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羅馬雕塑
古羅馬的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8世紀~7世紀,公元前5世紀以前,古羅馬處於原始部落階段,公元前509年~前30年為羅馬共和國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為羅馬帝國時期。帝國時代古羅馬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公元1世紀希臘也被羅馬吞並,從此羅馬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
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雕塑
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雕塑是在希臘和伊特魯裏亞雕塑藝術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這一時期最發達的雕塑形式是肖像雕塑。羅馬在雕塑藝術上的貢獻不及希臘,但羅馬人幾乎完全被希臘雕塑的力量所征服,羅馬的雕塑家認真地模仿了希臘的雕塑品。
伊特魯裏亞人是意大利中部的原住民族,他們很早就掌握了鑄銅和石雕的技藝,公元前6世紀是伊特魯裏亞人雕塑藝術繁榮的時期。他們在青銅器製作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能翻鑄、鐫刻、製作規模較大的雕像。青銅雕刻《卡庇托斯烏姆的母狼》 (現藏意大利羅馬市政博物館),高85厘米,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這件母狼雕刻形體結構準確,渾身的肌肉豐厚緊張,筋骨結實,乳房飽滿,它的耳朵豎起,眼睛大睜,露出尖利的牙齒,神情警覺,顯得凶猛而充滿活力。母狼身下兩個正在仰頭吮吸狼奶的嬰兒,是文藝複興時被添加上的,被後人用來講述羅馬起源的故事。許多世紀以來,這件雕刻一直被作為嚴峻而冷酷的羅馬的鮮明象征。
羅馬最初幾乎沒有自己的雕塑家。共和國初期,羅馬曾聘請維愛城的伊特魯裏亞工匠為他們製作朱庇特神像,安放在首府山的神廟裏。共和國時期羅馬不斷對外發動戰爭。進行擴張,同時他們將希臘和其他地區的雕塑作為戰利品運回羅馬,並將各地雕塑家,尤其是希臘雕塑家召集到羅馬,為羅馬創作和複製雕塑。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帝國初期,拿不勒人帕西泰勒首創了專門複製希臘雕塑的作坊,以滿足羅馬貴族對希臘雕塑的大量需求,羅馬的貴族富人通常用這些希臘雕塑來裝飾花園和大廳。而被征服的希臘雅典也有一個新阿提克派,專門仿製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的希臘雕塑,用以滿足羅馬人對希臘雕塑的興趣。後來許多希臘雕塑的原作失傳,而隻有羅馬的複製品傳世。
羅馬人崇拜祖先,很早就開始用石膏或蠟從死人臉上翻下模子,並繪彩製成真實感很強的麵具,安放在家中,並有在舉行新的葬禮時將所有的祖先肖像都搬出來參加儀式的習俗。從死者臉上拓製麵具的做法始於古埃及,可能是伊特魯裏亞人將這種做法傳給了古羅馬人。現藏羅馬市政博物館的等身大石雕《手捧祖先遺像的羅馬貴族》是公元30年左右的作品。這件雕刻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古羅馬人製作肖像雕塑的風俗。古羅馬人特別是羅馬貴族將製作麵具作為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這是古羅馬肖像雕刻發達的根本原因。
古羅馬第一批青銅肖像是運用翻鑄青銅技術直接根據麵具製成的。這種肖像缺乏藝術創造的成分,但是它具有肖似的特點,這種傳統影響到古羅馬人的肖像雕刻特別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畫。古希臘雕塑特別重視塑造人體姿態和動作,而古羅馬雕塑的精彩之處集中在雕像的麵部。觀賞古羅馬的人像雕塑,如果除掉它的頭部,雕塑會顯得索然無味,而古希臘雕塑即使隻有斷臂殘軀也有一種特有的美感。
共和國末期羅馬統治者極力炫耀個人權威、製造個人崇拜。這是當時肖像雕塑發達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共和國末期,羅馬雕塑藝術逐漸由肖像雕塑發展為胸像,這樣的發展過程在希臘和伊特魯裏亞也出現過。但羅馬的胸像是以浮雕的形式刻在圓形的金屬或石塊上,用來掛在室內作裝飾和紀念祖先。在龐培壁畫中可以見到這樣的情形。
青銅胸像《布魯圖》、青銅全身像《演說家》、青銅胸像《愷撒》等是共和國時期肖像雕塑重要的代表作。青銅胸像《愷撒》是公元前1世紀的作品。愷撒是古羅馬統帥、羅馬第一位獨裁者,也是古羅馬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這件胸像以樸實無華的手法來表現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緊蹙的雙眉,咄咄通人的眼睛充滿了威嚴。這件雕刻同後來的帝王肖像相比似乎更具有真實性,較少美化的成分,反映了羅馬肖像雕塑著力於寫實。逼真地描繪模特的外形,而不是對模特進行理想化的特點。
羅馬早期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神和神像。比如拉勒斯是家庭祖先之神,珀那特斯是護倉之神,韋斯塔是爐火之神等等此外每個城市也都有自己的保護神,如朱庇特是羅馬的保護神,米諾是最高的女神和婦女的保護神。共和國時期的羅馬神像雕塑也很豐富,注重實際的羅馬人常常將希臘的神羅馬化,賦予其較強的軍事色彩,表現手法也較為質樸。如羅馬的智慧女神就攜矛披甲,穿著羅馬式的長袍,頭戴護盔。 羅馬帝國時期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