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印度河文明的雕像(1 / 1)

早期印度河文明的雕像

古代印度文明發源於印度河流域,經過考古發掘推測印度河文明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

印度河文明出土的雕塑反映了印度本土文化中強烈的生殖崇拜傾向。印度河古城遺址的每間房子裏都發現一件高約10~20厘米赤陶女裸體雕塑,有學者認為這是母神和大地母親女神。這些母神雕塑的造型相當古拙,通常是裸體,隻在腰間係一根簡單的腰帶或纏腰布,她們的乳房和臀部豐滿。陰戶刻畫鮮明,這些母神的形象同交感巫術有關,即借助女性分娩生育的神秘機能來乞求土地的豐產和增加人口的繁殖。而在這些文明遺址中發現的數量眾多的赤陶公牛與公羊小雕像,據推測是為促進動物的繁殖而獻給神的祭品。 印章雕刻是印度河文明特有的微型雕刻,是當時印度的社會現狀、宗教信仰與文化思想的神秘記錄。印章雕刻多采用凍石,也有瑪瑙、燧石、象牙、銅、赤陶等材料。印章雕刻多數的尺寸在127厘米到1635厘米之間。這些印章上的雕刻多是各種動物,包括公牛、瘤牛、犀牛、山羊、羚羊、鹿、野兔、大象、鱷魚等,還有許多幻想的神怪動物和複合動物,如獨角獸、象鼻牛、牛角虎、多頭獸等。這些動物的造型既有高度的寫實性,又有濃厚的裝飾性和奇特的想像力,充滿了強烈的生命感。

摩亨佐達羅出土的凍石雕刻《瘤牛印章》是這類雕刻的著名作品,約作於公元前 3000年,寬35厘米。瘤牛是有一個駝峰的公牛,在印度被認為是雄性繁殖力的象征,被尊為聖獸。這件印章上的瘤牛犄角豎立,鼻孔圓張,渾身的肌肉仿佛在波動起伏,皺折累累的脖頸和背上的駝峰似乎也隨著粗重的喘息而顫抖,顯示了飽滿的生命力與衝動。梵文的“生命”一詞原義便是“呼吸”,印度雕刻經常以呼吸的形式表現生命的衝動。

約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突然衰亡了,衰亡的原因一直是千古之謎。印度河文明雖然衰亡了,但它所創造的集中反映了生殖崇拜文化,具有獨特風格的雕塑藝術卻沒有消失,而被後世的印度雕塑藝術繼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