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紮特的協奏曲中,鋼琴協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一共寫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調(K.466,1785)、C小調(K491,1786)(這兩首協奏曲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和哲理的因素)、A大調(K488,1786)等。此外,還有7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G大調(K216)、D大調(K218)、A大調(K219)3首(均寫於1755)比較突出。在管樂協奏曲方麵,《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1791)也很出色。其他還有圓號協奏曲、長笛、豎琴協奏曲等。
交響曲
莫紮特一共寫了約50部交響曲,其中41部有編號,並像其他作品那樣可以分為若幹組。他的交響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種不同音樂風格影響寫成的,因而帶有模仿的痕跡,如J.C.巴赫、海頓和以斯塔密茨為代表的曼海姆樂派的影響。
莫紮特的最後三部交響曲——降E大調(K.543)、g小調(K.550)和C大調(K.551)是他最優秀的交響樂作品。它們都寫於1788年6~8月的6個星期之內。人們通常將它們劃歸為一組,但三者各有其特點:《降E大調第39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了詩意。《g小調第40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紮特的“英雄”交響曲。其第一樂章主題充滿活力,帶有不安的情緒,經過展開和轉調,由疑問,思索進而變成憤怒的呐喊。《c大調第41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庇特”)宏偉豪邁,樂觀向上,預示了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的出現。
莫紮特的交響曲(尤其最後3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貢獻在於重視各樂章之間以及樂章中主題間的對比性。
室內樂
在莫紮特寫作的23首弦樂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獻給海頓的6首(K.387, 421,428,464,465,458,1782-1785),它們從不同的側麵反映了莫紮特的思想和風格——真摯親切、明快開朗的性格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狀態。與海頓、見多芬不同的是莫紮特的天才更多表現在五重奏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C大調(K.515)和g小調(K516,均作於1787年)五重奏。後者是一部悲劇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與思考,其慢樂章大量的轉調及末樂章緩慢的序奏尤其體現了這一特點。此外,《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K.581,1789)和幾首中提琴五重奏也是他的代表作。
奏鳴曲
莫紮特寫了17部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奏鳴曲和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對古典奏鳴曲套曲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確立了維也納古典風格3個樂章的套曲形式。在鋼琴奏鳴曲方麵,他同海頓的創作一齊完成了從羽管鍵琴風格到鋼琴風格的過渡。他尤其喜歡為鋼琴寫作。80年代的鋼琴奏鳴曲中,已經使鋼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發揮,如《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1781-1 783),《c小調奏鳴曲》(K.457, 1784),《c小調幻想曲》(K.475,1785)等。其中K331體現了音樂的風俗性的特點,後兩首顯示了尖銳的對比並置與戲劇力量,預示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誕生。
莫紮特的鋼琴小提琴奏鳴曲,從意大利柯萊裏,薩馬爾蒂尼等人的影響中逐步解放出來,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風格,在其奏鳴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從1778年開始,莫紮特就將鋼琴和小提琴兩件樂器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這以前,如肖貝特的作品,鋼琴占主導地位。莫紮特在此以前的作品也是鋼琴為主,小提琴為伴奏。)如降E大調 (K.380,1781)、降B大調(K.454,1784)、降E大調(K.481,1785)、A大調(K.526, 1787)等幾首都很成功。
宗教音樂
宗教音樂在莫紮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但並非他的主要成就。有人認為他最好的彌撒曲是《c小調彌撒曲》(K.427),寫於1782年他結婚之際,雖然未完成,但卻是出自他自己內心的需要有感而作的。他臨終前創作的《安魂曲》,注入了作者對整個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現了他作為市民音樂家一生所遭受的剝削、屈辱、冷遇、貧困和他對光明、歡樂始終不渝的追求與向往。莫紮特寫了樂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學生F.X.敘斯邁爾忠實地按照他的計劃和風格予以完成,並於1793年12月以瓦爾澤格伯爵創作的名義演出。
除上述各種體裁外,莫紮特還寫了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其中有的類似弦樂室內樂加幾件木管樂(如《F大調嬉遊曲》K.247,1776);有的為幾對木管樂器 (共6~8件)在戶外演奏(如《嬉遊曲》K.252)等;還有些是小型交響曲或協奏曲的形式 (如“哈夫納”小夜曲K.250,1776及K.361,K.375,1781)等。在這些風俗性的作品中,莫紮特采用了民間音樂的風格,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係,它們大都具有輕鬆活潑的特點,音樂材料和處理都很樸素。這類作品中《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1787)影響最大,它原是一首弦樂四重奏,後來常由小型弦樂隊演奏。該曲既包含了清新歡暢,生動活潑的情緒,又具有寬廣、淳樸的抒情性。
海頓和莫紮特對古典風格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在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和“回歸自然”的思潮影響下,創作出經久不衰的音樂作品。其中,海頓在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方麵、莫紮特在歌劇和協奏曲方麵的貢獻尤為突出。海頓在世時就被譽稱為“交響曲的天才”“四重奏之父”,莫紮特因其廣泛曲折的生活經曆,使其作品在反映社會思潮方麵及市民階級的思想願望方麵具有了新的意義和深度