽易斯王朝還經曆了一次小的複興。
在這1 000年中埃及的若幹藝術中心趨向衰落,埃及先後被亞述人、希臘人所征服。入侵的外族欽慕於埃及藝術,但埃及的造型藝術卻開始大量模仿希臘藝術。同時埃及藝術對地中海東部和西亞地區發生了極大的影響。
埃及從第二十五王朝開始進入了鐵器時代,隨著金屬鑄造技術的發展,金屬雕刻也有了很大發展。當時的人像和神像是經過分段鑄造,然後拚接起來的。
新王國時期法老的棺木開始采用金屬,其金棺表麵有大量精致的雕刻,這些雕刻大多包含了死者的雕像。到二十二王朝後許多青銅像留存下來。這些青銅雕像通常是經過整體鑄造,而後加以雕刻製成的。當時家家都供奉著青銅小神像,這些青銅小神像的製作也具有了商品化的傾向。
《卡羅瑪瑪女王立像》(現藏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作於二十二王朝,高35厘米,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青銅雕像。女王身著高貴的緊身服裝,體型優美,端莊華麗。雕像的全身用金、銀、琥珀進行了鑲嵌裝飾,雕刻工藝相當精湛,繁而不亂。
《塔庫謝特立像》(現藏雅典國立美術館)高69厘米,青銅和金、銀混合鑄造,作於二十五王朝。這件雕刻塑造了一位儀容端莊,體態豐腴的女性形象。她豐滿軀體的優美起伏完全通過薄如蟬翼的衣服透露出來,這件雕刻極寓感性美。
《孟圖姆哈特立像》(現藏開羅埃及博物館)灰色花崗岩雕刻,高135厘米。孟圖姆哈特是底比斯的總督和祭司,他曾奮力抵抗亞述人的侵略,但未能如願,亞述人離開後,他修複了被破壞的紀念物。為紀念他的功績,埃及人為他作了不少雕像。這件雕像是其中之一,它較為寫實地再現了孟圖姆哈特的真實形象,雕像的造型單純簡練,強悍的身軀充滿力量感。孟圖姆哈特雙目炯炯,神色嚴峻,反映了動蕩年代中的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征。這件雕像也反映了二十五王朝埃及藝術曾開始由衰微趨向複興,力圖恢複古埃及精神的情形。
賽易斯時代埃及藝術家力圖恢複古老的藝術傳統,但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寫實精神和質樸的氣息。花崗岩雕刻《祭司頭像》(現藏巴黎盧浮宮博物館)是這一時期雕刻的代表作品。在這件雕刻中充滿了寫實精神,祭司頭有些肥胖,他緊皺雙眉,臉上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神情嚴肅,仿佛陷入沉思。這件作品顯示了作者善於捕捉對象性格和精神特征的卓越才能。
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征服了埃及,從此埃及藝術開始全麵仿效希臘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